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课堂导入“机器轰鸣,钱包鼓起,山秃水浊”——2005年前余村炸山采矿、砂石弥漫“鸟鸣山幽,民宿火爆,人富村美”——2025年余村青山叠翠、游客如织20年,一个村的“变脸”记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片土地诞生。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后,余村给出了最生动的回答。从‘灰头土脸’到‘绿意盎然’,余村的20年发生了怎样的本质变化?这一变化背后的‘密码’是什么?今天,我们循着余村的足迹,解锁共筑生命家园的答案。”6.2 共筑生命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0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0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0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05怎样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0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81-87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课本上圈画出答案。破局·代价——人与自然为何要共生?Part 1余村是浙江安吉县的小山村,20世纪末,村里依托石灰岩资源,靠山吃山,开始炸山开矿,创办水泥厂、石灰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在成为安吉“首富村”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空气质量常年为劣级,村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30%,后续资源枯竭面临发展断层。面对“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绿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的困境,是继续炸山开矿、办水泥厂,还是守住青山、养山富山,成为摆在村民面前的一道必选题。昔日困境思考: 余村曾经的“富裕”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这份“富裕”让村庄付出了哪些代价?这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怎样的关系?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P81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P81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P81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P824课堂笔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P835余村用沉重代价明白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生,但关停矿山后,余村又该如何“活下去、富起来”成了新的难题。幸运的是,“两山”理念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共同解码:余村是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的?”转型·密码——“两山”如何双向转化?Part 22003年起,余村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封山育林,发展白茶种植。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余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停矿山开启转型2006年开始,余村开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2013年起,村里不再有工业企业,全力发展旅游。余村将废弃矿坑改造成时尚露营地,在水泥厂遗址上建起图书馆、咖啡厅等,逐步形成了生态旅游产业,2021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生态修复发展旅游余村的治理之路余村的治理之路2020年,余村“扩容”,联合周边四个村形成片区组团发展,2022年底,再次“扩容”,联动周边1镇2乡24个村,形成“大余村”发展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24年,“大余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1万元,同比增长11.5%。片区组团联动发展2022年,安吉以余村为核心,向全球招募绿水青山“合伙人”。三年间,60多个合伙人和新项目落地,1200多名新村民来到余村创业、就业、生活,研学教育、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人才不断涌入,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招才引智创新发展今日成效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75%升至2025年的96%,获国家5A级景区,关停的矿山全部完成复绿生态修复余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聚焦研学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发展民宿、夜间经济等新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达122万人次。产业升级原来在矿山工作的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咖啡吧、生态农场,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业,村民收入结构多元化。仅2024年,就吸引了122万名游客,带来60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8000多元增长到7.4万元。民生改善思考: 结合余村的治理实践,说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曾经,余村因长期采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今余村关闭矿山后,开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植被恢复,森林覆盖率回升至96%。说明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8404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8403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0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P8201课堂笔记从余村“吃生态饭”反而比“吃资源饭”更长远、更富裕的实践中,我们能总结出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余村关停矿山后,通过哪些路径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请用具体案例说明。“卖石头”与“卖风景”相比,哪种发展路径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教育、文化创意、民宿等余村关停矿山后,修复的山林孕育了白茶产业,整治的溪流撑起了乡村旅游,仅2024年,就吸引了122万名游客,带来60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同时,乡村旅游又带动村民开民宿、卖特产,让村民从生态保护中直接获利。这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是什么关系?”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5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课堂笔记光伏路灯垃圾分类积分制生态种植白茶现在余村推广光伏路灯、垃圾分类积分制,白茶种植采用生态种植法,减少农药使用,还划定了生态保护禁建区,余村村民从采矿人变为“护绿人”,这些做法分别对应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哪些要求?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②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P85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P87课堂笔记⑤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P87如今余村实现了“村民人均收入超7万元+生态环境评级为5A级”的双重成果,这是否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请结合“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要求说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最终目的:建设美丽中国云南洱海生态旅游浙江安吉竹产业江西婺源有机农业湖南临江力破“化工围江”之困,重构“金山银山”2005年后,余村、浙江乃至全国都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来越多地区像余村一样转向绿色产业,这印证了哪一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P840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P840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P850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04课堂笔记余村的故事不是个例,它的转型逻辑、实践做法,正是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缩影。从这个村庄的蝶变里,我们能清晰看到绿色发展“为什么要走”“该怎么走”的答案。最后,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感受“两山”理念的20年回响。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0年来,“两山”理论不仅深刻影响中国的发展实践,也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世界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思考:(1)短片中“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分别指什么?(2)这一理念提出20年来,从余村到全国无数地方的变化印证了什么道理?(1)“绿水青山” 指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 指的是经济发展成果,包括产业收益、居民收入、区域经济增长等物质财富。(前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底,后者是我们追求的发展成果。)(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科学实践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全国生态日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体现了首创性 标志性、独特性,具有鲜明的辨识度首颗传播中国生态文明的小行星被命名为“余村星”2024年8月15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安吉余村收到了一份来自太空的礼物。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15458号的小行星命名为“余村星”。20年余村蝶变,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注脚。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告诉我们:绿色是发展的底色,更是未来的希望。共筑生命家园,始于理念,成于行动,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坚守与践行。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你将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共筑生命家园贡献青春力量?践行·担当——青春如何助力家园建设?Part 3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怎样?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约用电课堂拓展课堂总结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发展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原因措施原因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坚定目标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目的“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实践作业课后拓展活动“我家的绿色生活日志” 记录活动同学们连续 7 天记录家庭的绿色生活行为(如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每天用文字 + 照片 / 手绘的形式记录 1-2 个具体场景(例:拍摄家人用洗菜水浇花的照片,或手绘 “家庭垃圾分类投放示意图”)。7 天后撰写 500 字左右的总结,分析家庭在绿色生活中的优点与可改进之处,提出 1-2 条具体的优化建议(如 “建议家人出门自带购物袋,减少塑料袋使用,像余村减少矿山污染一样从细节减少环境负担”)。课堂练习1.(2025·江苏镇江)从下面争论中可以看出,关停小水电站的原因是( )A.小水电站的经济效益不明显B.该地区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C.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D.该地区人们的节水意识不断增强C课堂练习2.(2025·宁夏)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①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④坚持节水优先、禁用资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题干无关表述绝对化课堂练习3.(2025·四川巴中)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使用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绿色”已经成为新建建筑的必选项。据此判断,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有( )①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绿色建筑材料②与自然环境融合,提升居住舒适度③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对资源的依赖④丰富电器设备,增加对电力的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这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标相矛盾课堂练习4.(2025·山东威海)给游客发放垃圾袋,鼓励他们在看景赏物的同时,协助捡拾沿途垃圾,并可凭此兑换文创小礼物……不久前,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发起垃圾换礼品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参与。这一举措( )①可以减轻环卫工人的压力,体现对人与自然的尊重②引导人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③可根治游客随手扔垃圾的问题④呼应了人们内心的文明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表述绝对化课堂练习5.(2025·广东广州)下图倡导我们要( )①避免消耗能源②珍惜有限资源③崇尚低碳生活④保持环境整洁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我们应节约能源而非完全避免消耗,故①错误;图片主要强调的是节约用电,与“保持环境整洁”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课堂练习6.(2025·湖南)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生态兴则文明兴。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一致的是( )A.教育部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加强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B.某越剧团队创新表演形式,开展沉浸式环境、新编角色等探索C.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D.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25年至2034年定为“联合国防治沙尘暴十年”DA.属于教育领域改革B.属于文化领域探索C.属于网络空间治理课堂练习7.(2025·山西)绿色生活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日益流行,在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下列属于该生活方式的是( )①城市漫步——用双脚丈量城市的半径,积极探索新的旅行乐趣②沉浸观剧——走进剧场,尽情感受全新的光影效果和演出氛围③阳台新用——旧物为器,自制肥料,在阳台菜园体验种植快乐④无痕生活——选购无包装、简包装产品,以极简方式享受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课堂练习8.(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绿色发展法治护航】2025年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继民法典之后,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引起不少专家的共鸣。(1)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首次亮相说明什么?(2)你身边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青少年能做些什么?(1)答:说明①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⑥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⑦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⑧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⑩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2)答: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白色垃圾;过度砍伐森林(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雾霾;沙尘暴;等等。(3)答: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④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⑤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⑥绿色出行,尽量搭乘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⑦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⑧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言献策;⑨积极宣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等。课堂练习9.(2025·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候鸟,堪称“空中旅行家”,它们跨越千山万水,于季节更迭间勾勒出灵动的生命轨迹。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越来越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鄱阳湖等地栖息、繁衍。为守护这份生机与灵动,我国持续完善候鸟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将候鸟迁飞通道纳入保护范畴。与此同时,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捕猎的打击力度。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强候鸟保护,照亮这些“天空精灵”的迁徙路。(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美丽中国”的知识,说明加大候鸟保护力度的理由。(2)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的知识,说明如何做好候鸟保护工作。(1)答: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②保护候鸟是维护自然平衡的必然要求,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③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加大候鸟保护力度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带动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⑤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⑥候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候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等等(2)答:①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完善法律对候鸟保护的规定,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②)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非法捕猎的打击力度,通过严格执法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人民法院要要依法审理涉及候鸟保护的各类案件,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并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以保护候鸟。④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推动公众参与候鸟保护,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 共筑生命家园.pptx “两山”理论20年.mp4 余村变化.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