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帝国复辟与军阀割据(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帝国复辟与军阀割据(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帝国复辟
军阀割据

第10课
核心素养目标
01
把握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及军阀割据的承接顺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时空观念)
02
通过袁世凯与孙中山的两次纷争对比,认识到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曲折性。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国人反抗到最后失败,理解不符合历史潮流终将失败的道理。(唯物史观)
03
感悟孙中山等人捍卫民主革命屡战屡败的决心和锲而不舍的品质,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要珍惜民主、捍卫共和。(家国情怀)

帝制复辟
1.袁世凯复辟帝制:
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随即于北京故宫太和殿就职。
故宫太和殿内景
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
在闹剧中登场
壹·帝制复辟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壹·帝制复辟
结合教材思考:袁世凯如何进一步扫清复辟帝制的障碍?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1月10日,解散国会;
1914年5月1日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底修改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袁世凯成为终身且世袭的大总统
表明:
袁世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1
2
3
4
对内:独裁专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壹·帝制复辟
为了谋求帝制,袁世凯对内对外采取了什么措施?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1915年5月9日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袁世凯接受
日本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
一条”的大部
分内容,以换
取日本支持。
承认日本继承
德国在山东的
一切特权。
二十一条
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二十一条
规定中国沿海
港湾岛屿不得
租借或割让他
国。
二十一条
聘用日本人
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壹·帝制复辟
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坐在龙椅上的袁世凯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想通过天坛的祭天典礼,
来获得国人的拥护和尊敬
1912年
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袁世凯加冕登基的纪念币

护国战争
贰·护国战争
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材料研读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背景: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一人冠冕”中的“一人”指的是谁?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袁世凯
贰·护国战争
1915年底,蔡锣、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护国三杰”
2.过程:
贰·护国战争
1916年袁世凯复辟
1917年张勋拥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失败
失败
知识拓展:
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迅速失败?说明了什么?
原因: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历史潮流
③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④袁世凯失去亲信与列强的支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军阀割据
叁·军阀割据
派系 代表人物 依靠的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美、英
皖系 段祺瑞 日
奉系 张作霖 日
西南军阀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依附帝国主义
出卖国家利益
叁·军阀割据
农户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年 减少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长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时间 军阀混战
1920年7月 直皖战争
1921年7月 湘鄂战争
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5年10月 第三次直奉战争
影响: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下滑;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加重;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叁·军阀割据
知识拓展——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产生以黎元洪为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的北京政权。(图为段祺瑞的内阁成员:曹汝霖、陆征祥、段祺瑞、等人)
原因:
目的:
经过:
结果: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
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
①南北军阀最终达成了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
②1918年,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复辟帝制
对内:建立独裁专制统治,解散 国民党
对外: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大部 分内容
护国战争——袁世凯众叛亲离,1916年6月在绝望中死去
军阀割据——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材料中的“痛苦、失序、混乱”主要指(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C.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C
D
3.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并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以上现象反映(  )
A.封建帝制具备广泛社会基础 B.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
C.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之中 D.二次革命一触即发
4.下列袁世凯独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镇压“二次革命” ②派人刺杀宋教仁
③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④废除《临时约法》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B
C
5.“袁世凯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和皇帝同样的权力……袁世凯通过收买和武力威胁,使地方军阀表示服从和效忠。但实际上,不仅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而且他的嫡系将领们在各自占得一块地盘后,也相互倾轧,极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材料反映了( )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独裁专制
B.袁世凯统治时期已经埋下军阀割据的隐患
C.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袁世凯只是得到北洋系军阀的实际拥护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