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成长从自主开始》课件+素材【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九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成长从自主开始》课件+素材【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九年级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11课
《成长从自主开始》
【北师大版】九年级




01
导入:住宿生感言
02
我诉我心
03
活动在线
04
体验课堂
05
方法指南:学会走自己的路
06
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住宿生感言
住宿生感言
你从小学到现在,有过住校经历吗?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住宿生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生活自理层面: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内务、作息混乱、挑食或吃不惯食堂饭菜。
人际关系层面:和室友习惯不同,产生小摩擦;不知道如何交新朋友,感觉孤独;无法融入集体,或与某些同学相处困难。
学习与自律层面:没有了父母的督促,影响休息和学习。”
情感与心理层面:想家,特别是晚上或遇到困难时;遇到烦恼无人倾诉,只能自己憋着。
小提示
住宿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无论是生活不能自理、人际困扰、学习懈怠还是情感想家,其核心都是因为从“依赖”到“独立自主”的过渡不顺利、不完整。
"对许多人来说,生命中最长的一公里就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距离。”初中阶段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关键时期,你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那么,你能否独立地做决定、自己照顾自己、自主地学习、主动地与人交往呢
自我评价
【一】赵小雨今年已经升入九年级了,她在很多方面表现都不错,唯独一点不好,就是她的学习依赖心理太严重。刚上小学的时候,小雨每天做作业都由爸爸妈妈陪着,一遇到稍微有点儿难度的题目她就立即向爸爸妈妈请教。在学校里也是这样,只要遇到不会的题目,她就会马上去问老师或同学。按说像赵小雨这样勤学好问的孩子,学习成绩应该是很好的,可是她的成绩却很一般。很多人,包括赵小雨自己,都对此感到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她的依赖心理在作怪。平时学习的时候,赵小雨有父母和老师在身边辅导,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就没法和他们在一块儿了,她就只能靠自己发挥,但她在平时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锻炼,所以很难有出色的表现。
我诉我心
【二】张某考上了顶尖大学后,在大学期间,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被学校劝退。两年后,张某再次参加高考,并以高分考入另一所名牌大学,但他再次深陷网络,被迫退学。在周围的同学看来,张某是个不太懂人情世故、难以自我管理的人,离开了家人的照顾,张某不适应大学生活。认识他的同学说,有一年张某本来准备选体育课,可就因为老师让每个人必须买条运动裤,张某就退了这门课,因为他没买过裤子,不知道怎么买。大家认为,张某虽有过退学的经历,但没有真正成长。至于张某能不停地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是因为中学知识对张某来说很简单,“说他是天才:很神奇毫无意义,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我诉我心
说一说
你如何看待上述两则案例?你能独立处理好这些事情吗?
赵小雨的学习依赖心理看似没什么,其实它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一个人不会独立学习,当然也就很难独立地生活,自然也就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就像张某一样,虽然他的例子比较特殊,但是反映了长期缺乏独立性培养的恶果。我们如果在中小学时期,就只依赖老师、家长,那么将来需要独立学习和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不知所措。
小提示
在心理学家看来,独立自主既包括内部心理维度,又包括人际维度,表现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独立和更大的自我决定权。独立自主分为三个类别。
1.行为自主,指个体独立功能的主动、全面展示,包括对自己行为的管理和做决定。如穿衣选择、学业决定等。
2.情感自主,指在承担起个人做决定、价值判断和情绪稳定等责任的同时越来越少地依赖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成无所不知和从不犯错的人。
3.认知自主,指个体不需要寻求他人同意就可以自己做决定的主观感觉。
正确认识“独立自主”
小提示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一生一世都依赖父母,我们需要学习独立自主。
你有过依靠自己的能力独自做一件事情的经历吗 这样的经历是不是让你很有成就感呢
1.分组,每小组5~6人,选出小组长和记录员。
2.每个人列举自己独立做过的一件事,要详细描述当时的情境,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做完有什么感受。注意选择的事情不一定是有很大难度的大事,关键是对自己而言有一点挑战性的。例如针对自己不会的题目,通过找资料和钻研,最终找到了答案。
3.小组内交流,为彼此鼓掌。
活动在线·活动1:为自己鼓掌
讨论与分享
1.你独自解决一个问题的感受是什么
2.独立自主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如何才能克服
今天的活动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也有自立的能力。请记住这种依靠自己、克服挑战、最终获胜的喜悦感。请记住:每一次独立的尝试,都是在为更强大的自己铺路。
小提示
做你有过一些好的想法和决定吗 这些想法和决定变成行动了吗
1.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想法和决定这些想法和决定曾因为自己没有勇气,或者没有人支持而放弃。例如,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小组或业余爱好培训班,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到社区去做一件公益活动向别人表达支持、愤怒或歉意等。
2.从中选出一件你最想做的事,制订一个完整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确保行动过程中自己是安全的。
(2)考虑与相关的人(如父母)做好事前和事后的沟通。
(3)考虑行动的后果对其他人的影响。
(4)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实施你的行动,做好总结。
活动2:自己动手
讨论与分享
1.实现想法、付诸行动的感觉如何
2.你对自我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提示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行动所带来的力量感。请记住:美好的想法是种子,而负责任的行動是让它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大树的唯一方式
体验课堂·体验1:测测你的依赖性
如果满足下述五项以上的特征,即表明你是依赖型人格。
1.无主见。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务不能做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做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该选择什么兴趣爱好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6.害怕孤独。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逃避孤独。
7.难以接受分离。当亲密关系如友谊结束时感到无助或崩溃。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8.描述自己的独立与依赖现状
同学们,完成了刚才的自我检视,可能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符合不少特征,心里有些忐忑;有的同学可能符合的较少,感到些许安心。无论你的结果如何,请务必记住这只是一个“觉察工具”,而非“诊断标签”。真正的强大,始于清醒的自我觉察,成于点滴的自主行动。 看见自己,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小提示
古时候,有一对夫妇老年得子,十分高兴,于是百般呵护,导致儿子长大后什么都不会做。一次,夫妇要出远门,担心儿子饿死,便想了一个办法:临行前烙了一张中间有洞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的时候就咬一口。可是,儿子只知道吃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转过来,等他们回家时,发现大饼只吃了不到一半,儿子已经饿得枯瘦。
体验2:人终究要靠自己
阅读与感悟
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这个故事最大的讽刺在于:父母以为留下了足够的食物,实则留下了致命的依赖;儿子以为靠近嘴边的就是全世界,却饿死在了丰足之中。希望这个故事能成为一个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丢开拐杖,转动属于自己的饼,品尝自主的人生滋味。
小提示
有依赖心理的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久而久之,依赖别人使一个人失去独立自主性,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创新的勇气。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要学会克服依赖心理,走向独立,走向自主,走向成熟。要丢开拐杖,学会走自己的路。
1.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树立独立行动的勇气,建立自信。
2.正确评价自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3.有意识地扩大交往范围,尤其是多与独立性强的同伴交往。
4.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方法指南:学会走自己的路
5.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重建自己的勇气。你可通过选做一些略带冒险的事,如周末独自去附近的公园跑步,逐渐增加自己的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惯。
7.自我认同。从根源上提升自我形象,肯定自己的能力。
8.离开让你依赖的人和环境,你就会被迫成长起来。例如你可以去住校,或者请父母不要替你包办所有的事情。
方法指南:学会走自己的路
感悟与收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感悟与收获呢 请将它们写下来。
课堂小结
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坚定,行动上从小事做起。相信自己可以独立自主,自己做出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11成长从自主开始
正确认识“独立自主”
尝试“独立自主”
学会走自己的路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