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表格式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表格式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参赛教案基本信息
所用教科书 书名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
所教册次、单元、课、框、目 第二单元 共同铸就美好国家
题目 第六课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整体设计思路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视频导入、政策讲解、原则阐述、制度理解以及实例分析等多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结合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强调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 二、指导依据 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为民族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指导。 党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政策是指导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强调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为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本教学设计以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以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要求为方向,通过多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教学背景分析
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这种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关系,为今天的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日益加强。然而,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如民族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文化冲突等。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从教育政策来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等,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教育部门也积极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民族团结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六课“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现实的回应与担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初中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教学目标分析
【政治认同】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道德修养】 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学会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坚决同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 【责任意识】 知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具体要求,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觉。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知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具体要求,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5.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华一家亲”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各民族团结共荣的和谐画面,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二、讲解国家的相关民族政策 讲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享有同等的权利。讲解民族团结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强调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介绍国家在促进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三、播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视频 通过视频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使学生直观了解这一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四、播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同志在新疆调研时强调的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视频、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团结基石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五、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设计,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为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团结基石贡献力量。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中华一家亲》,导入新课。 师问:看到这个视频你们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共同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石? 教师:党和国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构筑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民族团结的基石。中华民族实现了大团结,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通过视频,感受民族团结
第二环节 【新课学习】 【目标导学一】:贯彻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 第二环节 【目标导学一】:贯彻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 【新课学习】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 思考:以上材料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什么原则,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70多年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建设国家,共同分享幸福安康的生活,共同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出示文字材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民族平等的? 播放视频:《上海对口援疆记》 思考:视频体现了上海援助新疆对新疆的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老师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 阅读文字材料 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文字材料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爱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爱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通过宪法中的相关规定,思考我国从哪些方面坚持民族平等?理解民族平等的重要性。 通过宪法中的相关规定,让学生理解民族平等的重要性。 通过视频,感受民族团结。 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援疆的意义,认识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成就。
第三环节 【目标导学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标导学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播放视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以及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此外,我国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还有近千个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阅读书上P47-48页,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通过视频,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第四环节 【目标导学三】:依法治理民族团结事务 目标导学三:. 依法治理民族团结事务 播放视频:“李鸿忠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师问:同学们看完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阅读文字材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3月18日至20日在新疆调研。他强调,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扎实推进涉民族事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把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彰显维护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人民意志,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思考: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有哪些具体要求 教师: 1.要坚持科学立法,不断推动形成完备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 2.要坚持严格执法,不断推动形成高效的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实施体系。 3.要坚持规范监督,不断推动形成严密的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监督体系。 4.要坚持强化普法,不断推动形成有力的民族事务依法治理保障体系。 归纳总结:只有各族人民自觉遵守法律,民族团结才会真正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真正和谐。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爱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和依法办事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有哪些具体要求,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爱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和依法办事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练习 1.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 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这告诉我们( B ) ①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同发展 ②要发展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③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作业设计 1.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手抄报。 2.小组合作选取一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将其改编成话剧,在即将举行的校园文化节中进行表演。 3.课后实践作业:捕捉节日氛围,让照片讲述民族故事 “五一 ”劳动节即将到来,请同学们拍摄一张欢度劳动节,各民族共同劳动的照片,与同学们分享,让照片讲述民族故事。
板书设计 共同筑牢 民族团结基石
7. 参考资料及学生阅读资料
中华民族大团结课本,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高效复习
8.教学评价
优点: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材料充实,时效性强。 缺点:设问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回答有一定难度。 改进:加强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感悟。
9.教学反思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具体的史实和丰富的素材,来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和各民族之间的紧密关系。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未来我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我还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仅是一堂课的内容,更是一种长期的教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养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的优秀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民族大团结》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教学设计)
学年: 2023-2024学年
学校: 高昌区第三中学
授课教师:买热木汗·依沙木丁
联系电话:1510995122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