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单元引语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0
第 14 课 文艺复兴运动........................................... 65
第 15 课 探寻新航路............................................... 70
第 16 课 早期殖民掠夺........................................... 75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安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下,生产资料大多是私人的,大家以赚钱为目的进行生产活动,通过雇佣工人来干活,并且在市场里相互竞争。其实质和特点是资本剥削和雇佣劳动。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使用雇佣劳动,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
旧知回顾
476年
西罗马
帝国灭亡
14-16世纪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中世纪欧洲
古代欧洲
近代欧洲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前3100年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思想:基督教控制思想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
单元梳理
哪些事件推动欧洲走向近代化(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
酝酿
租地农场和
手工工场的出现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化
解放了思想
打破隔绝
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
物质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13课 西欧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60—63页,找到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后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基础:庄园制度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
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变化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垦殖运动
材料一: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农业工具的改进,10世纪以来重犁的普及,不必纵横对翻,自然形成高垄和深沟,可以节省人力非常便于种植作物和提高产。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增加耕种面积
开发荒芜的土地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垦殖运动
时间
垦殖者
结果
11世纪以后
有的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土地所有权、自主经营权
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垦殖运动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当时西欧在农业方面还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庄园衰落
农民
农奴
领主
人手不够
雇佣农奴
提供生产工具、工资
开垦、购买、承租土地
离开庄园
庄园劳动力严重不足
获得人身自由的农奴
无力经营自营地
出租自营地
“土地集中”
成为一种趋势
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三)租地农场
农业:租地农场
领主
富裕农民
建立
租地农场
少地或
无地农民
出租自营地收取租金
提供种子、牲畜、
农具和其余资本
承租、购买领主土地
转租、购买其他佃户
的地产
被雇佣、提供劳动力
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产品
推向市场
大农场促进了较大的地区性市场的形成。……许多农场已经着眼于市场需求,开始转向大规模的牛奶生产和有利可图的食品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如水稻、葡萄、橄榄、水果、蔬菜、桑树和染料作物等。
标志: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归纳对比:庄园制度和租地农场的区别?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流行时间
土地规模
人员组成
生产关系
生产目的
性质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制度衰落
9世纪开始,11世纪普及
14世纪中叶以后
分散
集中
领主和佃户(农民、农奴)
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
以劳役地租为主的依附关系
以货币为主的雇佣关系
产品自给自足
产品面向市场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为代表的农业的发展又会对手工业产生哪些影响?
手工业发展
农业发展
促进
表现为
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
②为市场而生产
手工业者(小型手工作坊)
农民(在家生产)分散的手工工场
商人(工人集中)集中的手工工场
工场 ≠ 工厂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标志: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归纳对比:农业和手工业的新变化有哪些共同之处(特点)?
新的生产 经营方式 生产 规模 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 产品流向
农村
城市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集中
集中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农场主
雇佣农民
工场主
雇佣工人
农产品
面向市场
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带来了什么影响?
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富裕的农民和市民阶层
阅读课本P63,找找伴随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在当时西欧的农村和城市中出现了哪些新的阶级力量?(社会结构的变化)
富裕农民集中土地,采用新的经营形式,经济实力渐长。
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谋求更多政治诉求
农村—富裕农民
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
投资置产,经济实力增强。
城市—市民阶层
农村
城市
政治联姻与当官,政治权利
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力量
农业
土地关系变化
租地
农场
富裕
农民
手工业
市民
阶层
手工
工场
产品富余
脱离
垦殖
运动
庄园
衰落与瓦解
土地
集中
市场
雇佣
资本
主义化
市场
雇佣
资本
主义化
农村
城市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新的社会阶层
1.(2025·广东)中世纪晚期,工商业者进入英国的最高法院和税务法庭、法国的财政和司法机构任职,甚至还有的在一些国家担任了除财政、司法大臣以外的顾问和国家各部大臣。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封建贵族势力强大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封君封臣制度强化
2.(2024·山东淄博)“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新生机,进入转型时期。”下列能体现“新生机”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形成 B.庄园经济的盛行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启蒙运动的扩展
(2023·山东青岛)下面为某同学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亚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4.(2023·四川攀枝花)根据如图呈现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出现 B.西欧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C.租地农场逐渐走向衰败 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5.(2023·青海西宁)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
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6.(2024·山东威海)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扩大能够促进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伴随着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展开,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在传统生产方式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至19世纪的世界史》
(1)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西欧在农业领域出现的“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写出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社会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