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奋起抗争,艰难探索:中华民族的反侵略史与探索史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义和团运动
(1899~1900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维新派:戊戌变法
(1898.6~1898.9)
向西方学习器物、技术
向西方学习
改良制度
回顾
革命:主要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制度,
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敢问路在何方?
革命!
在孙中山的家乡,一位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老人经常讲述洪秀全等人的故事。童年孙中山是最忠实的听众,他在心里早早埋下革命的种子,甚至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后来组建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他又是怎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
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以及继承者称孙中山为“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感受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
核心素养要求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学习目录
学习重点: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
学习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原名
曾化名
家庭出身
少年偶像
人物经历 1866年 出生广东省香山县农民家庭
1876年(10岁) 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
1880年(14岁) 檀香山(今夏威夷)教会学校
1886年(20岁) 广州博济医学院
1887年(21岁) 香港西医学院
1892年(26岁) 澳门行医,后移居广州
1894年 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
地位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洪秀全称其“反清英雄第一人”
孙文 (号逸仙)
中山樵
广东香山一个农民家庭
1、人物卡片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思想转变
材料一:我大学毕业之后,(1894年前后)即决计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
—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弃医从政)
第二次转变:改革(变法自强)→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李鸿章未给予回应。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成立组织—兴中会
发起人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地位
孙中山
1894年11月
美国檀(tán)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dá)虏(lǔ),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清朝统治者
资产阶级共和国
兴中会部分成员合影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4、组织起义—广州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准备
结果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
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
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陆皓东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5、流亡海外—宣传变法
海外经历
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驻美使馆人员绑架,险丧命。
1900年,在新加坡被告发,驱逐出境。
1904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拘留。
1906年,在日本政府被驱逐出境。1908年,在越南被当局驱逐出境。1908年,在曼谷被勒令离境。
1910年,南洋英属殖民当局不许居留。
1896年断发后的孙中山他表示自己决心与清政府斗争到底。
相关史事
1896年秋,孙中山在伦敦被
清政府使馆人员诱捕,后因
英国政府干涉获释。此事在
当时成为国际事件,各种报
纸争相报道。他借此机会撰
文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使
国际社会对孙中山的革命思
想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
①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 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 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共同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华兴会
1904年成立于湖南长沙
代表:黄兴、陈天华、宋教仁
光复会
1904年成立于上海
代表人物:蔡元培、徐锡麟 秋瑾、陶成章
特点:分布范围广;
革命团体数量多;
相对比较分散
局限性:没有统一领导;
力量分散;
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
④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研读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年从医人到医国,投身革命
创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策划起义——广州起义
宣传革命——考察海外社会实际以继续革命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成立概况
观看视频,完成表格相关内容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 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推翻清朝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政治
前提
核心
补充
发展
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组织 兴中会 同盟会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1894年
1905年
美国檀香山
日本东京
孙中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通过学习,完成表格,对比兴中会和同盟会
统一的指导思想
统一的奋斗目标
统一的领导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州黄花岗 起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起义?完成表格
1906
1907
1911年
4月
萍乡
浏阳
醴陵
安庆
绍兴
广州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声望由此大振
失败
失败
秋瑾(1875—-1907年)中国女权运动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提倡男女平等,参加安庆起义,被叛徒出卖慷慨赴死,只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遗言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907安庆起义
1906萍浏醴起义
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起义失败后,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阅读材料,说说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与妻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①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
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州黄花岗 起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起义?完成表格
1906
1907
1911年
4月
萍乡
浏阳
醴陵
安庆
绍兴
广州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声望由此大振
失败
失败
失败
这是同盟会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投身于反清斗争。
——白寿彝《中国通史》
阅读材料并分析:革命志士领导的这些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这些起义产生什么作用?
失败原因:缺乏群众基础;准备不足(人员不足、弹药缺乏、仓促起事)
作用:①打击清朝统治;
②促进民众觉醒,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正是从1894-1911年聚集的,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
——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2、思想转变
3、革命先行
(1)成立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
(2)组织广州起义
(3)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1)成立条件
(2)概况
(3)影响: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安庆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课堂小结
1、人物介绍
1.如图是某剧组在檀香山拍摄的某一场所,这一场所曾见证了孙中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一团体是
A. 强学会 B. 保国会
C. 兴中会 D. 同盟会
2. 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课堂练习
C
B
课堂练习
3.1896年,梁启超高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03年,邹容则主张“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民主义传播 B.义和团运动兴起
C.民族危机加剧 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4.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