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伟大的改革开放将改革进行到底看邮政巨变读懂中国改革密码“绿衣”下的重负:计划经济的温情与桎梏 政企不分: 它是“邮电部”下属的行政机关,没有成本、利润、效率的概念。效率低下: 一封信件从北京到上海可能需要一周,“一封家书半月达”是常态。分拣靠手,运输靠绿皮火车。服务短缺: 功能单一,仅能满足最基本的通信需求。老百姓对于“快”没有选择权。缺乏活力: 没有竞争,没有创新动力。整个系统就像一部生锈的机器,缓慢而陈旧。 1980年,中国邮政做出了一个看似超前的决定——成立EMS,主打速度和"全球通达"。一个习惯于慢节奏的计划经济系统,为何此时要主动求‘快’? 寻原因 思改革开放思考:1. 党为什么要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什么?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政治经济中外对比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日本记者访问重庆炼钢厂,看到两台正在使用的机器。他惊奇地发现这两台机器一台生产于1887年,一台生产于1905年,竟是清末张之洞从英国引入的。而日本炼钢厂已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四人帮”被粉碎,但盛行“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思想。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有1.12亿人每天只能挣到0.11元,有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中重工业占比57%;人民出行方式是自行车和绿皮火车。1978年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困境?思想上僵化,尚未摆脱“左倾”;农业生产冒进;经济上结构失衡;计划体制僵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严重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再不进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81.改革开放的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1)时间:(2)内容:1978年12月(3)意义: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主要指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国门,吸引外资.首批经济特区于1980年设立,大量外资企业、办事处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 这些外资机构对商业文件(合同、票据、样品)的传递提出了 “快、准、可靠” 的要求。为了 解决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最急迫的物流通信瓶颈 EMS应运而生。以"中国邮政EMS的成立"作为一个观察窗口,从中概括出改革开放初期历程 改革开放的发展——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浦东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率先突破1978年1984年1990年1980年1988年1992年设立四个特区海南省开辟为经济特区开放长江沿岸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随着浦东开发开放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力被极大激发 ,沪浙苏之间的商业文件、票据、样品传递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2003年,淘宝网成立。电商经济的崛起为快递行业创造了巨大机遇。以“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以更为灵活的模式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切入曾被中国邮政(EMS)主导的寄递市场,打破了单一服务格局。破局与重生:中国邮政的市场化转型之路1992年南方谈话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国家目标。 所有国企,无论大小,都要面对市场、参与竞争,不能再吃"大锅饭" 。1998年,中国邮政被迫与利润丰厚的电信业务分离,独自"下海"求生。2001年中国加入WTO,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必须在 2005年12月11日 之前允许外资快递在华设立 独资公司 。政策放开后,,FedEx、UPS、TNT(后被FedEx收购)、DHL四大巨头纷纷在 2006年至2007年间 完成了对中国业务的整合,成立了独资企业,真正开始独立运营。它们带来了一套完整的 国际服务标准 。 如时效承诺 ,精确到“次日达”、“隔日达”,并有严格的赔付保障;提供详细的物流轨迹信息,让客户随时掌握快件动态等。专业的取件、派送流程,统一的客服和车辆形象,拥有无缝衔接的全球运输网络,在高端快递市场形成有力竞争。面对“三通一达”及国外快递巨头的前后夹击,中国邮政感受到了“前狼后虎”的巨大压力。它并未退缩,而是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 一方面,它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市场化运作的先进经验。在运营效率、客户服务和市场反应速度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它清醒地认识到并极致化地利用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国家队”优势——一张覆盖全国、深入每个乡镇的普惠网络。 当民营快递因成本效益原则而集中于城市市场时,邮政将战略重心转向了广阔的“下沉市场”,深耕农村电商,连接城乡、服务“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成为了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中西部、农村地区物流 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在市场经济中确立了其独特且稳固的战略地位为什么曾经“铁饭碗”的邮政,会在1998年遭遇“断奶”式的邮电分营?国际快递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国际巨头带来了“国际服务标准”(如时效承诺、全程追踪、赔付保障),倒逼整个行业升级,推动了从“能送到”到“服务好”的质变。) 1992年南方谈话后,中国改革的核心目标变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让邮政独立面对市场,这既是“断奶”逼其求生,也是为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造条件。面对民营快递的价格优势和国际巨头的服务优势,中国邮政是如何在“前狼后虎”的夹击中生存下来,并找到自己独特定位的?采取了“错位竞争”战略,避开对手优势战场,将国家赋予的“普遍服务”义务转化为自己独有的“网络优势”,开辟了“下沉市场”这片蓝海。 为什么说中国邮政扮演着“国家队”和“市场主体”的双重角色?这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它承担覆盖全国(包括偏远山区、边疆海岛)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如平信、党报党刊投递),即使亏损也必须履行。又要参与市场竞争盈利(商业属性)。这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的典型特征2、改革开放的发展——新阶段(1992年——201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目标1992年2001年1993年2003年2012年成功加入世贸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内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到完善对外开放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8年,中国邮政启动 寄递事业部改革 , 将原先EMS的快速网和普通邮政的服务网进行整合。 根据邮件时限要求,在同一张网络内进行智能调度。 对全国的邮件处理中心进行统一规划、升级和改造。推行 集中处理、自动化分拣 。其巨大的网络规模优势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为其后续深耕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服务“一带一路”,自2020年起,中国邮政已累计开行 渝新欧、义新欧 等中欧班列邮政专列 超1000列 ,将来自全国各地的跨境电商包裹通过铁路运抵欧洲。在重点口岸和海外(如深圳、杭州、洛杉矶、法兰克福)建设或合作 上百个海外仓 ,推出“ 前置仓+航空干线+末端配送 ”的仓配一体化服务,将跨境电商商品的配送时效缩短至 3-5天 。极大提升了中国电商的全球竞争力。中国邮政在新时代取得了怎样的发展?从“寄信”到“寄全球”:中国邮政的升级之路3.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2012年-至今A.对内改革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B.对外开放方面: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格,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实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2019年推进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17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我国改革的实质谈一谈1.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2. 说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哪些成就?(可用具体数据或事例)3.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改革开放有着怎样的意义?看发展 叹改革开放【问题】结合图片,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衣食住行“灰绿蓝”-中山装/军装/解放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海澜之家(中)、优衣库(日)、Nike(美)、斐乐(意)、LV(法)、Burberry(英)、阿迪达斯(德)…萝卜白菜腌咸菜,过年才能吃饺子粮票、肉票、油票、鸡鸭蛋票、糖票、豆制品票、蔬菜票……一年四季不愁吃,鸡鸭鱼肉不新鲜KFC、麦当劳、必胜客、法餐、日本料理、韩式料理、东南亚菜……土房平房、“筒子楼”楼房、洋房、别墅自行车、电车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轻轨、高铁、轮船、飞机成就:经济、国家战略方面: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粮食生产18年丰收、雄安新区成立,京津冀协调发展;港珠澳大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运—20运输机、山东舰、歼—20、奋斗者号潜艇、中国高铁领跑世界、问天实验舱、空间站建设……民生:10.3亿人参加社保……生态:国家公园设立……文化:冬奥运、冬残奥会……政治法治:民法典、香港国安法……对外开放:自贸区建设、中欧班列、一带一路、人民币入篮、G20峰会……1、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5、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变四个面貌迎来三次飞跃一个重要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人民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练一练: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南巡和十四大开发浦东加入世贸组织十九大1978年1980年1984年1990年1992年2001年2017年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志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跨越误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合组织路线。(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详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详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详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