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28张PPT+视频)-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28张PPT+视频)-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1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兰长宜
1965年8月在咸阳杨家湾汉高祖长陵陪葬墓 出土的兵马俑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1974年在西安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的兵马俑
兰长宜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兰长宜
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学习,认识该政策是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3.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文帝治国政策,理解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兰长宜
秦二世
继位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
秦统一
中国
秦亡
前207年
前206-前202年
楚汉
之争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任务一: 完成年代尺
兰长宜
西楚霸王
秦朝灭亡后,项羽凭借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以霸主的身份重新分封诸侯,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己则自封西楚霸王,凌驾于其他诸侯王之上,定都于彭城。将刘邦封到巴蜀之地为汉王。
刘邦和项羽为___________
展开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汉王(前256-前195)
相关史事
争夺国家统治权
任务 二: 阅读材料分析楚汉之争起因
十八路诸侯王形势图
兰长宜
填写下表: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战争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刘邦项羽起义 (秦亡前)
楚汉之争 (秦亡后)
推翻秦 的暴政
争夺国家统治权
农民阶级
统治阶级
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变化
兰长宜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霸王别姬
项羽自刎
任务三:看漫画猜成语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楚河汉界
兰长宜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悦,民心安定。
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任务四:结合下列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 的重要原因。
刘邦
项羽
收揽民心
善用人才
刚愎自用
不得民心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事实真像他说的那样的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关史事
兰长宜
建立时间:
公元前202年
都城:
长安(今西安市西北)
建立者:
刘邦,史称汉高祖
汉朝 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 中间 存在新 朝((公元9年 —公元公元23年 ) 和玄汉(公元23年 —25年 )等过渡政权。
任务五: 阅读材料完成 小档案
国号:
高帝五年十二月,汉王刘邦联合各诸侯王国,于垓下之战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二月,刘邦在定陶军中接受将士之推举,即位做了汉朝皇帝。 ——《汉书 .卷一 .高帝纪》
兰长宜
材料:汉兴,接秦之敝(破烂),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百姓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一种毛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1.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现状)
西汉初年到处残破荒凉。 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人口锐减,民众得不到温饱。
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任务 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3、面对这种状况, 首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兰长宜
任务二:阅读《相关史事》, 思考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他又给刘邦提出了什么建议?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有为也。……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陆贾《新语 》
大意:“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
要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无为
陆贾,汉初时楚国人,楚汉相争时以幕僚的身份追随高祖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深得刘邦赏识,被誉为“有口辩士”。
兰长宜
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解释: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休养生息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任务二:观看视频,完成下列问题
汉初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兰长宜
材料: (汉高祖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 。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减租税,复十五税一…… --《汉书 .高帝纪》
措施:
目的:
①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 稳定民心,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
任务 三:阅读材料,思考“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作用和结果
结果 :使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 稳定国家局势 。
①让士兵还乡 ;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减轻赋税(十五税一)相应减免徭役及兵役。
大意:诸侯子,在关中的,享受免役12年的待遇,回关东老家者享受免役6年的待遇 ; 秦朝的良民百姓,啸聚山林脱离了国家的编户齐民体系的,要回归原籍,由官吏恢复其原有的爵位和授予田宅,官吏们需要依据法律条文来教诲百姓,处理他们之间的纠纷,不得鞭笞侮辱军中的官兵 ; 秦朝的良民以饥饿自卖于人的奴婢,都免为庶人,成为普通百姓 ……
兰长宜
措施: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目的: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经济调敝、百废待兴的现实,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结果 :西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相关史事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0年,匈奴 首领──冒顿单 趁 汉朝未立稳之机,发兵越过长城,直扑马邑(今山西朔州)。驻守马邑的韩王信望风而降,太原告危,刘邦只好亲率32万大军迎战,两军在长城一线对峙。汉军取得几场胜利后,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阻,认为刘敬长匈奴志气,灭自己威风,将其囚禁在广武。结果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追至白登山(今大同马铺山)陷入重围七昼夜 。后来,陈平献计,才得以脱险。逃出包围之后 便来到广武城,释放并问计刘敬。
任务 三:阅读材料,思考“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作用和结果
兰长宜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
刘盈
吕后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 ),字娥姁,通称吕后, 刘邦死后,扶立汉惠帝,汉前少帝,汉后少帝等君主,摄政八年 ,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她开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 ),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 —前195年 )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 。
三、文景之治
兰长宜
汉文帝刘恒
(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23年。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政策, 勤俭治国,并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巩固中央集权 。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兰长宜
任务三:根据材料,分析“文景之治”的 政治措施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春正月诏曰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三月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
景帝后二年(公元前142年)夏四月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
景帝后三年( 公元前141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据班固《汉书》整理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兰长宜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前167年)还全部免去田租。景帝二年(前156年)又下诏:"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
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景帝二年(前155年),又把秦时十七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二十三岁。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文景之治”的政治措施
兰长宜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相关史事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有人进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宣布不接受献礼。修建陵墓时,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3.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华浮华
江村大墓外藏坑内 出土大量陶俑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村大墓 就是汉文帝霸陵
“文景之治”的政治措施
汉阳陵 外藏坑出土武士俑
1963年4月,阳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兰长宜
(景帝後六年 )夏,四月,大旱,蝗(灾)。令诸侯无入贡;弛(解禁)山泽,减诸服御(降低待遇),损郎吏员(裁减随员);发仓庾以振民;民得卖爵(卖爵,换粮自救)。
——《资治通鉴·汉纪》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3.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华浮华
“文景之治”的政治措施
4.遇上灾荒之年积极赈济灾民
兰长宜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古代肉刑之一,在脸上刺字),其小女儿缇萦上述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以替父罪,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是“不德”,遂下令废除肉刑,并着手改革刑制:“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将犯人暴尸街头),但实施中受笞刑者大多死亡。
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44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第一次是笞五百减为三百,笞三百减为二百.第二次是笞三百减为二百、笞二百减一百.同时规定笞杖的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经历文景时期的改革,国家刑罚体系的中间部分被废除了,只保留了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
--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5.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3.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华浮华
“文景之治”的政治 措施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4.遇上灾荒之年积极赈济灾民
兰长宜
任务 四:根据以下图片及材料,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素纱单衣、帛画
手工业:
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
知识拓展
马王堆汉墓位于今湖南长沙,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dài) 侯利苍、夫人辛追及儿子的墓,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纹饰华美,亮丽如新,反映了西汉漆器制作的水平;多种丝织衣物,花纹绮丽,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重量不到50克,是稀世珍宝;多篇简帛文献,涉及先秦至西汉初年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等内容。更令人称奇的是,辛追夫人的遗体保存2000多年而不腐,外形完整,头发、眼睫毛等尚存。
兰长宜
任务 四:根据以下图片及材料,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
商业: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 成为富商大贾;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与开通边境贸易。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邓通得专西山,山东奸滑咸聚吴国……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
——桓宽《盐铁论·错币》
邓通为文帝吸痈图
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
——《史记·匈奴列传》
兰长宜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城市乡村仓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较(串钱的绳子烂断了,钱数都数不清楚)。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而不可食。
——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
任务 五: 阅读材料 思考经过汉初几代皇帝的治理,国家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文景之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为“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阳陵出土的陶仓
汉高祖 及其继 任的统治者 都实行 休养生息的措施。
兰长宜
课堂小结
楚汉之争与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202年 刘邦
措施:
措施:
“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
经济凋敝
背景:
目的:
兵罢归家、 释奴为民、轻徭薄赋、减免徭役及兵役
政策延续:
表现: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亡教训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公元前206-202年 项羽 刘邦
楚汉之争
西汉的建立
兰长宜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大意:汉朝建立后,废除烦苛的法令,让民众休养生息。到孝文帝时,用谨慎俭朴的作风治理国家;孝景帝遵守祖业成规而不改。五六十年之间,就达到了移风易俗,百姓淳朴敦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文景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局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原因: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提倡勤俭治国。
P65材料研读
兰长宜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农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课后活动:
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②农业是 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西汉初期实行以农为本 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兰长宜
与秦朝统治者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课后活动:
秦朝统治者 用法家思想指导政策实施,滥用民力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人民起义伐无道诛暴秦。
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奉行黄老学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使百姓安居乐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