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24)三上 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故宫》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版(2024)三上 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故宫》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北京故宫》教学设计
课题 《北京故宫》 单元 第一单元 传世名作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 “传世名作” 展开,《北京故宫》是单元第一课。教材以故宫这一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载体,介绍了其严整宏大的建筑布局,以及《千里江山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藏品,还有青玉 “长乐” 谷纹壁、鎏金錾花花鸟纹葵式银碗等不同材质的文物。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初步掌握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巴黎卢浮宫》及其他艺术赏析内容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瑰宝的热爱与探索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审美感知,对 “博物馆”“古代建筑”“绘画作品” 等概念有初步认知,好奇心强,乐于参与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但他们对故宫建筑的布局特点、古代绘画的技法(如青绿山水设色、不同构图方式)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较少,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也较为欠缺,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其深入理解内容,提升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 1. 图像识读:能准确识别故宫建筑的布局特点,以及《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等藏品的画面元素、构图形式和色彩特点,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视觉语言。2. 美术表现:尝试描摹《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的局部,初步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表现作品特点,提升动手实践能力。3. 审美判断:感受故宫建筑的宏伟庄严之美和古代藏品的艺术魅力,能对作品的色彩、构图、内容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认知。4. 创意实践:在了解故宫藏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尝试设计简单的 “故宫风格” 小物件,或创编与故宫藏品相关的小故事,培养创新思维。5. 文化理解:了解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宫殿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以及其藏品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重点 1. 了解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木结构建筑群)和馆藏文物的丰富性、多样性。2. 欣赏《千里江山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重点藏品,掌握其画面内容、构图形式、色彩特点等关键信息,初步学习美术作品赏析方法。
难点 1. 理解《千里江山图》中青绿山水的设色技巧(以赭色为衬托,再罩染石绿、石青)以及不同藏品构图形式(如《五牛图》对称式构图、《写生珍禽图》平铺式构图)的艺术效果。2. 结合藏品画面细节,挖掘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体会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形成较深刻的文化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 分钟) 1. 播放北京故宫的航拍视频(展示故宫整体建筑布局、宫殿外观等),提问:“同学们,视频里展示的这座宏伟的建筑是什么地方?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回答简要补充故宫的基本信息(如中国明清两代宫殿、世界文化遗产等),随后引出本节课主题 ——《北京故宫》,并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开启一场 “故宫寻宝之旅”,探索故宫的建筑和珍贵藏品。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故宫的宏伟气势。2. 积极思考教师问题,结合已有知识分享对故宫的了解,如 “我知道这是故宫,在首都北京”“我在电视上见过故宫的红墙黄瓦” 等。 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故宫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借助提问和自由发言,了解学生对故宫的已有认知,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讲授新课(20 分钟) 一、认识故宫建筑 ——“最大的珍宝”1. 展示故宫建筑布局图(如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讲解故宫布局严整、规模宏大的特点,强调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木结构建筑群,建筑本身就是 “最大的珍宝”。2. 结合图片重点介绍故宫建筑的色彩(红墙黄瓦)、屋顶样式等视觉特点,提问:“故宫的红墙黄瓦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故宫建筑的庄严、宏伟。二、探索故宫藏品 ——“艺术的瑰宝”1. 整体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情况:展示故宫藏品总量(180 余万件 / 套)、藏品类型(明清宫廷文物、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等),说明其是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享有国际声誉。2. 逐一赏析重点藏品:(1)《千里江山图》(北宋 王希孟):①展示作品图片(局部),介绍作品基本信息(51.5cm×1191.5cm,青绿山水代表作);②讲解画面内容(全景式表现层峦叠嶂的千里江山,穿插人物活动);③重点分析设色技巧(以赭色衬托,罩染石绿、石青,如宝石般光彩鲜亮),通过对比色卡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效果;④组织学生讨论:“这幅画的色彩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冲击?”(2)《五牛图》(唐代 韩滉)与《写生珍禽图》(五代 黄筌):①分别展示两幅作品图片,介绍尺寸(《五牛图》20.8cm×139.8cm,《写生珍禽图》41.5cm×70.8cm);②引导学生观察构图形式,指出《五牛图》为对称式构图,《写生珍禽图》为平铺式构图;③提问:“这两幅画中动物的画法有什么特点?(如线条、形态表现等)”,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分享发现。(3)《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五代 顾闳中):①展示作品图片(局部)和手卷结构示意图,介绍手卷装裱形式(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②讲解画面内容(描绘韩熙载宴请宾朋的听琴、观舞、休息、清吹、送客五个场景);③提问:“这幅画是通过什么分割出五个场景的?”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屏风、器物等分割元素;④补充作品艺术特点(运笔精熟、色彩绚丽、人物生动)。(4)《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①展示作品分段图片(首段汴京郊野风光、中段汴河码头、后段汴京市区街景),介绍其 “北宋社会百科全书” 的地位;②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如船工动作、街头人物活动、建筑样式等),提问:“观察画中船工们的动作和表情,说说他们是如何各司其职的?你认为船能顺利过桥吗?”;③组织学生分享感兴趣的画面细节,如 “街头招徕顾客的小贩” 等。(5)其他文物:简要展示青玉 “长乐” 谷纹壁(汉代)、鎏金錾花花鸟纹葵式银碗(唐代)、堇临(西周)、面珐琅花卉纹莲花式盖碗(清代)、黄杨木东山报捷图笔(清代)等图片,介绍其材质和年代,让学生感受故宫藏品的品类丰富。 一、认识故宫建筑1. 观察故宫建筑布局图,倾听教师讲解,了解故宫布局和建筑地位。2. 关注故宫建筑的色彩和屋顶样式,思考教师问题,分享自己对红墙黄瓦的感受,如 “感觉很庄严、很气派”。二、探索故宫藏品1. 认真倾听教师对故宫藏品整体情况的介绍,初步了解故宫藏品的丰富性。2. 赏析重点藏品:(1)观看《千里江山图》图片,了解作品信息,感受设色效果,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色彩视觉冲击的感受,如 “颜色很亮,像真的宝石一样”。(2)对比观察《五牛图》和《写生珍禽图》,识别两幅画的构图形式,仔细观察动物画法,举手分享自己的发现,如 “《五牛图》的牛是对称排的,线条很流畅”“《写生珍禽图》的小鸟画得很像真的,羽毛细节很清楚”。(3)结合手卷结构示意图,了解《韩熙载夜宴图》的装裱形式和画面场景,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场景分割的问题,如 “是用屏风分开的”。(4)观看《清明上河图》分段图片,观察画面细节,分析船工的分工,判断船能否顺利过桥并说明理由,如 “有的船工在拉绳子,有的在掌舵,他们配合得很好,船应该能顺利过去”;主动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画面细节,如 “我看到有小贩在喊着卖东西,很热闹”。(5)观看其他文物图片,倾听教师介绍,感受故宫藏品的多样性。 1. 通过展示布局图、讲解建筑特点,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故宫建筑的宏伟与独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2. 对重点藏品进行详细赏析,结合图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点,逐步掌握美术作品赏析方法,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对比色卡、分析构图、挖掘细节等,帮助学生理解设色技巧和构图艺术效果,初步攻克教学难点。3. 介绍其他文物,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全面感受故宫藏品的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
课堂实践(15 分钟) 1. 布置实践任务:任务一(绘画类):选择《千里江山图》或《清明上河图》的一个局部(如《千里江山图》的山峦、《清明上河图》的街头场景),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等)进行描摹,注意表现出作品的色彩或细节特点。任务二(创意类):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 “故宫风格” 的小物件(如书签、小摆件),可以融入故宫建筑元素(红墙黄瓦、屋顶纹样)或藏品元素(如《五牛图》中的牛、花卉纹等);也可以创编一个与故宫藏品相关的小故事(简短文字记录)。2. 学生自主选择任务,教师巡视指导:(1)对选择绘画任务的学生,提醒其注意观察原作的色彩搭配和线条特点,如 “描摹《千里江山图》时,记得用深一点的绿色和蓝色表现山峦的层次”。(2)对选择创意任务的学生,引导其合理运用故宫元素,如 “设计书签时,可以把故宫的角楼画在上面,再加上一些简单的花纹”“编故事时,可以想想《五牛图》里的牛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3. 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相互交流想法,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1.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实践任务。2. 开展实践活动:(1)选择绘画任务的学生,仔细观察原作局部,拿起绘画工具进行描摹,遇到色彩或线条问题时,主动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交流。(2)选择创意任务的学生,构思设计方案或故事框架,动手绘制设计图、撰写故事,在过程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完善作品。3. 认真完成实践任务,期待展示自己的成果。 1. 设计绘画和创意两类实践任务,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故宫藏品的认识,提升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确保实践活动有效开展。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4 分钟) 1. 成果展示:邀请 3 - 4 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绘画作品、设计图或分享小故事),并简要说明创作思路或设计理念。2. 总结回顾:结合学生的展示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故宫的建筑特点(布局严整、规模宏大)和藏品价值(品类丰富、艺术价值高),回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重点藏品的核心赏析要点,强调故宫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3. 情感升华: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北京故宫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表达对故宫和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增强文化自豪感。 1. 积极参与成果展示,大胆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如 “我描摹了《清明上河图》的码头场景,因为那里人很多,很热闹”“我设计的书签上画了故宫的太和殿,还用了黄色和红色,像故宫的颜色”。2. 倾听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故宫的认识。3. 思考教师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如 “我觉得故宫特别厉害,有这么多珍贵的东西,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建筑和艺术感到骄傲”。 1. 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其他学生相互学习,拓宽思路。2. 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巩固学习重点,形成清晰的认知。3.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将对故宫的认识转化为情感认同,增强文化自豪感,落实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板书(1 分钟) # 《北京故宫》绘画:《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石绿、石青设色)、《五牛图》(对称构图)、《韩熙载夜宴图》(五场景,屏风分割)、《清明上河图》(北宋社会百科) 其他:青玉壁(汉)、银碗(唐)、珐琅碗(清)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