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0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守正创新--------道路的正确性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的共同点时间 会议 大会主题1982 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 十三大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92 十四大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7 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002 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 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 十八大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7 十九大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22 二十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都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展开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主题提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科学社会主义它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别的什么社会制度,它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或者其他制度的国家,在社会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既不落后于实际,也不超越实际。拓展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层含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七大1945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十五大1997十六大2002十七大2007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20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02与时俱进------理论的科学性理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 意义(阅读教材P36—37,完成下列表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3.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主要内容: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⑥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4)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邓小平三步走战略:(1) 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 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知识拓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3.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时间: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2)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3)主要内容:①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意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1、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37相关链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重要性: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怎样贯彻 : 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3.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1)时间: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2)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主要内容:①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抓住重要战略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③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⑤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4)意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37相关链接: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3.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时间: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2)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3)主要内容: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4)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 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60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邓小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江泽民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胡锦涛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习近平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连一连: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联系十五大1997十六大2002十七大2007科学发展观十九大20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③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注意:1、党的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科、习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毛、邓、三、科、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毛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最新成果: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联系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坚定自信------成就的鲜明性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政治稳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文化中国“软实力”受全球关注社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影响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情景2: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发展自信从哪里来?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党的领导+中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1)含义①领导核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②基本路线: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④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⑤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2)意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③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1)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1)主要内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2)形成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主要内容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3)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4)重要性: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1)来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3)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1)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基本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总结道路(必由之路)理论制度(根本保障)文化(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邓小平理论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