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主题 (内容) 中国的气候 课时 1所教科目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课型 复习课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四册地理知识后,对区域认知非常了解的情况下,重新梳理区域地理的地理要素,根据综合思维的需要对中国的气候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学习,帮助学生重温气候的规律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根据202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的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的要求,对中国的气候进行系统的回顾。 本节课根据教材安排了“考点一我国的气温和降水”、“考点二我国的气候”两部分内容。有局部到总体、由浅入深并辅以相关情境来回顾中国气候及其影响因素。教 学 目 标教学目标 阅读相关地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阅读地图,描述我国气候分布及特征; 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分层教学目标 上 限 (发展性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时空分布特点。下 限 (基础性目标) 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某区域气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学生情况分析总体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地理全部内容,在七上学习了世界气候的基础知识,七下了解了气候对国家的影响,特别是八年级深入学习了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对气候应该是相当熟悉了,但对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如何影响经济社会的逻辑稍显不足,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重新回顾中国气候的基本知识,从而反应到世界气候上,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何,以及气候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1. 中国气候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2. 中国气候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 1.中国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2.气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表格梳理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希沃白板)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别化教学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二、回顾旧知 课堂小结和练习 (乌镇的雪景图片和南方春耕图片) 师:我们镇上前两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同学们每天都在体验了冰天雪地的场景,我们生活在呼伦贝尔已经习以为常了,总希望冬季赶紧过去,但此时此刻的南方地区是什么样子的呢?对,南方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了,我们与南方地区相差如此大,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对就是因为气候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中国的气候,来进一步了解这种差距如何形成的,以及这种差距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出示学习目标) 师:首先让我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阅读相关地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阅读地图,描述我国气候分布及特征; 4.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师:明确到了学习目标,我们来一起回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考点一:我国的气温和降水 (中国气温分布图) 提问:我们之前已经预习了这部分内容,下面让我找同学来回答学案问题。 1.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季节冬季夏季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师点拨:中国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体现,包括我们家乡与南方地区的差距有哪些。 【归纳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差异大的成因 (1)南北跨纬度广,气温差异大我国跨纬度广,南北吸收的太阳热量差异大,造成南北气温差异大。(2)冬季风影响,南北温差增大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且受到山脉的阻挡,冬季风影响小,使南北温差增大。 2. 温度带的划分(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习惯上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师:根据温带的划分,我们来完成学案上的连线题。我找人上讲台上来做。 师:刚才包括上台的同学都做对了,我们既知道了温度带的划分,也了解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熟制的影响,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我们乌镇种植业一年只有一熟了。下面我们来继续回顾气候的第二个要素降水。 3.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师:完成学案内容,回答问题 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表现形式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影响因素师点拨:降水的时间空间分配不均直接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更影响我国农业发展。 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降水分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4.干湿地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干湿地区年降水量天然植被农业用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牧区干旱地区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沙漠师引导: 东北三江平原降水不足800 mm,但属于湿润地区的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干湿地区对直接影响植被,所以种植业的分布更是直接收到影响。回顾干湿地区的植被与农业用地,并提醒学生注意种植业应对方法。 师:我们复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同时知道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影响,那么下面我们来复习这两个要素组成的气候,我国气候的特点。 考点二:我国的气候 1.气候的类型和特点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师:完成学案内容,并回答问题 师点拨:我们了解了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下面我们归纳我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师点拨:我国一共五种气候类型,样式较多又结合我国面积大,地形复杂等特点,对气候的局部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是气候复杂多样。那我具体是怎么影响的,我们来看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合作探究,完成学案内容 3.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地的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明显。师点拨: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不同地区因为不同的影响因素,会导致同一种气候类型但其特点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同是温带季风气候,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相差很大,主要是纬度位置因素;黄土高原与华北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 师:说季风气候,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4. 季风气候的特点 季风冬季风夏季风源地亚洲大陆内部海洋太平洋印度洋风向偏北风东南风西南风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气候的影响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带来寒潮、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旱涝灾害师点拨:季风气候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季风气候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师:我们知道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优劣势,那么我们还需要知道我国其他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 我国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师点拨:我国除热带气候分布较少外,其他四种气候类型均分布范围比较大,而且正与我国四大区域相对应,通过回忆气候的特点可以看出对我国四大区域植被、农业、风俗文化均有非常大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检验一下我们今天掌握的怎么样。 完成学案上的评价内容,典型习题。 教师讲解习题并点拨学生做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巩固本节复习的内容。 师:梳理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板书思维导图梳理本节内容) 学生齐声朗读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学习目标的指向内容。 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完成学案问题,同时部分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通过预习补充学案内容,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生完成学案评价内容,并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生活的环境与相差很大的其他地区做对比,更好的引起学生兴趣,提升其探究的好奇心理。 设计学生提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 通过表格设计,使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相关地图的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自主分析地理要素的能力。 通过气候图表的分析对比让学生能独立分析气候的类型,并深刻体会影响气候因素的重要性 通过典例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始终将地理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地区相结合,让学生能从自身的感受来理解地理要素作用和的相互关系。 图表的相互配合,让学生形成条理性记忆。作业布置: A类:完成优化设计上的题。 B类:识记本节课知识点。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复习为主,重点梳理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逻辑性较强,事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过,但部分同学预习的不好,特别师对逻辑性强的内容还需继续学习,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有点多,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独立思考。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基础性知识的讲清讲透。虽然有分层教学,但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变。板书设计7.4 中国的气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