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离平衡常数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1.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并会用其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 参照化学平衡常数,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 (2)电离平衡常数表示什么意义? (3)在一定的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 ,弱酸的酸性越 (或弱碱的碱性越 ) (4)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是什么? 强 强 大 温度…… 一、电离平衡常数 1. 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次方)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 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通常分别用Ka、 Kb表示 2.表达式: CH3COOH ? CH3COO - + H+ Ka= c平(CH3COO -) .c平 ( H+) c平(CH3COOH) NH3·H2O ? NH4+ + OH- ? Kb= c平(OH -) .c平 ( NH4+) c平(NH3 . H2O) 一、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多元弱碱的电离常数 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各步的电离常数通常分别用Ka1、Ka2、Ka3等 Ka1= c(H+)×c(HCO3-) c(H2CO3) H2CO3 ?H++HCO3- HCO3- ?H++CO32- Ka2= c(H+)×c(CO32-) c(HCO3-) =4.5×10-7 =4.7×10-11 由于多元弱碱为难溶碱,所以一般不用电离平衡常数,而用以后要学到的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 一般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的大小为Ka1》Ka2 》Ka3等,因此,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一、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CH3COOH H2CO3 H2S K=1.8×10-5 K1=4.3×10-7 K2=5.6×10-11 K1=9.1×10-8 K2=1.1×10-12 4.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酸性(或碱性)越强。 酸性:CH3COOH>H2CO3>H2S>HCO3?>HS? ? 一、电离平衡常数 5. 电离平衡常数(K)的影响因素 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名称 电离常数 HF 3.5×10-4 HNO2 5.6×10?4 HClO 3.0×10-8 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不同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温度 电离常数 50℃ 5.1×10-5 25℃ 1.8×10-5 外因:只与T有关。 T越大, Ka(或Kb)越大。 电解质越弱,Ka(或Kb)越小,越难电离,酸 (碱)的酸(碱)性越弱。 电离是吸热过程 1.下列关于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电离平衡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B.电离平衡常数(K)与温度无关 C.相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平衡常数(K)不同 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a1 )A 2.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2%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酸性增强 B.该溶液的c(H+)是2×10-4 mol·L-1 C.该一元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向一元酸HA的溶液中,加水稀释,HA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c(H+)减小 C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1. 相同温度下,直接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电离常数K越大,酸性(碱性)越强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名称 化学式 电离常数(K) 名称 化学式 电离常数(K) 醋酸 CH3COOH Ka=1.75×10-5 亚硝酸 HNO2 Ka=5.60×10-4 氢氰酸 HCN Ka=6.20×10-10 氢氟酸 HF Ka=6.30×10-4 次氯酸 HClO Ka=4.00×10-8? 甲酸 HCOOH Ka=1.80×10-4 酸性:HF >HNO2>HCOOH > CH3COOH> HClO > HCN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2. 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符合“强酸制弱酸”规律 【实验3-2】 如图所示,向盛有2 mL 1 mol/L醋酸的试管中滴加1 mol/L Na2CO3溶液。观察现象。你能否由此推测CH3COOH的Ka和H2CO3的Ka1的大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实验操作 向盛有2 mL 1mol/L 醋酸的试管中滴加1 mol/L 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原理 结论 2CH3COOH + Na2CO3=2CH3COONa + H2O +CO2↑ 酸性:CH3COOH>H2CO3 有气泡产生 H2CO3 Ka(CH3COOH)>Kal(H2CO3) 3、25℃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弱酸 CH3COOH HClO H2CO3 H2SO3 K 1.8×10-5 4.9×10-10 K1=4.3×10-7 K2=5.6×10-11 K1=1.5×10-2 K2=1.0×10-7 A.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CO2+H2O+2ClO-═CO32-+2HClO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 ═CaSO3↓+2HClO ?C.少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SO2+H2O+2CO32-═SO32-+2HCO3- ?D.等浓度、体积的NaHCO3与NaHSO3混合:H++HCO3- ═ CO2↑+H2O C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3.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 CH3COOH CH3COO? + H+ Q = c(H+) 2 · c(CH3COO?) 2 c(CH3COOH) 2 = Ka 2 < Ka 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Ka= c(CH3COO?)·c(H+) c(CH3COOH) 例1:若将0.1 mol/L 醋酸加水稀释,使其溶质的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你能判断醋酸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吗? 越稀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4. 电离平衡的相关计算 例2:在某温度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 mol·L?1的氨水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NH3·H2O为1.7×10?3 mol·L?1,试计算该温度下NH3·H2O的电离常数(Kb)。 起始浓度/(mol·L?1) 变化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0.2 0 0 NH3·H2O ?? NH4++ OH- ? 1.7×10?3 1.7×10?3 1.7×10?3 0.2 ?1.7×10?3 1.7×10?3 1.7×10?3 c(NH3·H2O)=(0.2?1.7×10?3) mol·L?1 ≈ 0.2 mol·L?1 = (1.7×10?3)·(1.7×10?3) 0.2 c(NH3·H2O) Kb= c(NH4+ )·c(OH?) ≈ 1.4×10?5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4. 电离平衡的相关计算 例2:在某温度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 mol·L?1的氨水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NH3·H2O为1.7×10?3 mol·L?1。 进一步计算该温度下,有多少比例的NH3·H2O发生了电离: = 1.7×10?3 mol·L?1 0.2 mol·L?1 ×100% = 0.85% 电离度(α %)= C(初始) ×100 % C(已电离)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4. 电离平衡的相关计算 例3:已知25 ℃,CH3COOH的Ka=1.75×10?5。若醋酸的浓度为 2.0 mol·L–1。求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c(H+)。 x ≈ 5 .9×10–3mol·L–1 = 2 - x x ? x C初/mol·L-1 2.0 0 0 ?C/mol·L-1 x x x C平/mol·L-1 2-x x x = 1.75×10–5 CH3COOH CH3COO? + H+ c(CH3COO?)·c(H+) c(CH3COOH) Ka= c(H+) ≈ cKa 弱酸溶液中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4. 电离平衡的相关计算 例3:已知25 ℃,CH3COOH的Ka=1.75×10?5。若醋酸的浓度为 2.0 mol·L–1。求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c(H+)。 CH3COOH CH3COO? + H+ c(H+) ≈ 0.001 87 mol/L 稀释前 2 mol/L 稀释后 0.2 mol/L = c(H+) ≈ cKa 0.2×1.75×10–5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4. 电离平衡的相关计算 进一步分析: CH3COOH CH3COO? + H+ 稀释前 2 mol/L 稀释后 0.2 mol/L 0.001 87 mol/L 0.00 591 mol/L 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移动只能削弱反应条件的影响 1 10 稀释10倍后,c(CH3COOH)降为之前浓度的 稀释10倍后,c(H+)降为之前浓度的 3.2 10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向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0.05 g镁条,塞紧橡胶塞,然后用注射器分别注入2 mL2mol/L盐酸、2 mL2 mol/L醋酸,测得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及其变化有什么特点? (2)反应结束时,两个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基本相等,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Mg +2HCl MgCl2+H2↑ Mg + 2CH3COOH (CH3COO)2Mg + H2↑ 反应本质:Mg失去电子生成Mg2+ H+得到电子生成H2 c(H+)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 mol/L 的盐酸和醋酸,初始阶段的c(H+) 2 mol/L HCl H+ + Cl? 2 mol/L 小于 2 mol/L 2 mol/L CH3COOH CH3COO? + H+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 与Mg条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盐酸的减小非常明显,醋酸的相对变化幅度小 ①初始阶段的反应速率:盐酸 > 醋酸 HCl H+ + Cl? Mg c(H+)下降更为明显 + c(H+)下降,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H+)下降幅度不如盐酸中明显 CH3COOH CH3COO? + H+ Mg +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相同条件下,两锥形瓶压强基本相等 Mg +2HCl MgCl2+H2↑ 2 mL 2 mol/L 0.004 mol 0.002 mol Mg + 2CH3COOH (CH3COO)2Mg + H2↑ 2 mL 2 mol/L 0.004 mol 0.002 mol 2 mL 2 mol/L 的盐酸和2 mL 2 mol/L醋酸 可电离的n(H+) 弱电解质水溶液的特点: 分子多离子少,分子是离子的储备库,有反应就提供。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物质 c(H+) pH 开始时与锌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与足量锌反应产生H2的体积 中和NaOH的量 ①等物质的量浓度(0.1mol/L)、等体积(1L)的两种酸溶液 0.1mol/L 1 >1 快 慢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HCl=H++Cl- <0.1mol/L CH3COOH H++CH3COO-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物质 c(H+) c(酸) 开始时与锌反应产生H2速率 反应过程中平均反应速率 生成等量的氢气消耗Zn 与足量锌反应产生H2的体积 中和NaOH的量 ②等c(H+= 0.001mol/L)、等体积(1L)的两种酸溶液 0.001mol/L 相同 相同 慢 快 相同 相同 CH3COOH H++CH3COO- 0.001mol/L 0.001mol/L >0.001mol/L HCl =H++Cl- 少 多 少 多 (3)判断电离平衡移动方向 表达式 (1)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电离常数 应用意义 影响因素 (1)内因:由物质本性决定 (2)外因:只受温度影响 (2)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4)电离平衡的相关计算 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 能力拓展 4、已知弱电解质在水中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有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在相同温度下,100mL 0.01mol.L-1 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1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电离度 C.H+的物质的量浓度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B 5、已知下面三个数据:6.3×10-4、5.6×10-4、6.2×10-10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N+HNO2 = HCN+NaNO2;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a(HF)=6.3×10-4 B.Ka(HNO2)=6.2×10-10 C.三种酸的强弱顺序为HF>HNO2>HCN D.Ka(HCN)B 6、常温下,三种一元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种酸的酸性强弱:HCN>CH3COOH>H3PO2 B.反应H3PO2+CH3COO- == CH3COOH+H2PO2-能够发生 C.由电离常数可以判断,H3PO2属于强酸,HCN和CH3COOH属于弱酸 D.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三种酸溶液,与足量锌粉反应,H3PO2产生H2最多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酸 HCN CH3COOH H3PO2 电离常数 5×10-10 1.75×10-5 5.9×10-2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