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中华武术》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中华武术》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一课 《认识中华武术》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三年级(全)
课题 第一课 《认识中华武术》
课标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武术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感受其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2.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武术的基础常识,包括常见拳法、器械以及基本礼仪、步法,培养初步的武术运动能力。3.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 1 课,是学生接触中华武术的入门课程。教材以 “认识中华武术” 为核心,从武术的常见类型、传承方式、价值意义以及基础技能等方面展开,内容贴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丰富的图文展示和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领略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武术技能、传承武术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教育使命。
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形象思维占主导,能够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生动地讲解理解知识,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武术文化的深层内涵理解需要逐步引导。2.身体特点:身体发育处于快速阶段,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有了一定发展,具备学习简单武术动作(如抱拳礼、弓步、马步)的身体条件,但动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3.心理特点: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耐心指导。4.已有基础: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武术表演等途径对中华武术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武术的专业知识、规范动作和文化内涵了解较少,几乎没有系统的武术学习经历。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能说出至少 3 种中华武术的常见拳法(如太极拳、长拳、南拳)或器械(如剑术、棍术、刀术)名称,了解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方式,感受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运动能力:学会简单的武术抱拳礼、基本步法(如弓步、马步)等,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完成动作,逐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武术动作打下基础。3.健康行为:养成练习武术时姿态端正、精神饱满的习惯,理解学练武术对强身健体的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品德修养:理解 “止戈为武” 的内涵,知道学练武术不能以强凌弱、好勇斗狠,认同尚武精神(如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立身正直、厚德载物),并能尝试将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诚实守信、坚韧不拔、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识别并说出 3 种及以上中华武术常见拳法或器械的名称,了解不同拳法的主要特点。2.掌握武术抱拳礼、基本步法(弓步、马步)的规范动作,做到姿态端正。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华武术一招一式中蕴含的攻防实用意义以及 “止戈为武” 的内涵。2.将尚武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丰富图文、视频资料的多媒体课件;准备武术教学相关的图片、实物道具(如剑、棍的模型);布置适合学生进行武术练习的场地,确保场地安全、宽敞,清除场地内的障碍物。学生准备:穿着宽松、舒适、便于运动的服装和运动鞋;提前预习,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华武术相关信息,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精彩的中华武术表演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2.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引导:“同学们,刚刚视频里展示的精彩表演是什么呀?中华武术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一项名扬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中华武术相关的内容呢?或者你们知道中华武术都有哪些具体的类型吗?”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认识中华武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认真观看武术表演视频,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2.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提前搜集的资料,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华武术的了解。 1.通过直观、生动的武术视频,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已有认知水平,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一、中华武术有哪些(10 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华武术徒手动作和器械动作的相关图片进行讲解:徒手动作:依次介绍南拳(刚劲有力、步法稳健、手法多变,起源于明代,是中国南方传统武术拳种总称)、长拳(舒展大方、快速有力,源于传统武术,明清时期成形)、少林拳(刚劲有力、勇猛快速,源于嵩山少林寺,北魏时期奠基,历代不断演进)、太极拳(柔和缓慢、轻灵圆活,相传由明末陈王廷创编,融合哲理)等常见拳法,同时简要提及猴拳、醉拳、形意拳等其他徒手拳法。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和简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拳法的特点。2.器械动作:介绍剑术(潇洒飘逸、刚柔并济)、棍术(横扫一片、勇猛有力)、枪术(力达枪尖、上下翻飞)、刀术(快速勇猛、激烈奔腾)等常见器械武术,展示相关器械图片,简要说明其动作特点,同时提及斧、钺、钩、叉、戟等其他器械。运动小达人: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礼仪,现常见于武术比赛中。中华武术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行礼时,左手为掌,大拇指内扣,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以左掌掩右拳,相抱于胸前,表示以礼待人、虚心求教。总结中华武术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徒手或持器械的攻防动作为基本形式,可以单练、对练,也可以集体演练。二、 为什么要学练中华武术(7 分钟)中华武术:强身健体、传承文化、锤炼意志弘扬正气、塑造品格。运动小达人:武术的“武”字,由“止”和“戈”两部分组成。止戈为武,意思是制止纷争和冲突。学练武术,不能用来以强凌弱、好勇斗狠、伤害他人。 三、尚武精神(3 分钟)1.尚武精神我传承:尚武精神是中华武术的灵魂,需要贯穿武术学练的全过程。长期坚持学练武术,可以不断深化对尚武精神的理解和运用。2.想一想,把以下尚武精神的内容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每天认真 “练” 写字:就像武术要反复练扎马步一样,我们每天花 10 分钟认真写 10 个汉字,一笔一画不着急,把横写平、竖写直,慢慢把字写得漂漂亮亮,不因为写不好就放弃。 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和视频,仔细倾听教师的讲解,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比不同拳法、器械的动作特点,形成对中华武术类型的清晰认知。认真倾听教师对抱拳礼文化内涵和基本步法动作要领的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记住动作细节。结合图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中华武术的多元价值,思考学练武术对自己的意义。学习尚武精神、认识尚武精神在学习中的运用。 通过图文结合、视频辅助的方式,将抽象的武术知识具象化,符合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清晰、准确地了解中华武术的常见类型及特点。武术礼仪和基本步法是学习中华武术的基础,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规范运动姿态。让学生了解学练中华武术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武术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将尚武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课堂练习 互动角: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保家卫国、抵抗入侵、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志士,例如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等,他们常年坚持习练武术。搜集更多资料,与同学交流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 戚继光:创阵抗倭,保家卫国:戚继光出身武术世家,精通多种武艺。明朝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沿海。戚继光针对倭寇特点,创编 “戚家拳”,并打造 “鸳鸯阵”。霍元甲:勇挫列强,弘扬民族正气:霍元甲自幼偷练家传 “迷踪拳”,武艺高超。1901 年,俄国大力士在天津挑衅,霍元甲前往戏院挑战,将其击败。
总结提升 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华武术的常见类型(徒手拳法、器械武术)、武术礼仪(抱拳礼)、基本步法(弓步、马步)以及学练中华武术的价值和 “止戈为武” 的内涵、尚武精神等。2.强调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本节课学习的武术动作,主动了解更多中华武术的知识和文化,培养对中华武术的持久兴趣,做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3.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进步,如 “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不仅认识了多种中华武术类型,还学会了规范的抱拳礼和基本步法,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 “个别同学在马步练习时,身体还不够直立,课后要多加练习”。
作业布置 一、简答题在生活中践行尚武精神,如做到 “立身正直”(写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自强不息”(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并记录自己的践行过程和感受,下次课与老师、同学交流。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1.中华武术只能单练,不能对练或集体演练。错。2.棍术的特点是 “快速勇猛、激烈奔腾”。错。3.抱拳礼中左手大拇指内扣,是表示不自大、不骄傲。对。4.学练武术可以用来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错。
板书设计 一、中华武术有哪些徒手动作:南拳(刚劲有力、步法稳健)、长拳(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少林拳(刚劲勇猛)、太极拳(柔和缓慢)等器械动作:剑术(潇洒飘逸)、棍术(勇猛有力)、枪术(力达枪尖)、刀术(快速激烈)等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单练、对练、集体演练二、武术礼仪与基本步法抱拳礼:左手为掌(大拇指内扣)、右拳,左掌掩右拳于胸前(礼待他人、不骄傲)基本步法:弓步:前腿直、后腿屈,重心在两腿间马步:两脚开立、屈膝半蹲,大腿平行地面三、为什么学练中华武术价值:强身健体、锤炼意志、弘扬正气、塑造品格、传承文化“武”:止戈为武(制止纷争,不恃强凌弱)四、尚武精神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立身正直、厚德载物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了视频导入、图文讲解、分组练习、知识抢答、动作评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氛围活跃。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从中华武术的类型、基础技能到价值意义、尚武精神,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对中华武术的认知体系,较好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