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平衡图像 课件 高二化学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共6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化学平衡图像 课件 高二化学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共62张PPT)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图像分析
1.图像具有直观、简洁、具体和形象等特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比较抽象,为了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与可视化,常借助于图像加深理解和进行诠释。
2.图像作为可逆体系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另外一种表征方式,具有丰富的表征内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维度认识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及其相互转换,而且变化的曲线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图像

在分析化学问题时,常会运用反映相关量变化关系的图像。例如,溶解度曲线、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等。在结合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图像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
(2)曲线的斜率或者趋势;
(3)曲线上的特殊点,如起点、终点、交点和拐点等;
(4)根据需要运用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图像分析p33
理中生图、图中有理、图理融合
图 像 分 析
看面------看线------看点
①看面(即看清纵坐标与横坐标)
②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判断:“图说”与“勒说”相结合
卷别 考查对象 考点分布
焓变 反应速率 图像 速率方程 反应条件的选择 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产率 其它计算 陌生信息 (热)化学方程式 电化学 物质结构
河南卷 制备丙烯 √ 反应历程 √ √说理 √ 热值/浓度 √
河南卷 H2+CO制备 √ √说理 Kp 利用率 √ √ √说理 分区/价电子/VSEPR
/晶胞组成
四川卷 乙二醇 √ 自发性 √ √ √说理 Kc √ √
全国卷 乙酸乙酯 √ 燃烧热 √ √ 说理 √ √ 沸点比较
2025年化学反应原理考点统计(速率与平衡)
一、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
二、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c(B)-t图像 )
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φ(B)-t-T/P图像 )
四、含量(或转化率)—压强—温度图像(φ(B)-P-T图像 )
五、速率—温度(压强)图像(v-T/P图像 )
v正
v正’
v逆
v逆’
v
t
正反应是 热反应
m + n p + q
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mA (g) + nB (g) pC (g) + qD (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v正’、v逆’变化均如图所示。

<
一、速率—时间图像 (v-t图像)
V(正)
V(逆)
V(正)
V(逆)
2.密闭体系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 △H﹤0下图是某一时间段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
条件发生了变化?
(3)下列时间段中,氨的
百分含量最高是( )
A. 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v
0 t1 t2 t3 t4 t5 t6 t
0~t1、t2~t3、t3~t4 、t5~t6
t1:升高温度,
A
t3:使用催化剂,
t4:减小体系压强
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aSO4和CO,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aSO4(s)+CO(g)  CaO(s)+SO2(g)+CO2(g) ΔH=+218.4 kJ·mol-1,
CO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再加入少量CaO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图示中t1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
 c(CO),同时增大c(SO2)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不
 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4.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
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5.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 (s) 2NH3(g)+CO2(g);甲酸铵分解反应的逆反应的焓变 △H (填">"、"<"或"=")
下图是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分析右图,从反应开始至t1时间内,v正和v逆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②t1时改变了某种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
a.增加 NH2COONH4(s)的量
b.增大NH3(g)的浓度
c.增大 CO2(g)的浓度
d.加入催化剂
e.升高温度
f.增大压强
v正>v逆
bcdef
二、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c(B)-t图像 )
1.100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加入1.6 mol·L-1的Q后会发生反应:
2Q(g) M(g)。其中M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反应开始到刚达到平衡的时间段内,v(Q)=0.02 mol·L-1·s-1
B.a、b两时刻生成Q的速率:v(a)C.用Q浓度变化值表示的ab、bc两个时间段内的反应
 速率:v(ab)>v(bc)=0
D.其他条件相同,起始时将0.2 mol·L-1氦气与Q混合,
 则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少于60 s

2.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CO2和N2,反应:
2NO(g)+2CO(g)  N2(g)+2CO2(g) ΔH。初始时c(NO)=6.50×10-3 mol·L-1,c(CO)=4.00×10-3 mol·L-1。在不同的催化剂比表面积(Ⅰ=Ⅲ≠Ⅱ)和不同温度下(T1、T2温度改变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忽略),CO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T1>T2
B.ΔH<0
C.催化剂比表面积:Ⅰ>Ⅱ
D.NO与CO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3.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
是______。
X
b、d
(2)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__mol/(L·min);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3)若要达到与d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0.04
加入了0.4molNO2
BD
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即百分含量相同
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 (g) 2SO3(g)(△H<0)
(1)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______,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化学反应速度_____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
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
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第一次平衡状
态的时间是_________。
增大
增大
减小
15~20 min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
能是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增加了O2的量
ab
5. 如图所示为一恒压容器.在恒定温度下,将4molNO2和1molO2混合后由A口快速充入容器,封闭A口,4NO2(g)+O2 2N2O5(g)。
在t1时刻达到平衡,t2时刻再从A口快速充入一定量N2O5(g),封闭A,t3时刻重新达平衡。混 合气体中N2O5的体积分数
(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___。
C
已知2NO2(g) N2O4(g)△H<0,v正(NO2)=k1c2(NO2),v逆(N2O4)=k2c(N2O4),
k1、k2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T0时,k1=k2。将一定量NO2充入注射器中,改变活塞位置,气体透光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v正(NO2)> v逆(NO2)
B.T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1
C.T1时,k2=0.6k1,则T1>T0。
D.c、d两点对应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c>Md
D
aA (g) + bB (g) cC (g)
C%
t
T1
T2
T1 T2
正反应是 热反应
t
P1
P2
A%
P1 P2
a + b c
<

<
>
先拐先平,数值大
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斜率即速率,平台即平衡。
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φ(B)-t-T/P图像 )
1.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T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1p,吸热反应
C.T1p2,m+nD.T1>T2,p1
2.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  2C(g)
+D(g),C的体积分数(C%)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如图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物质可能是气体
B.若在F点时压缩容器体积,达新平
 衡时C的浓度将增大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恒温恒容下达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加入2 mol A和1 mol B,A的体积分
 数减小

1.已知反应N2O4(g)  2NO2(g) 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催化剂的方法
D.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定一议二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辅助线:竖直做垂线
四、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 --温度图像 ( φ(B)-P-T图像)
2.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可逆反应A2 (g) + 3B2 (g) 2AB3 (g) (正反应放热)平衡体系的是( )
v正
v逆
v
T
aA2
T
100atm
10atm
1atm
AB3%
P
400℃
500℃
600℃
A2%
t
100℃
200℃
A
B
C
D
D
3.下面的各图中,表示2A(g)+B(g)  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 )

mA(g)+nB(g) pC(g)+qD(g)
T
v
v逆
v正
T1
T2
正反应吸热
T
v
v正
v逆
正反应吸热
五、速率—温度(压强)图像 ( v—T/P图像)
2SO2(g ) +O2(g ) 2SO3(g ) ΔH<0
2SO2(g ) +O2(g ) 2SO3(g ) ΔH<0
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2A(s)+2B(g) 2C(g)+D(g) ΔH<0
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
C
特殊曲线分析

1.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ΔH 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的过程,则v正>v逆,M点为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ΔH 0;m+n p+q。
T
C%
450℃
P
A%
P1
类型一 抛物线型曲线分析
2.反应aA(g)+bB(g)  cC(g)+dD(g) ΔH=Q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1)M点之前,温度低反应速率小,测定时反应为 状态,v正 v逆。
(2)M点为 ,M点后为平衡移动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升高温度,平衡向 移动,Q 0。
(3)由图2可得出a+b c+d。
非平衡
>
平衡点
逆反应方向
<
<
3.可逆反应A(g)+3B(g) 2C(g),反应过程中C的质量分数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正反应为 热反应(填“放”或“吸”)。
(2) t < 500 ℃ 时,ω(C)逐渐增大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 > 500 ℃ 时,ω(C)逐渐减小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 t < 500 ℃ 时,反应从正向开始且未达平衡,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且v正>v逆 ,所以 ω(C)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当 t > 500 ℃ 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v正<v逆,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ω(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 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
温度,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在t时刻分别测定其中的体积分数,并绘成下图曲线。
⑵此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⑶T1到T2变化时,v正 v逆,T3时,v正 v逆, T3到T4变化时,
v正 v逆。
⑴A、B、C、D、E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
AB

>
=
<
5.有可逆反应A(g)+B(g) 2C(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填写下列空白:
(1)由T1向T2变化时,v正 v逆(填“>”、“<”或“=”)。
(2)由T3向T4变化时,v正 v逆(填“>”、“<”或“=”)。
(3)反应在 温度下达到平衡。
(4) 正反应为 热反应(填“放”或“吸”)。


T3

类型二 曲线及曲线外标记特殊点图像 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判断
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如图),分析E、F点反应进行的方向。
(1)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L线上方(E点),A%大于平
衡体系的A%,则E点Q K,反应 进行,v正 v逆。
(2)同理分析,F点Q K,反应 进行,v正 v逆。
<
正向
>
>
逆向
<
1.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H<0 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CD
0
A
B
C
E
D
T
NO转化率
2. 右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
2NO+O2 2NO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C
平衡点


3.如图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 ,点3必须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点3 v正 v逆,点1 v正 v逆。
4.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 + O2(g) 2NO2(g) △H<0
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
(1)其中表示已达平衡状态
v正=v逆的点是 。
(2)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
v正>v逆的点是 。
(3)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
v正0
A
B
C
E
D
T
NO转化率
BD
AE
C
A.m+n<p
B.n>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
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
α(B)
压强
0
X
Y
BD
5.可逆反应: mA(s)+nB(g) pC(g);△H<0,
在一定温度下B的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6.对于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φ(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v(A)>v(C)
B.A、B、C、D、E各点对应状态中,v正C.维持p1不变,E点→A点状态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D点→C点状态所需时间为 y,则 xD.使E点状态沿水平方向到达C点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A. 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v(A) > v(C)
B. A、B、C、D、E各点对应状态中,v正C.维持p1不变,E点→A点状态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D点→C点状态所需时间为 y,则 xD.使E点状态沿水平方向到达C点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1. 2HI(g)  H2(g)+I2(g) ΔH>0,
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   (填字母)。
AE
当v正=v逆时为平衡状态,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对应两点在1.6上面,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HI)减小(A点符合),x(H2)增大(E点符合)。
类型三 与平衡移动有关的多曲线图像分析
方法:抓住关键,确认是平衡还是速率问题
2.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 mol·L-1的CH4与C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CH4(g) 2CO(g)+2H2(g)。测得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为探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根据相关实验数据,粗略地绘制出了两条速率-浓度关系曲线:
v正~c(CH4)和v逆~c(CO),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强为p3时,b点处v正B. p3>p2>p1
C.与曲线v正~c(CH4)相对应的是图2中曲线甲
D.降低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v正、v逆相应的平衡点分别为B、F
C
类型四 根据图像判断催化效率或反应的选择性
丙烷催化直接脱氢反应:
C3H8(g)  C3H6(g)+H2(g) ΔH1=+124.3 kJ·mol -1 (ⅰ)
副反应:C3H8(g)  C2H4(g)+ CH4(g) ΔH2 (ⅱ)
(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产物丙烯选择性、副产物乙烯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为650 ℃左右的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为 670 ℃时,若在 1 L 的容器中投入8 mol C3H8,充分反应后,平衡混合气体中有 2 mol CH4和一定量C3H8、C3H6、H2、C2H4,计算该条件下
C3H6 的选择性为  %(C3H6的选择性=×100%)。
丙烯选择性高,反应速率快,平衡常数大
50
2025西北四省
2025辽吉黑
2025河南
2025安徽
2025湖南
2025云南
2025甘肃
转化率/选择性与T,P关系图
转化率等同于速率吗?速率=转化量/时间,而转化率=转化量/投料量。所以如果想用转化率/时间来表示速率,这里面就又多掺杂了一个影响因素:投料量。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转化率本身就是两个量的比值,也就是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在没有确定其中一个因素是否恒定的前提下,直接判断另一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很有可能出问题的。
1. 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的可逆反应:A(g) + B(g) xC(g),如图(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 表示C的体积分数)所示的反应曲线,试判断对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
B.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
2.对于可逆反应 A(g) +2B(g) 2C(g) △H>0,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v
P
P1
P2
v正
v逆
a%
t
600℃
400℃
3.同时符合上边两个图象的反应是______   
(v表示反应速率、a%表示某气态生成物的体积分数)
A、N2O3(g) NO2(g) + NO(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2(g) + C(s) 2CO(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3NO2(g) + H2O(l) 2HNO3(l) + NO(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4NH3(g) + 5O2(g) 4 NO(g) + 6H2O(l)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 B
4.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H>0,P2>P1
B.反应Ⅱ:△H<0,T1<T2
C.反应Ⅲ:△H>0,T2>T1;
或△H<0,T2<T1
D.反应Ⅳ:△H<0,T2>T1
C
(2025四川卷)18 (13分)
乙二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以甲醛和合成气(CO+H2)为原料制备乙二醇,反应按如下两步进行:
①HCHO(g)+CO(g)+H2(g)=HOCH2CHO(1)
②HOCH2CHO(l)+H2(g)=HOCH2CH2OH(1)
已知:△fHm 为物质生成焓,反应焓变△H=产物生成焓之和-反应物生成焓之和。相关物质的生成焓如下表所示。
物质 HCHO(g) CO(g) H2(g) HOCH2CH2OH(I)
△fHm KJ/mol -116 -111 0 -455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乙二醇的总反应③,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S 0(填“>”“<”或“=”),反应在 (填“高温”或“低温”)自发进行。
(2)恒压时,合成气中n(H2):n(CO)增大,HOCH2CHO(羟基乙醛)单位时间产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HO(g)+CO(g)+2H2(g) = HOCH2CH2OH(1) △H=-228KJ/mol
增大n(H2):n(CO),相当于增大了H2的浓度,降低CO的浓度,反应①的
速率变化可能不明显,但增大H2的浓度反应②正向速率加快,消
耗HOCH2CHO加快,单位时间内HOCH2CHO产率降低。
<
低温
乙二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以甲醛和合成气(CO+H2)为原料制备乙二醇,反应按如下两步进行:
①HCHO(g)+CO(g)+H2(g)=HOCH2CHO(1)
②HOCH2CHO(l)+H2(g)=HOCH2CH2OH(1)
(3)反应中伴随副反应④:HCHO(g)+H2(g)=CH3OH(l)。平衡常数与温度之间满足关系InK= +常数,反应②和④的lnK与1/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H2 △H4(填“>”“<”或“=”);欲抑制甲醇的生成,应适当 (填“升高”或“降低”)反应温度,理由是__________
随温度降低,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增大更快,所以低温时生成更多的主产物,相当于抑制了副反应。
<
降低
乙二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以甲醛和合成气(CO+H2)为原料
制备乙二醇,
①HCHO(g)+CO(g)+H2(g)=HOCH2CHO(1)
②HOCH2CHO(l)+H2(g)=HOCH2CH2OH(1)
(4)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溶剂中甲醛起始浓度为1.0mol·L-1。
①反应5h后,羟基乙醛、乙二醇、甲醇的产率分别为38%、8%、10%,则甲醛的平均消耗速率=_______mol·L-1·h-1
②溶剂中H2和CO浓度分别保持为1.0×10-4mol·L-1、6.0×10-4mol·L-1,羟基乙醛、乙二醇、甲醇的产率分别为18%、34%、14%,生成乙二醇的平衡常数K= (mol·L-1)-3(科学记数,保留小数点后2位)。
0.112
1.67×1011
工业上思考问题一般是用工程思维,要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平衡往往要向速率让步。(也就是要优先考虑速率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