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随机事件的运算1.许洋说:“本周我至少做完三套练习题.”设许洋所说的事件为A,则A的对立事件为( )A.至多做完三套练习题B.至多做完二套练习题C.至多做完四套练习题D.至少做完二套练习题2.一个人连续射击三次,事件“至少有一次击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 )A.至多有一次击中目标B.三次都击不中目标C.三次都击中目标D.只有一次击中目标3.设A,B为两事件,则(A∪B)(∪)表示( )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A与B恰有一个发生D.A与B不同时发生4.如果事件M与N是互斥事件,那么( )A.M+N是必然事件B.与一定是互斥事件C.与一定不是互斥事件D.+是必然事件5.(多选)从一堆产品(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和次品件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2件都是次品”是互斥事件B.“至少有1件正品”和“全是次品”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C.“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D.“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6.(多选)将一枚骰子向上抛掷一次,设事件A={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事件B={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超过2},事件C={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 B.C={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大于3}C.A+C={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3}D.={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2}7.现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共5本书,从中任取1本,记取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分别为事件A,B,C,D,E,则事件取出的是数理化书可记为 .8.向上抛掷一枚骰子,设事件A={点数为2或4},事件B={点数为2或6},事件C={点数为偶数},则事件C与A,B的运算关系是 .9.甲、乙两人下象棋,设“甲获胜”为事件A,“两人下成和棋”为事件B,则事件“甲不输”为 ,事件“乙获胜”为 .10.从某大学数学系图书室中任选一本书,设A=“数学书”,B=“中文版的书”,C=“2024年后出版的书”,问:(1)A∩B∩表示什么事件?(2)在什么条件下,有A∩B∩C=A?(3) B表示什么意思?(4)如果=B,那么是否意味着图书室中的所有的数学书都不是中文版的?11.奥林匹克会旗中央有5个互相套连的圆环,颜色自左至右,上方依次为蓝、黑、红,下方依次为黄、绿,象征着五大洲.在手工课上,老师将这5个环分发给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制作,每人分得1个,则事件“甲分得红色”与“乙分得红色”是( )A.对立事件 B.不可能事件C.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D.不是互斥事件12.掷一枚骰子,设事件A={出现的点数不大于3},B={出现的点数为偶数},则事件A与事件B的关系是( )A.A BB.A∩B={出现的点数为2}C.事件A与B互斥D.事件A与B是对立事件1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事件A与B互斥,则A∪B是必然事件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现有四大名著各一本,甲、乙、丙、丁分别任取一本进行阅读,设事件E表示“甲取到《红楼梦》”,事件F表示“乙取到《红楼梦》”,则E与F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C.甲、乙两人投篮,“甲投中”记为事件A,“乙投中”记为事件B,则事件“甲、乙两人都投中”可表示为A∩BD.10个产品中有2个次品,从中抽取一个产品检查其质量,则样本空间含有2个样本点14.某县城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居民订阅,记事件A为“只订甲报”,事件B为“至少订一种报纸”,事件C为“至多订一种报纸”,事件D为“不订甲报”,事件E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判断下列每组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A与C;(2)B与E;(3)B与D;(4)B与C;(5)C与E.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A表示事件“电灯变亮”,用B,C,D依次表示“开关Ⅰ闭合”“开关Ⅱ闭合”“开关Ⅲ闭合”,则A= .(用B,C,D间的运算关系式表示)16.一个袋子中有大小和质地相同的4个球,其中有2个红色球(标号为1和2),2个绿色球(标号为3和4),从袋中不放回地依次随机摸出2个球.设事件R1=“第一次摸到红球”,R2=“第二次摸到红球”,R=“两次都摸到红球”,G=“两次都摸到绿球”,M=“两个球颜色相同”,N=“两个球颜色不同”.(1)用集合的形式分别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以及上述各事件;(2)事件R与R1,R与G,M与N之间各有什么关系?(3)事件R与事件G的并事件与事件M有什么关系?事件R1与事件R2的交事件与事件R有什么关系?1.4 随机事件的运算1.B 至少做完3套练习题包含做完3,4,5,6,…套练习题,故它的对立事件为做完0,1,2套练习题,即至多做完2套练习题.2.B 一个人连续射击三次,事件“至少有一次击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三次都击不中目标”.故选B.3.C A∪B表示事件A,B至少有1个发生,∪表示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A∪B)(∪)表示A与B恰有一个发生.4.D 因为M,N为互斥事件,则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是必然事件.5.ABD A中“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2件都是次品”不能同时发生,是互斥事件,故A正确;B中“至少有1件正品”和“全是次品”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故B正确;C中“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均存在恰有1件正品和1件次品的可能,即两事件可能同时发生,故不是互斥事件,故C不正确;D中“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故D正确.6.BC 由题意知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1,3,5;事件B包含的样本点: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1,2;事件C包含的样本点: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4,5,6.所以B={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2},故A错误;C={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4或5或6},故B正确;A+C={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3或4或5或6},故C正确;=Ω,故D错误,故选B、C.7.B∪D∪E 解析:由题意可知事件“取到数理化书”可记为B∪D∪E.8.C=A∪B 解析:由题意可知C=A∪B.9.A+B 解析:依题意有,事件A={甲获胜},B={两人下成和棋},则事件“甲不输”为“甲获胜”或“下成和棋”,表示为A+B,事件“乙获胜”为“甲不输”的反面,即.10.解:(1)A∩B∩=“2024年或2024年前出版的中文版的数学书”.(2)在“图书室中所有数学书都是2024年后出版的且为中文版”的条件下,才有A∩B∩C=A.(3) B表示2024年或2024年前出版的书全是中文版的.(4)是.=B意味着图书室中的非数学书都是中文版的,而且所有的中文版的书都不是数学书,同时=B又可化成=A,因而也可解释为图书室中所有数学书都不是中文版的,而且所有不是中文版的书都是数学书.11.C 因为甲、乙不能同时得到红色,所以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又甲、乙可能都得不到红色,则“甲或乙分得红色”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故这两个事件不是对立事件,故选C.12.B 由题意事件A表示出现的点数是1或2或3;事件B表示出现的点数是2或4或6.故A∩B={出现的点数为2}.13.BC 对于A,事件A与B互斥时,A∪B不一定是必然事件,故A不正确.对于B,事件E与F不会同时发生,所以E与F是互斥事件,显然E与F不是对立事件,即E与F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故B正确.对于C,甲、乙两人都投中即事件A与事件B都发生,可以表示为A∩B,故C正确.对于D,因为有10个产品,所以样本空间中含有10个样本点,故D不正确.14.解:(1)由于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即事件A与事件C有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C不是互斥事件.(2)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与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故B与E是互斥事件;由于事件B与事件E必有一个发生,故B与E是对立事件.(3)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乙报”,即有可能“不订甲报”,也就是说事件B和事件D有可能同时发生,故B与D不是互斥事件.(4)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的可能情况为“只订甲报”“只订乙报”“订甲、乙两种报”.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的可能情况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只订甲报”“只订乙报”.也就是说事件B与事件C可能同时发生,故B与C不是互斥事件.(5)由(4)的分析,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事件C中的一种可能情况,所以事件C与事件E可能同时发生,故C与E不是互斥事件.15.(BC)∪(BD)(或B∩(C∪D)) 解析:由串并联电路可知,当B发生且C发生时A发生,或当B发生且D发生时A发生,故A=B∩(C∪D).16.解:(1)所有的试验结果如图所示.用数组(x1,x2)表示可能的结果,x1是第一次摸到的球的标号,x2是第二次摸到的球的标号,则试验的样本空间Ω={(1,2),(1,3),(1,4),(2,1),(2,3),(2,4),(3,1),(3,2),(3,4),(4,1),(4,2),(4,3)}.事件R1=“第一次摸到红球”,即x1=1或2,于是R1={(1,2),(1,3),(1,4),(2,1),(2,3),(2,4)};事件R2=“第二次摸到红球”,即x2=1或2,于是R2={(2,1),(3,1),(4,1),(1,2),(3,2),(4,2)}.同理,有R={(1,2),(2,1)},G={(3,4),(4,3)},M={(1,2),(2,1),(3,4),(4,3)},N={(1,3),(1,4),(2,3),(2,4),(3,1),(3,2),(4,1),(4,2)}.(2)因为R R1,所以事件R1包含事件R;因为R∩G= ,所以事件R与事件G互斥;因为M∪N=Ω,M∩N= ,所以事件M与事件N互为对立事件.(3)因为R∪G=M,所以事件M是事件R与事件G的并事件;因为R1∩R2=R,所以事件R是事件R1与事件R2的交事件.2 / 31.4 随机事件的运算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了解随机事件的并、交与互斥、对立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进行随机事件的并、交运算 数学抽象、数学运算 中国乒乓球队中的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为事件A,“乙夺得冠军”为事件B.【问题】 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用事件A与B如何表示? 知识点 随机事件的运算随机事件的运算 含义 符号表示 Venn图表示交事件 (积事件) 由事件A与事件B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 A∩B 或AB并事件 (和事件) 由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发生,或B发生,或A,B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 A∪B或A+B互斥事件 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 A∩B= 对立事件 每次试验,要么事件A发生,要么事件B发生(A,B必有一个发生,但不可能同时发生) A∩B= ,且A ∪B=Ω提醒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两个事件A与B是互斥事件,包括如下三种情况:(ⅰ)若事件A发生,则事件B就不发生;(ⅱ)若事件B发生,则事件A就不发生;(ⅲ)事件A,B都不发生.而两个事件A,B是对立事件,仅有前两种情况,因此事件A与B是对立事件,则A∪B是必然事件,但若A与B是互斥事件,则A∪B不一定是必然事件,即事件A的对立事件只有一个,而事件A的互斥事件可以有多个;②联系: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在一次试验中都不可能同时发生,而事件对立是互斥的特殊情况,即对立必互斥,但互斥不一定对立.【想一想】1.一枚骰子掷一次,记事件A={出现的点数为2},事件C={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事件D={出现的点数小于3},则事件A,C,D有什么关系?2.命题“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与命题“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有什么关系?(指充分性与必要性)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若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则这两个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2)若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则这两个事件也是互斥事件.( )(3)事件A∪B是必然事件,则事件A和B是对立事件.( )(4)如果事件A,B互斥,记,分别为事件A,B的对立事件,那么与一定互斥.( )2.从装有两个红球和两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两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B.“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C.“恰有一个黑球”与“恰有两个黑球”D.“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3.有甲、乙两台机床,记“甲正常工作”=A,“乙正常工作”=B,则AB表示 ,“甲不能正常工作”可记为 .题型一 事件关系的判断【例1】 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2)“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3)“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4)“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尝试解答通性通法判断事件间关系的方法(1)要考虑试验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包含、相等,还是互斥、对立其发生的条件都是一样的;(2)考虑事件间的结果是否有交事件,可考虑利用Venn图分析,对较难判断关系的,也可列出全部结果,再进行分析.【跟踪训练】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互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1张.(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题型二 事件的运算【例2】 盒子里有6个红球,4个白球,现从中任取3个球,设事件A=“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事件B=“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事件C=“3个球中至少有1个红球”,事件D=“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问:(1)事件D与A,B是怎样的运算关系?(2)事件C与A的交事件是什么?(3)设事件E=“3个球都是红球”,事件F=“3个球中至少有1个白球”,那么事件C与A,B,E是怎样的运算关系?事件C与F的交事件是什么?尝试解答通性通法事件运算应注意的2个问题(1)进行事件的运算时,一是要紧扣运算的定义,二是要全面考查同一条件下的试验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必要时可利用Venn图或列出全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2)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中,需要判断事件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但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题目,就得严格按照事件之间关系的定义来推理.【跟踪训练】1.打靶3次,事件Ai表示“击中i发”,其中i=0,1,2,3.那么A=A1∪A2∪A3表示( )A.全部击中 B.至少击中1发C.至少击中2发 D.以上均不正确2.从1,2,3,4这4个数中,任取2个数求和,那么“这2个数的和大于4”为事件A,“这2个数的和为偶数” 为事件B,则A∪B和A∩B包含的样本点数分别为( )A.1;6 B.4;2C.5;1 D.6;11.从一批产品(既有正品也有次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三件产品有次品,但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与C互斥B.B与C互斥C.任何两个都互斥D.任何两个都不互斥2.给出事件A与B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则( )A.A BB.A BC.A与B互斥D.A与B互为对立事件3.抛掷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是1或2”为事件A,“向上的点数是2或3”为事件B,则( )A.A BB.A=BC.A∪B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D.A∩B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4.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事件E={向上的点数为偶数},F={向上的点数为质数},则E∩F= .1.4 随机事件的运算【基础知识·重落实】想一想1.提示:A=C∩D.2.提示:根据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可知,“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是“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自我诊断1.(1) × (2)√ (3)× (4)×2.C A中的两个事件能同时发生,故不互斥;同样,B中两个事件也可同时发生,故不互斥;D中两个事件是对立的,故选C.3.“甲、乙同时正常工作” 【典型例题·精研析】【例1】 解:从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2人有如下三种结果:2名男生,2名女生,1男1女.(1)“恰有1名男生”指1男1女,与“恰有2名男生”不能同时发生,它们是互斥事件;但是当选取的结果是2名女生时,该两事件都不发生,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2)“至少1名男生”包括2名男生和1男1女两种结果,与事件“全是男生”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3)“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互斥,由于它们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是对立事件.(4)“至少有1名女生”包括1男1女与2名女生两种结果,当选出的是1男1女时,“至少有一名男生”与“至少一名女生”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跟踪训练 解:(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桃”和“抽出黑桃”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是互斥事件.同时,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这是由于还可能抽出“方块”或者“梅花”,因此,二者不是对立事件.(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3)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如抽得点数为10,因此,二者不是互斥事件,当然也不可能是对立事件.【例2】 解:(1)对于事件D,可能的结果为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或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故D=A∪B.(2)对于事件C,可能的结果为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或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或3个球都是红球,故C∩A=A.(3)由(2)的分析可知,C=A∪B∪E;C∩F=A∪B.跟踪训练1.B A1∪A2∪A3所表示的含义是A1,A2,A3这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即可能击中1发、2发或3发.故选B.2.C 从1,2,3,4这4个数中,任取2个数求和,则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1,2),(1,3),(1,4),(2,3),(2,4),(3,4)}.其中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有:(1,4),(2,3),(2,4),(3,4),共4个.事件B包含的样本点有:(1,3),(2,4),共2个.所以事件A∪B包含的样本点有:(1,3),(1,4),(2,3),(2,4),(3,4),共5个;事件A∩B包含的样本点有: (2,4),共1个.故选C.随堂检测1.D 由题意知事件A,B,C两两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两两互斥.2.C 由互斥事件的定义可知,C正确.故选C.3.C 由题意可知A={1,2},B={2,3},则A∩B={2},A∪B={1,2,3},所以A∪B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故选C.4.{向上的点数为2} 解析:E={向上的点数为偶数}={2,4,6},F={向上的点数为质数}={2,3,5},∴E∩F={向上的点数为2}.4 / 4(共58张PPT)§1.4 随机事件的运算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了解随机事件的并、交与互斥、对立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进行随机事件的并、交运算 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目录基础知识·重落实01典型例题·精研析02知能演练·扣课标03基础知识·重落实01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中国乒乓球队中的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为事件 A ,“乙夺得冠军”为事件 B .【问题】 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用事件 A 与 B 如何表示? 知识点 随机事件的运算随机事件的运算 含义 符号表示 Venn图表示交事件 (积事件) 由事件 A 与事件B 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 A ∩ B 或 AB随机事件的运算 含义 符号表示 Venn图表示并事件 (和事件) 由事件 A 和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即 A 发生,或 B 发生,或A , B 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 A ∪ B 或 A + B随机事件的运算 含义 符号表示 Venn图表示互斥事件 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A 与 B A ∩ B = 对立事件 每次试验,要么事件 A 发生,要么事件 B 发生( A , B 必有一个发生,但不可能同时发生) A ∩ B = ,且 A ∪ B =Ω提醒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两个事件 A 与 B 是互斥事件,包括如下三种情况:(ⅰ)若事件 A 发生,则事件 B 就不发生;(ⅱ)若事件 B 发生,则事件 A 就不发生;(ⅲ)事件 A , B 都不发生.而两个事件 A , B 是对立事件,仅有前两种情况,因此事件 A 与 B 是对立事件,则 A ∪ B 是必然事件,但若 A 与 B 是互斥事件,则 A ∪ B 不一定是必然事件,即事件 A 的对立事件只有一个,而事件 A 的互斥事件可以有多个;②联系: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在一次试验中都不可能同时发生,而事件对立是互斥的特殊情况,即对立必互斥,但互斥不一定对立.1. 一枚骰子掷一次,记事件 A ={出现的点数为2},事件 C ={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事件 D ={出现的点数小于3},则事件 A , C , D 有什么关系?提示: A = C ∩ D .2. 命题“事件 A 与 B 为互斥事件”与命题“事件 A 与 B 为对立事件”有什么关系?(指充分性与必要性)提示:根据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可知,“事件 A 与 B 为互斥事件”是“事件 A 与 B 为对立事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想一想】1.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若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则这两个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 )(2)若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则这两个事件也是互斥事件.( √ )(3)事件 A ∪ B 是必然事件,则事件 A 和 B 是对立事件.( × )(4)如果事件 A , B 互斥,记 , 分别为事件 A , B 的对立事件,那么 与 一定互斥. ( × )×√××2. 从装有两个红球和两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两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B.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C. “恰有一个黑球”与“恰有两个黑球”D.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解析: A中的两个事件能同时发生,故不互斥;同样,B中两个事件也可同时发生,故不互斥;D中两个事件是对立的,故选C.3. 有甲、乙两台机床,记“甲正常工作”= A ,“乙正常工作”=B ,则 AB 表示 ,“甲不能正常工作”可记为 .“甲、乙同时正常工作” 典型例题·精研析02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题型一 事件关系的判断【例1】 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解:从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2人有如下三种结果:2名男生,2名女生,1男1女.“恰有1名男生”指1男1女,与“恰有2名男生”不能同时发生,它们是互斥事件;但是当选取的结果是2名女生时,该两事件都不发生,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2)“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解:“至少1名男生”包括2名男生和1男1女两种结果,与事件“全是男生”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3)“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解:“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互斥,由于它们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是对立事件.(4)“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解:“至少有1名女生”包括1男1女与2名女生两种结果,当选出的是1男1女时,“至少有一名男生”与“至少一名女生”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通性通法判断事件间关系的方法(1)要考虑试验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包含、相等,还是互斥、对立其发生的条件都是一样的;(2)考虑事件间的结果是否有交事件,可考虑利用Venn图分析,对较难判断关系的,也可列出全部结果,再进行分析.【跟踪训练】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互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1张.(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解: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桃”和“抽出黑桃”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是互斥事件.同时,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这是由于还可能抽出“方块”或者“梅花”,因此,二者不是对立事件.(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解: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解: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如抽得点数为10,因此,二者不是互斥事件,当然也不可能是对立事件.题型二 事件的运算【例2】 盒子里有6个红球,4个白球,现从中任取3个球,设事件 A=“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事件 B =“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事件 C =“3个球中至少有1个红球”,事件 D =“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问:(1)事件 D 与 A , B 是怎样的运算关系?解:对于事件 D ,可能的结果为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或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故 D = A ∪ B .(2)事件 C 与 A 的交事件是什么?解:对于事件 C ,可能的结果为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或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或3个球都是红球,故 C ∩ A = A .(3)设事件 E =“3个球都是红球”,事件 F =“3个球中至少有1个白球”,那么事件 C 与 A , B , E 是怎样的运算关系?事件 C 与F 的交事件是什么?解:由(2)的分析可知, C = A ∪ B ∪ E ; C ∩ F = A ∪ B .通性通法事件运算应注意的2个问题(1)进行事件的运算时,一是要紧扣运算的定义,二是要全面考查同一条件下的试验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必要时可利用Venn图或列出全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2)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中,需要判断事件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但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题目,就得严格按照事件之间关系的定义来推理.【跟踪训练】1. 打靶3次,事件 Ai 表示“击中 i 发”,其中 i =0,1,2,3.那么 A =A1∪ A2∪ A3表示( )A. 全部击中 B. 至少击中1发C. 至少击中2发 D. 以上均不正确解析: A1∪ A2∪ A3所表示的含义是 A1, A2, A3这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即可能击中1发、2发或3发.故选B.2. 从1,2,3,4这4个数中,任取2个数求和,那么“这2个数的和大于4”为事件 A ,“这2个数的和为偶数” 为事件 B ,则 A ∪ B 和 A∩ B 包含的样本点数分别为( )A. 1;6 B. 4;2 C. 5;1 D. 6;1解析: 从1,2,3,4这4个数中,任取2个数求和,则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1,2),(1,3),(1,4),(2,3),(2,4),(3,4)}.其中事件 A 包含的样本点有:(1,4),(2,3),(2,4),(3,4),共4个.事件 B 包含的样本点有:(1,3),(2,4),共2个.所以事件 A ∪ B 包含的样本点有:(1,3),(1,4),(2,3),(2,4),(3,4),共5个;事件 A∩ B 包含的样本点有: (2,4),共1个.故选C.1. 从一批产品(既有正品也有次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 A ={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 B ={三件产品全是次品}, C ={三件产品有次品,但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 与 C 互斥 B. B 与 C 互斥C. 任何两个都互斥 D. 任何两个都不互斥解析: 由题意知事件 A , B , C 两两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两两互斥.2. 给出事件 A 与 B 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则( )A. A BB. A BC. A 与 B 互斥D. A 与 B 互为对立事件解析: 由互斥事件的定义可知,C正确.故选C.3. 抛掷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是1或2”为事件 A ,“向上的点数是2或3”为事件 B ,则( )A. A BB. A = BC. A ∪ B 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D. A ∩ B 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解析: 由题意可知 A ={1,2}, B ={2,3},则 A ∩ B ={2},A ∪ B ={1,2,3},所以 A ∪ B 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故选C.4.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事件 E ={向上的点数为偶数},F ={向上的点数为质数},则 E ∩ F = .{向上的点数为2}解析: E ={向上的点数为偶数}={2,4,6}, F ={向上的点数为质数}={2,3,5},∴ E ∩ F ={向上的点数为2}.知能演练·扣课标03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1. 许洋说:“本周我至少做完三套练习题.”设许洋所说的事件为A ,则 A 的对立事件为( )A. 至多做完三套练习题 B. 至多做完二套练习题C. 至多做完四套练习题 D. 至少做完二套练习题解析: 至少做完3套练习题包含做完3,4,5,6,…套练习题,故它的对立事件为做完0,1,2套练习题,即至多做完2套练习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一个人连续射击三次,事件“至少有一次击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 )A. 至多有一次击中目标B. 三次都击不中目标C. 三次都击中目标D. 只有一次击中目标解析: 一个人连续射击三次,事件“至少有一次击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三次都击不中目标”.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设 A , B 为两事件,则( A ∪ B )( ∪ )表示( )A. 必然事件B. 不可能事件C. A 与 B 恰有一个发生D. A 与 B 不同时发生解析: A ∪ B 表示事件 A , B 至少有1个发生, ∪ 表示事件A , B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 A ∪ B )( ∪ )表示 A 与 B 恰有一个发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如果事件 M 与 N 是互斥事件,那么( )A. M + N 是必然事件解析: 因为 M , N 为互斥事件,则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 + 是必然事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5. (多选)从一堆产品(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和次品件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 “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2件都是次品”是互斥事件B. “至少有1件正品”和“全是次品”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C. “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D. “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A中“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2件都是次品”不能同时发生,是互斥事件,故A正确;B中“至少有1件正品”和“全是次品”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故B正确;C中“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均存在恰有1件正品和1件次品的可能,即两事件可能同时发生,故不是互斥事件,故C不正确;D中“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6. (多选)将一枚骰子向上抛掷一次,设事件 A ={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事件 B ={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超过2},事件 C ={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由题意知事件 A 包含的样本点: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1,3,5;事件 B 包含的样本点: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1,2;事件 C 包含的样本点: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4,5,6.所以 B ={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2},故A错误; C={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4或5或6},故B正确; A + C={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为3或4或5或6},故C正确; =Ω,故D错误,故选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7. 现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共5本书,从中任取1本,记取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分别为事件 A , B , C , D ,E ,则事件取出的是数理化书可记为 . 解析:由题意可知事件“取到数理化书”可记为 B ∪ D ∪ E .B ∪ D ∪ 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8. 向上抛掷一枚骰子,设事件 A ={点数为2或4},事件 B ={点数为2或6},事件 C ={点数为偶数},则事件 C 与 A , B 的运算关系是 . 解析:由题意可知 C = A ∪ B .C= A ∪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9. 甲、乙两人下象棋,设“甲获胜”为事件 A ,“两人下成和棋”为事件 B ,则事件“甲不输”为 ,事件“乙获胜”为 .解析:依题意有,事件 A ={甲获胜}, B ={两人下成和棋},则事件“甲不输”为“甲获胜”或“下成和棋”,表示为 A + B ,事件“乙获胜”为“甲不输”的反面,即 .A +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 从某大学数学系图书室中任选一本书,设 A =“数学书”, B =“中文版的书”, C =“2024年后出版的书”,问:(1) A ∩ B ∩ 表示什么事件?解: A ∩ B ∩ =“2024年或2024年前出版的中文版的数学书”.(2)在什么条件下,有 A ∩ B ∩ C = A ?解:在“图书室中所有数学书都是2024年后出版的且为中文版”的条件下,才有 A ∩ B ∩ C =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B 表示什么意思?解: B 表示2024年或2024年前出版的书全是中文版的.(4)如果 = B ,那么是否意味着图书室中的所有的数学书都不是中文版的?解:是. = B 意味着图书室中的非数学书都是中文版的,而且所有的中文版的书都不是数学书,同时 = B 又可化成 = A ,因而也可解释为图书室中所有数学书都不是中文版的,而且所有不是中文版的书都是数学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 奥林匹克会旗中央有5个互相套连的圆环,颜色自左至右,上方依次为蓝、黑、红,下方依次为黄、绿,象征着五大洲.在手工课上,老师将这5个环分发给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制作,每人分得1个,则事件“甲分得红色”与“乙分得红色”是( )A. 对立事件 B. 不可能事件C.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D. 不是互斥事件解析: 因为甲、乙不能同时得到红色,所以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又甲、乙可能都得不到红色,则“甲或乙分得红色”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故这两个事件不是对立事件,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 掷一枚骰子,设事件 A ={出现的点数不大于3}, B ={出现的点数为偶数},则事件 A 与事件 B 的关系是( )A. A BB. A ∩ B ={出现的点数为2}C. 事件 A 与 B 互斥D. 事件 A 与 B 是对立事件解析: 由题意事件 A 表示出现的点数是1或2或3;事件 B 表示出现的点数是2或4或6.故 A ∩ B ={出现的点数为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事件 A 与 B 互斥,则 A ∪ B 是必然事件B.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现有四大名著各一本,甲、乙、丙、丁分别任取一本进行阅读,设事件 E 表示“甲取到《红楼梦》”,事件 F 表示“乙取到《红楼梦》”,则 E 与 F 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C. 甲、乙两人投篮,“甲投中”记为事件 A ,“乙投中”记为事件B ,则事件“甲、乙两人都投中”可表示为 A ∩ BD. 10个产品中有2个次品,从中抽取一个产品检查其质量,则样本空间含有2个样本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对于A,事件 A 与 B 互斥时, A ∪ B 不一定是必然事件,故A不正确.对于B,事件 E 与 F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 E 与 F 是互斥事件,显然 E 与 F 不是对立事件,即 E 与 F 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故B正确.对于C,甲、乙两人都投中即事件 A 与事件 B 都发生,可以表示为 A ∩ B ,故C正确.对于D,因为有10个产品,所以样本空间中含有10个样本点,故D不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 某县城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居民订阅,记事件 A 为“只订甲报”,事件 B 为“至少订一种报纸”,事件 C 为“至多订一种报纸”,事件 D 为“不订甲报”,事件 E 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判断下列每组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 A 与 C ;解:由于事件 C “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即事件 A 与事件 C 有可能同时发生,故 A 与 C 不是互斥事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事件 B “至少订一种报纸”与事件 E “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故 B 与 E 是互斥事件;由于事件B 与事件 E 必有一个发生,故 B 与 E 是对立事件.解:事件 B “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乙报”,即有可能“不订甲报”,也就是说事件 B 和事件 D 有可能同时发生,故 B 与 D 不是互斥事件.(2) B 与 E ;(3) B 与 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事件 B “至少订一种报纸”中的可能情况为“只订甲报”“只订乙报”“订甲、乙两种报”.事件 C “至多订一种报纸”中的可能情况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只订甲报”“只订乙报”.也就是说事件 B 与事件 C 可能同时发生,故 B 与 C 不是互斥事件.解:由(4)的分析,事件 E “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事件 C中的一种可能情况,所以事件 C 与事件 E 可能同时发生,故C 与 E 不是互斥事件.(4) B 与 C ;(5) C 与 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 A 表示事件“电灯变亮”,用 B , C , D依次表示“开关Ⅰ闭合”“开关Ⅱ闭合”“开关Ⅲ闭合”,则 A= .(用 B , C , D 间的运算关系式表示)解析:由串并联电路可知,当 B 发生且 C 发生时 A 发生,或当 B 发生且 D 发生时 A 发生,故 A = B ∩( C ∪ D ).( BC )∪( BD )(或 B ∩( C ∪ D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一个袋子中有大小和质地相同的4个球,其中有2个红色球(标号为1和2),2个绿色球(标号为3和4),从袋中不放回地依次随机摸出2个球.设事件 R1=“第一次摸到红球”, R2=“第二次摸到红球”, R =“两次都摸到红球”, G =“两次都摸到绿球”,M =“两个球颜色相同”, N =“两个球颜色不同”.(1)用集合的形式分别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以及上述各事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所有的试验结果如图所示.用数组( x1, x2)表示可能的结果, x1是第一次摸到的球的标号, x2是第二次摸到的球的标号,则试验的样本空间Ω={(1,2),(1,3),(1,4),(2,1),(2,3),(2,4),(3,1),(3,2),(3,4),(4,1),(4,2),(4,3)}.事件 R1=“第一次摸到红球”,即 x1=1或2,于是 R1={(1,2),(1,3),(1,4),(2,1),(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事件 R2=“第二次摸到红球”,即 x2=1或2,于是 R2={(2,1),(3,1),(4,1),(1,2),(3,2),(4,2)}.同理,有 R ={(1,2),(2,1)}, G ={(3,4),(4,3)},M ={(1,2),(2,1),(3,4),(4,3)}, N ={(1,3),(1,4),(2,3),(2,4),(3,1),(3,2),(4,1),(4,2)}.12345678910111213141516(2)事件 R 与 R1, R 与 G , M 与 N 之间各有什么关系?解:因为 R R1,所以事件 R1包含事件 R ;因为 R ∩ G = ,所以事件 R 与事件 G 互斥;因为 M ∪ N =Ω, M ∩ N = ,所以事件 M 与事件 N 互为对立事件.(3)事件 R 与事件 G 的并事件与事件 M 有什么关系?事件 R1与事件 R2的交事件与事件 R 有什么关系?解:因为 R ∪ G = M ,所以事件 M 是事件 R 与事件 G 的并事件;因为 R1∩ R2= R ,所以事件 R 是事件 R1与事件 R2的交事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 随机事件的运算.docx 1.4 随机事件的运算.pptx 1.4 随机事件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