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漫步考场若等闲》 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漫步考场若等闲》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内容分析:聚焦九年级学生中考压力,通过分析考试焦虑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缓解焦虑的方法,以积极心态面对考试。 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易产生考试焦虑,表现为心理紧张、生理不适和行为异常。需引导其正确认知焦虑,掌握科学应对技巧。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结合多媒体(PPT、放松训练视频等)增强互动性与直观性。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包含文字、图片、放松训练动画的 PPT 课件,准备相关案例视频。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知识目标: 理解考试焦虑的定义、表现及成因。 掌握放松训练、写日记等应对策略。 能力目标:能识别自身焦虑状态,灵活运用应对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考试信心,培养从容应考的心态。 1.课堂表现评价(师评 + 互评):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及应对策略运用。2.知识掌握评价(师评):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考查对焦虑表现及应对方法的理解。3.实践操作评价(师评):在放松训练活动中评价动作规范性及效果。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放松训练、写日记等)。 学习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技巧,克服焦虑情绪。 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小美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应对方法。2.角色扮演:模拟考场情境,实践放松技巧。3.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焦虑经历,总结有效策略。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教学导入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3分钟) 播放中考查分新闻视频,提问:“你会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考试?” 引出主题。 引发共鸣,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5分钟) 1.讲解考试焦虑的定义、表现(心理、行为、生理)。2.分析小美案例,讨论焦虑成因(家长期望、自我怀疑等)。 系统知识输入,结合案例深化理解。三、讨论方案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5分钟) 分组讨论:1. 小玲和李星的问题是什么?2. 如何帮助小美走出困境? 培养分析能力,促进经验分享。四、合作实践 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实践 (16分钟) 1.分组与情境选择(3分钟) 全班分为6组,每组 5-6 人,民主推选组长负责协调分工。 提供3种考试焦虑情境供小组选择(如考前失眠、考场大脑空白、考试中途被干扰),也可自选其他情境。 示例分工:1 人扮演考生,1 人扮演监考老师,2 人扮演家长 / 同学,1 人担任旁白,1 人负责记录应对策略。 2.剧情设计与排练(5 分钟) 小组根据所选情境设计 2 个阶段的剧情:焦虑产生时(如拿到试卷后手抖)→ 运用应对策略(如肌肉放松法、自我鼓励)。 教师提供 “考场应对工具箱”(深呼吸法、积极暗示话术、时间管理技巧)作为参考框架。 教师指导重点:强调策略需符合 “可操作性、即时性” 原则,例如“先易后难答题法”可快速建立信心。 3.班级展示与互动(8 分钟) 每组限时 3 分钟表演,其他小组需记录 “有效应对策略” 和 “可改进之处”。 示例场景: 小组A模拟 “考前失眠”:考生通过肌肉放松法(从脚趾到头皮逐步放松)配合积极暗示(“我已经准备充分”)缓解焦虑。 小组B模拟 “考场大脑空白”:考生暂停答题,闭眼深呼吸 3 次,默念 “先完成简单题目”,逐步恢复状态。 教师穿插提问:“如果考试剩余 10 分钟仍有大题未完成,如何调整心态?”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考试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放松训练、积极暗示等应对策略,增强临场应变能力,深化对考试焦虑调节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五、评价成果 抓住学习实践,评价学习成果 (13分钟) 1.小组展示与互评(5 分钟) 每组展示 “考场应对指南”(含情境应对流程图、放松训练口诀等),其他小组从以下维度评分: 实用性(方法是否能快速缓解焦虑) 创新性(是否有个性化应对策略) 完整性(是否涵盖预防、应对、后续调整全流程) 示例评分标准: ★★★:策略包含 2 种以上放松方法 + 1 种答题技巧,图文结合。 ★★:方法单一,缺乏具体步骤。 2.角色扮演复盘(5分钟) 选取2组典型案例(如 “成功调整心态” 与 “应对失当”),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哪些行为符合‘四心原则’(信心、细心、专心、恒心)?” “若情境升级(如考试中途身体不适),如何调整策略?” 教师结合教材“应对策略”进行专业点评,强调“接纳焦虑≠被焦虑控制”“优先保障答题节奏”等原则。 3.知识迁移评价(3分钟) 发放课堂小测验(5题),包含: 选择题:判断 “考试前一天通宵复习是否有助于缓解焦虑”(答案:否,影响状态)。 情景问答:“考试时发现同桌提前交卷,感到心慌,该如何应对?”(答案:专注自身试卷,默念 “我的节奏最重要”)。 当场批改并统计正确率,针对高频错误(如 “焦虑时喝大量咖啡提神”)进行强化讲解。 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检验学生对考试焦虑应对策略的掌握程度,强化 “学 - 练 - 评” 闭环,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六、课堂小结 (3分钟) 学生分享收获,教师总结 “信心、细心、专心、恒心”四心原则,鼓励从容应考。 巩固知识,强化积极心态。5.板书设计漫步考场若等闲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 心理:紧张、恐惧、思维混乱 行为:坐立不安、胡乱答题 生理:肌肉紧张、心跳加快 二、应对策略 1. 放松训练(肌肉放松法) 2. 写日记(梳理焦虑源) 3. 应考技巧(先易后难、积极暗示) 三、考场四心 信心 细心 专心 恒心6.教学反思与改进18《漫步考场若等闲》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作业名称:“我的考试焦虑清单” 作业目的:引导学生觉察自身焦虑表现,为课堂学习提供素材。 作业内容:记录近3次考试前的心理、生理及行为表现(如失眠、手心出汗等),并简单分析原因。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生活的内容:学习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实践放松训练与写日记技巧。 | 实践的方式: ①.参与放松训练活动,记录身体放松的感受。②.完成日记写作,分享焦虑梳理结果。 3.素养的目标: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理性应对考试压力的素养。三、“五步初探”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观看《考试前夜》微视频(展示考生失眠、反复检查文具等焦虑行为),提问:“视频中的考生有哪些表现?你在考试前是否有类似经历?”实践方式:独立思考后,用 “情绪词汇卡”(如紧张、担忧、期待)标注自己的感受。(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1. 自主阅读教材 “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 章节,用荧光笔标注 2 种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如 “先易后难答题法”“积极暗示”)。2.完成 “焦虑温度计”自评:①考试前 3 天焦虑值:(1-10分)②考试当天焦虑值:(1-10分)实践方式:用“思维导图” 梳理焦虑源(如知识漏洞、家长压力)。(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人员 分工 1.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6人左右,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 2.本组选出小组长 ,主持组内学习活动。实践 步骤 说一说:在小组内分享课前记录的 “考试焦虑表现” 及初步应对想法。听一听:认真倾听他人分享,提出 “可借鉴的策略” 和 “需优化的建议”。议一议:共同讨论如何将教材中的应对方法(如肌肉放松法、积极暗示)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写一写:整理《考场应对锦囊》,记录 3 种核心策略及适用场景(示例:①深呼吸法(考前心跳加速时)②先易后难答题法(遇到难题时))。注意 事项 (1)边讨论边修改;(2)遇到问题求助同学或老师。(四) 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实践 实践任务1.角色扮演:模拟 “考场大脑空白” 场景,运用小组制定的《考场应对锦囊》进行应对。- 分工建议:1 人扮演考生,1 人扮演监考老师,2 人担任观察员(记录应对过程)。2.放松训练:分组练习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从脚趾到头皮逐步放松),录制 1 分钟训练视频。3.积极暗示卡:设计个性化 “应考手环”,刻写专属积极语录(如 “专注当下,我能行”)。实践记录填写《实践反馈表》:① 使用的策略:② 身体反应:(如 “呼吸变缓”)③ 需调整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 抓住学习实践,评价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1.小组展示:- 展示《考场应对锦囊》及实践视频,其他小组从以下维度评分:实用性(方法能否快速应用)创新性(是否有独特策略)完整性(是否涵盖预防、应对、调整)2.反思复盘:填写《学习成果反思表》:① 最有效的策略:② 需强化的技能:3.知识迁移:完成 “考场应急流程图”示例:焦虑产生 → 暂停答题 → 深呼吸 → 选择性答题 → 调整心态)。四、课堂拓展正念呼吸挑战: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进行1分钟训练,分享身体变化感受。 积极暗示创作:设计个性化 “应考手环”,刻写专属积极暗示语(如 “专注当下,我已足够”)。五、课外实践性作业“我的考前3天计划” 1. 制定一份《考前3天作息时间表》,包含复习、运动、放松时间(如每天 19:00-19:10 进行肌肉放松训练)。2. 每天睡前记录《焦虑日记》,用 “情绪温度计”(1-10 分)标注焦虑程度,并写出 1 条应对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