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课件 学案)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课件 学案)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知识点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超市卖某一品牌的卫生纸,这种卫生纸分“有芯”和“无芯”两种纸卷,如图.两种纸具有同样的材质和厚度,纸卷的高度和单价也一样,
若预购买这种卫生纸,但不知道哪种纸卷更合算,如果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可以确定合算的纸卷?为什么?
题型一 分蛋糕问题
【例1】 问题提出 妹妹小英过生日,妈妈给她做了一块边界形状任意的蛋糕(如图所示),哥哥小明也想吃,小英指着蛋糕上一点对哥哥说,你能过这一点切一刀,让切下的两块蛋糕面积相等,便把其中的一块送给你.如图①所示.
模型假设 (1)假设蛋糕是平放在桌上的,即蛋糕表面与水平面是平行的;
(2)假设蛋糕的质地均匀,即蛋糕密度相同,形状为不规则柱形.
模型建立 已知:平面上一条没有交叉点的封闭曲线(无论什么形状).P是曲线所围成的图形上一点.(如图②)
求证:存在一条过P的直线L,将这个图形的面积二等分.
模型求解 过P点任作一直线L,L将曲线所围图形分为两部分,其面积分别记为S1,S2.如果S1=S2,则L即是所要找的直线.现在,我们考虑S1≠S2的情形:
不失一般性,设S1>S2,首先,建立如图③的坐标轴:x轴.设直线L与x轴的初始交角为α0.
以点P为旋转中心,将直线L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面积S1,S2就连续地依赖于角α的变化.即S1=S1(α),S2=S2(α)都是关于α的连续函数.
令f(α)=S1(α)-S2(α),则函数f(α)是闭区间[α0,α0+π]上的连续函数,并且f(α0)=S1(α0)-S2(α0)>0.
f(α0+π)=S1(α0+π)-S2(α0+π)=S2(α0)-S1(α0)<0.
根据零点定理,存在一点c∈(α0,α0+π),使得f(c)=S1(c)-S2(c)=0.
即存在一点c∈(α0,α0+π)使得S1(c)=S2(c).
模型结论 通过上述几何问题的证明,我们得知:对于蛋糕上的任意一个指定点,一定存在过这个指定点的一条直线L,使得沿L切这块蛋糕能将这块蛋糕切成面积相等的两块.
模型评价 本模型只从理论上证明了二等分蛋糕的可行性.但是,怎样将一个蛋糕具体二等分,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
题型二 搭砖块问题
【例2】 【问题】 将形状质量相同的砖块一一向右往外叠放,欲尽可能地延伸到远方,问最远可以延伸多大距离?
模型准备 这个问题涉及重心的概念,关于重心的结果有:设xOy平面上有n个质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xn,yn),对应的质量分别为m1,m2,…,mn,则该质点系的重心坐标(,)满足的关系式为=,=.
模型假设 (1)所有砖块的长度和重量均为一个单位;
(2)参与叠放的砖块有足够多;
(3)每块砖块的密度都是均匀的,密度系数相同;
(4)最底层的砖块可以完全水平且平稳地放在地面上.
模型构成 (1)考虑两块砖块的叠放情况:
对只有两块砖块的叠放,注意到此时叠放后的砖块平衡主要取决于上面的砖块,而下面的砖块只起到支撑作用,假设在叠放平衡的前提下,上面砖块超过下面砖块右端的最大前伸距离x,选择下面砖块的最右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因为砖块是均匀的,所以它的重心在其中心位置,且其质量可以认为是集中在重心的,于是每个砖块可以认为是质量为1且其坐标在重心位置的质点,因为下面的砖块总是稳定的,要想上面的砖块与下面的砖块离开最大的位移且不掉下来,则上面的砖块重心应该恰好在底下砖块最右端位置,因此可以得到上面砖块在位移最大且不掉下来的重心水平坐标为x=(因为砖块的长度是1),于是上面的砖块可以向右前伸的最大距离为.
(2)考虑n+1块砖块的叠放情况:
两块砖块的情况解决了,如果再加一块砖块,叠放情况如何呢?如果增加的砖块放在原来两块砖块的上边,那么此砖块是不能再向右前伸了(为什么),除非再移动底下的砖块,但这样会使问题复杂化,因为这里讨论的是建模问题,不是搭砖块的问题,为了便于问题的讨论,把前两块搭好的砖块看做一个整体且不移动它们的相对位置,而把增加的砖块插入在最底下的砖块下方,于是问题又归结为两块砖块的叠放问题,不过这次是质量不同的两块砖块的叠放问题,这个处理可以推广到n+1块砖块的问题,即假设已经叠放好n(n>1)块砖块后,再加一块砖块的叠放问题.
下面就n+1(n>1)块砖块的叠放问题来讨论,假设增加的一块砖块插入最底层,选择底层砖块的最右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坐标系,
考虑上面的n块砖块的重心关系,把上面的n块砖块分成两部分;从最高层开始的前n-1块砖块,记它们的水平重心为x1,总质量为n-1;与最底层砖块相连的第n块砖块,记它的水平重心为x2,质量为1.
此外,把上面的n块砖块看做一个整体,并记它的重心水平坐标为,显然n块砖块的质量为n,那么,在保证平衡的前提下,上面n块砖块的水平重心应该恰好在最底层砖块的右端,即有=0,假设第n块砖块超过最底层砖块右端的最大距离为z,同样在保证平衡的前提下,从最高层开始的前n-1的,于是在上图的坐标下,第n块砖块的水平重心坐标为x2=z-,故由重心的关系,有===0.z·(n-1)+=0 z=.
于是,对3块砖块(即n=2)的叠放有,第3块砖块的右端到第1块砖块的右端距离最远可以前伸+;
对4块砖块(n=3)的叠放有,第4块砖块的右端到第1块砖块的右端距离最远可以前伸++;
对n+1块砖块的叠放,设从第n+1块砖块的右端到第1块砖块的右端最远距离为dn+1,则有dn+1=++…+,
所以当n趋于+∞时,有dn+1趋于1,这说明随着砖块数量的无限增加,最顶层的砖块可以前伸到1个单位长度.
通性通法
本题给出的启示是:当问题涉及较多对象时,对考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往往使问题变得清晰,此外,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并非不可能.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基础知识·重落实】
自我诊断
 解:
合算就是纸的量多.因为纸卷的高度和单价一样,我们只要比较两种纸卷截面的面积,取较大的就合算.为此可以各取一个纸卷,令无芯纸卷截面的圆心压在有芯纸卷截面的芯(即小圆)上,如图,然后看无芯纸卷截面上与有芯纸卷截面的芯相切的直径端点,若端点在有芯纸卷截面的大圆上,则两种纸卷的量相等;若在其内则买有芯纸卷合算;若在其外则买无芯纸卷合算.
即:设有芯纸卷截面的内、外半径分为r,R,大圆内与小圆相切的弦长为d,无芯纸卷截面的直径为D,于是,=R2-r2,当D=d时,S有芯=π(R2-r2)=π=π=S无芯.当D>d时,S有芯=π(R2-r2)=π<π=S无芯.当D<d时,S有芯=π(R2-r2)=π>π=S无芯.
3 / 3(共24张PPT)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知识点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超市卖某一品牌的卫生纸,这种卫生纸分“有芯”和“无芯”两种纸
卷,如图.两种纸具有同样的材质和厚度,纸卷的高度和单价也一
样,若预购买这种卫生纸,但不知道哪种纸卷更合算,如果没有带尺
子,用什么办法可以确定合算的纸卷?为什么?
解:合算就是纸的量多.因为纸卷的高度和单价一样,我们只要比较
两种纸卷截面的面积,取较大的就合算.为此可以各取一个纸卷,令
无芯纸卷截面的圆心压在有芯纸卷截面的芯(即小圆)上,如图,然
后看无芯纸卷截面上与有芯纸卷截面的芯相切的直径端点,若端点在
有芯纸卷截面的大圆上,则两种纸卷的量相等;若在其内则买有芯纸
卷合算;若在其外则买无芯纸卷合算.
即:设有芯纸卷截面的内、外半径分为 r , R ,大圆内与小圆相切的
弦长为 d ,无芯纸卷截面的直径为 D ,于是, = R2- r2,当 D =
d 时, S有芯=π( R2- r2)=π =π = S无芯.当 D > d 时, S有芯
=π( R2- r2)=π <π = S无芯.当 D < d 时, S有芯=π( R2-
r2)=π >π = S无芯.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分蛋糕问题
【例1】 问题提出 妹妹小英过生日,妈妈给她做了一块边界形状
任意的蛋糕(如图所示),哥哥小明也想吃,小英指着蛋糕上一点对
哥哥说,你能过这一点切一刀,让切下的两块蛋糕面积相等,便把其
中的一块送给你.如图①所示.
模型假设 (1)假设蛋糕是平放在桌上的,即蛋糕表面与水平面是
平行的;
(2)假设蛋糕的质地均匀,即蛋糕密度相同,形状为不规则柱形.
模型建立 已知:平面上一条没有交叉点的封闭曲线(无论什
么形状). P 是曲线所围成的图形上一点.(如图②)
求证:存在一条过 P 的直线 L ,将这个图形的面积二等分.
模型求解 过 P 点任作一直线 L , L 将曲线所围图形分为两部
分,其面积分别记为 S1, S2.如果 S1= S2,则 L 即是所要找的直
线.现在,我们考虑 S1≠ S2的情形:
不失一般性,设 S1> S2,首先,建立如图③的坐标轴: x 轴.设
直线 L 与 x 轴的初始交角为α0.
以点 P 为旋转中心,将直线 L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面积 S1, S2
就连续地依赖于角α的变化.即 S1= S1(α), S2= S2(α)都
是关于α的连续函数.
令 f (α)= S1(α)- S2(α),则函数 f (α)是闭区间
[α0,α0+π]上的连续函数,并且 f (α0)= S1(α0)- S2
(α0)>0.
f (α0+π)= S1(α0+π)- S2(α0+π)= S2(α0)- S1
(α0)<0.
根据零点定理,存在一点 c ∈(α0,α0+π),使得 f ( c )=
S1( c )- S2( c )=0.
即存在一点 c ∈(α0,α0+π)使得 S1( c )= S2( c ).
模型结论 通过上述几何问题的证明,我们得知:对于蛋糕上
的任意一个指定点,一定存在过这个指定点的一条直线 L ,使得
沿 L 切这块蛋糕能将这块蛋糕切成面积相等的两块.
模型评价 本模型只从理论上证明了二等分蛋糕的可行性.但
是,怎样将一个蛋糕具体二等分,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
题型二 搭砖块问题
【例2】 问题 将形状质量相同的砖块一一向右往外叠放,欲尽可
能地延伸到远方,问最远可以延伸多大距离?
模型准备 这个问题涉及重心的概念,关于重心的结果有:设 xOy 平
面上有 n 个质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 x1, y1),( x2, y2),…,
( xn , yn ),对应的质量分别为 m1, m2,…, mn ,则该质点系的重
心坐标( , )满足的关系式为 = , = .
模型假设 (1)所有砖块的长度和重量均为一个单位;
(2)参与叠放的砖块有足够多;
(3)每块砖块的密度都是均匀的,密度系数相同;
(4)最底层的砖块可以完全水平且平稳地放在地面上.
模型构成 (1)考虑两块砖块的叠放情况:
对只有两块砖块的叠放,注意到此时叠放后的砖块平衡主要取
决于上面的砖块,而下面的砖块只起到支撑作用,假设在叠放
平衡的前提下,上面砖块超过下面砖块右端的最大前伸距离 x ,
选择下面砖块的最右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因为砖块是均匀的,所以它的重心在其中心位置,且其质量可
以认为是集中在重心的,于是每个砖块可以认为是质量为1且其
坐标在重心位置的质点,因为下面的砖块总是稳定的,要想上
面的砖块与下面的砖块离开最大的位移且不掉下来,则上面的
砖块重心应该恰好在底下砖块最右端位置,因此可以得到上面
砖块在位移最大且不掉下来的重心水平坐标为 x = (因为砖块
的长度是1),于是上面的砖块可以向右前伸的最大距离为 .
(2)考虑 n +1块砖块的叠放情况:
两块砖块的情况解决了,如果再加一块砖块,叠放情况如何
呢?如果增加的砖块放在原来两块砖块的上边,那么此砖块是
不能再向右前伸了(为什么),除非再移动底下的砖块,但这
样会使问题复杂化,因为这里讨论的是建模问题,不是搭砖块
的问题,为了便于问题的讨论,把前两块搭好的砖块看做一个
整体且不移动它们的相对位置,而把增加的砖块插入在最底下
的砖块下方,于是问题又归结为两块砖块的叠放问题,不过这
次是质量不同的两块砖块的叠放问题,这个处理可以推广到 n +
1块砖块的问题,即假设已经叠放好 n ( n >1)块砖块后,再加
一块砖块的叠放问题.
下面就 n +1( n >1)块砖块的叠放问题来讨论,假设增加的一
块砖块插入最底层,选择底层砖块的最右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如
图坐标系,考虑上面的 n 块砖块的重心关系,把上面的 n 块砖块
分成两部分;从最高层开始的前 n -1块砖块,记它们的水平重
心为 x1,总质量为 n -1;与最底层砖块相连的第 n 块砖块,记
它的水平重心为 x2,质量为1.
此外,把上面的 n 块砖块看做一个整体,并记它的重心水平坐标
为 ,显然 n 块砖块的质量为 n ,那么,在保证平衡的前提下,
上面 n 块砖块的水平重心应该恰好在最底层砖块的右端,即有
=0,假设第 n 块砖块超过最底层砖块右端的最大距离为 z ,同
样在保证平衡的前提下,从最高层开始的前 n -1的 ,于是在
上图的坐标下,第 n 块砖块的水平重心坐标为 x2= z - ,故由
重心的关系,有 = = =0.
z ·( n -1)+ =0 z = .
于是,对3块砖块(即 n =2)的叠放有,第3块砖块的右端到第1
块砖块的右端距离最远可以前伸 + ;
对4块砖块( n =3)的叠放有,第4块砖块的右端到第1块砖块的
右端距离最远可以前伸 + + ;
对 n +1块砖块的叠放,设从第 n +1块砖块的右端到第1块砖块
的右端最远距离为 dn+1,则有 dn+1= + +…+ ,
所以当 n 趋于+∞时,有 dn+1趋于1,这说明随着砖块数量的无
限增加,最顶层的砖块可以前伸到1个单位长度.
通性通法
  本题给出的启示是:当问题涉及较多对象时,对考虑的问题进行
合理的分类往往使问题变得清晰,此外,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其实
并非不可能.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