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心理健康下册第十六课 唤醒沉睡的潜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心理健康下册第十六课 唤醒沉睡的潜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16《唤醒沉睡的潜能》 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唤醒沉睡的潜能》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通过故事、案例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潜能的概念与价值,掌握激发潜能的方法,培养积极心态。 2.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容易产生自我怀疑,需要通过体验活动增强自信,认识自身潜力。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体验式学习等,结合多媒体资源。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含故事插图、潜能类型图表)、背景音乐。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知识目标:理解潜能的定义与特点,认识潜能开发的可能性。 能力目标:掌握分解目标、高峰体验等潜能激发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信心,树立 “我能行” 的积极心态 1.课堂表现评价:小组讨论参与度、角色扮演表现。
2.实践操作评价:10% 拓展活动中的提升幅度。
3.反思日志:课后撰写潜能开发计划。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潜能的概念与激发方法(分解目标、高峰体验)。 学习难点: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克服自我设限。 重点:1.案例分析法:
展示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运动员(如苏炳添)的潜能爆发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契机唤醒了他们的潜能?
结合教材 P103 小钟故事,分组讨论 “分解目标” 对潜能激发的作用。
2.体验式学习:
开展 “10% 拓展挑战”(如限时记忆单词、快速解题),通过实践直观感受潜能开发的可能性。 难点:1.角色扮演法:
模拟 “面对数学难题时如何分解目标”“考试焦虑时如何进行积极暗示” 等场景,通过角色互换体验不同应对策略的效果。
2.小组互助讨论:
分组制定《个人潜能开发计划》,组内成员互相监督并提供反馈,形成支持性学习环境。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3分钟) 播放工人与醉汉的故事视频,提问:“为什么醉汉能逃生?”引出“潜能” 主题。 引发兴趣,建立初步认知。
二、探究新知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5分钟) 1.潜能认知导入
展示 "莫扎特4岁作曲"、"普通人火灾中搬重物" 等潜能案例图片
提问:这些案例有什么共同点?引出潜能的定义(未被充分开发的能力)
2.潜能特点讲解
结合PPT图表说明潜能的三大特点:
无限性(科学研究显示人类仅用 10% 脑力)
可开发性(通过训练提升能力)
未充分认知性(常被 "我不行" 思维限制)
3.潜能激发方法
重点讲解 "分解目标法":
播放小钟故事动画(教材 P103)
提炼"大目标→小步骤→每日行动"策略 通过案例直观呈现潜能现象,建立理论认知框架。
用动画故事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三、讨论方案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5分钟) 案例分析讨论
发放案例卡:
案例1:小红数学长期不及格,通过每天多练2道题,3个月后提升20分。 案例2:小明参加演讲比赛,通过模拟练习克服紧张,最终获得一等奖。
分组讨论:
这些成功案例运用了哪些潜能激发方法?
你认为他们遇到过哪些阻碍?如何克服的?
2.策略归纳
各组派代表分享观点,教师板书关键词:分解目标、积极暗示、持续行动
引导学生关联自身:你有哪些未被开发的潜能?可以如何尝试激发? 通过真实案例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分析能力。
通过同伴经验分享拓宽思维视角。
四、合作实践 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实践 (16分钟) 1.10% 拓展挑战(8 分钟)
活动一:快速记忆挑战
学生尝试在 1 分钟内记忆 20 个随机数字,记录成绩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相信自己能记住更多,再试一次",再次测试
活动二:运动潜能挑战
学生尽力摸高并标记高度,第二次尝试时教师播放激励音乐
数据分析:
统计两次挑战的提升比例,讨论:是什么帮助你突破了自我?
2.潜能开发方案设计(8 分钟)
小组任务:
选择一个学习/生活领域(如背单词、体育测试)
制定 "分解目标 + 高峰体验" 组合方案(示例见板书)
成果展示:
每组用思维导图展示方案,接受其他组提问
教师点评:强调目标可量化、方法可操作 通过对比实验直观感受潜能存在,建立 "我能行" 信念。
通过方案设计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价成果 抓住学习实践,评价学习成果 (13分钟) 小组展示与互评: 每组展示《个人潜能开发计划》或《高峰体验记录卡》
其他小组根据以下维度评分: 目标明确性(是否具体可量化)
方法可行性(是否符合分解目标/高峰体验策略)
反思深度(是否分析阻碍因素及改进方向)
教师选取1-2份优秀案例投影展示,提炼亮点。 2.角色扮演复盘:选取 "考试焦虑突破" 或 "运动潜能激发" 角色扮演案例
引导学生反思:
哪些行为符合 "分解目标 + 积极暗示" 策略?
若情境升级(如时间更紧迫),如何调整方案?
教师结合教材 P105"潜能开发指南" 进行专业点评。 3.知识迁移评价:发放课堂小测验(情景分析题):
案例:小明数学长期不及格,想通过潜能开发提升成绩。请为他设计分解目标方案。
案例:小红在演讲比赛前心跳加速,她该如何利用高峰体验缓解紧张?
当场批改并统计正确率,针对共性问题(如目标分解过粗)进行强化讲解。 通过多元评价强化方法应用,培养批判性思维。 深化对核心方法的理解,提升应变能力。 检验知识迁移能力,及时查漏补缺。
六、课堂小结 (3分钟) 学生分享本课收获,教师强调:“潜能如沉睡的巨人,需要行动唤醒!” 强化核心观点,鼓励课后实践。
5.板书设计
唤醒沉睡的潜能 一、潜能的特点 1. 无限性 2. 未充分认知 3. 可开发性 二、激发方法 1. 分解目标(小钟的启示) 2. 高峰体验(成功要素) 3. 10%拓展(实践突破)
6.教学反思与改进
16《唤醒沉睡的潜能》实践性作业单
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
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
作业名称:“潜能故事大收集”
作业目的:通过收集案例,初步感知潜能的力量。
作业内容:收集1个关于潜能爆发的真实故事(如运动员超常发挥、普通人紧急救援)。 简单描述故事内容,并分析:是什么因素激发了主人公的潜能?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
1.生活的内容:通过故事、案例和实验理解潜能的概念、特点及可开发性。设计个人潜能开发方案,在角色扮演和挑战实验中尝试应用所学方法 2.实践的方式:观看视频,角色扮演 3.素养的目标:认知素养:建立 "潜能可被激发" 的科学认知,理解分解目标、高峰体验等方法的心理学原理。 实践素养:能在学习生活中识别潜能开发机会,设计并执行个性化提升方案。 心理素养:培养成长型思维,克服 "自我设限" 心理,增强 "我能行" 的自信心。 社会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互助意识,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与应对策略。
三、“五步初探”解题
(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播放《最强大脑》选手挑战人类记忆极限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选手的表现与普通人有何不同? 你认为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潜能未被开发?
(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P102-103,完成《潜能认知表》: 关键词定义举例潜能未被充分开发的能力运动员突破世界纪录分解目标将大目标拆解为小步骤背单词:每天 10个→30天 300个
2.初步实践 尝试 "3 分钟速写":在 3 分钟内尽可能多地画出脑海中的动物形象,记录数量。 思考:是什么限制了你画出更多动物?(如 "我不擅长画画" 的自我设限) 3.小组交流 分享《潜能认知表》和速写体验,讨论:
哪些因素阻碍潜能发挥?
如何打破这些限制?
(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人员 分工 1.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6人左右,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 2.本组选出小组长 ,主持组内学习活动。
实践 步骤 说一说:分享课前收集的潜能案例(如尼克 胡哲用脚打字),分析激发因素。 听一听:其他组员补充案例,提炼共同点(如强烈动机、科学训练)。 议一议:制定《个人潜能开发方案》,包含:
目标领域(如物理实验操作)
分解步骤(每周掌握 1 个实验技巧)
激励措施(完成周目标奖励看科技纪录片) 注意事项 讨论时使用 "3-2-1" 规则:每人至少 3 个观点、2 个疑问、1 个建议。 遇到分歧时采用 "举手投票" 法决策。
注意 事项 (1)边讨论边修改;(2)遇到问题求助同学或老师。
(四) 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实践 1. 潜能开发实验 任务:完成 "快速阅读挑战"
第一次:正常速度阅读一篇短文,记录时间和理解率。
第二次:采用 "手指引导视线" 法,记录提升幅度。 讨论:
方法改变带来了什么影响?
如何将这种突破迁移到其他领域? 2. 角色扮演练习 情境:模拟 "面对体育测试恐惧" 场景
角色 A:测试者(表现焦虑)
角色 B:教练(使用分解目标 + 积极暗示指导) 要求:设计对话,体现 "分解目标法" 的具体应用(如 "先完成 200 米慢跑,再逐步加速")。
(五) 抓住学习实践,评价学习成果 1. 小组展示 每组展示《个人潜能开发方案》,重点说明: 目标分解的科学性(如 SMART 原则) 高峰体验的设计(如成功完成某步骤时的庆祝方式) 2. 师生评价 使用《潜能开发方案评分表》: 维度 评价标准 得分 目标性 可量化、有时限 ★★★ 策略性 包含分解目标 / 高峰体验 ★★★ 创新性 有个性化激励措施 ★★★ 3. 知识迁移 现场挑战: 记忆圆周率小数点后 10 位→20 位(运用分组记忆法) 统计提升率,总结方法规律
四、课堂拓展
1. 家庭潜能探索行动 任务:
绘制《家庭潜能树》,包含:
家庭成员的潜能领域(如父亲擅长机械维修、母亲擅长沟通协调)
你从家人身上发现的潜能激发方式(如父亲通过拆解机器学习原理)
计划与家人共同开发的潜能项目(如家庭读书会) 成果:
用A3纸制作图文并茂的潜能树海报,下节课进行 "家庭潜能故事分享会"
五、课外实践性作业
“21 天潜能开发挑战” 内容: 1.选择一个领域(如背单词、练书法),制定每天小目标。 2.记录每天的完成情况和感受,21 天后总结变化。 3.下节课分享挑战成果。 示例: 目标:每天背10个英语单词。 方法:利用碎片时间记忆,睡前复习。 预期成果:21天掌握210个单词,提升英语成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