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人教版2024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单元实践活动【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基本读法和写法,能够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动力。(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读书的实践活动一:文具发放关将 12 支红笔平均分给 4 名同学,每个人分几支?8 块橡皮,每个同学分2块,能分给几个人?任务要求:1、同桌合作交流。2、1人负责分发物品,1人记录数量并写出算式。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分别对应活动中的什么量?当题目中要求我们把物品平均分时,就可以用除法,先找总数和份数,再列算式计算。没有出现平均分三个字时,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题目的内在含义是不是平均分,可不可以用除法解决?任务要求:1、每4人一小组,每组有 20 元启动资金。2、每组用20元预算购买同一种商品,算一算最多能买几件,记录购买数量和剩余钱数(若有)。3、记录:把你们的采购和分配过程记录在《购物清单》上。实践活动二:超市购物关观察到有一组特殊的小组,引导讨论:“为什么买曲奇派会有剩余钱?”(结合教材说明 “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剩余钱数不够买 1 盒,所以最多买 3盒 ”),可以深入探讨,你们组有 4 个人,但是只有 3 盒曲奇派,应该怎么分?01.知识点讲解为庆祝节日,同学们要挂20个灯笼。①如果每串挂5个灯笼,可以挂多少串?算式:②如果每串挂4个灯笼,可以挂多少串?算式:巩固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除法?联系生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堂小结编一个包含除法应用的生活小故事,并让家人解答。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