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第一课 《了解中华传统体育》教学设计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课题 第一课 《了解中华传统体育》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感受其多样性与趣味性,理解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传承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与参与意识。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中华传统体育展开,通过视频、图片、互动讨论等形式,呈现长拳、中国式摔跤、抖空竹、舞龙舞狮等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阐述其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丰富生活、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深入了解传统体育文化。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舞龙舞狮、放风筝等常见传统体育项目有模糊认知,但缺乏系统了解。他们形象思维活跃,对直观的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兴趣高,适合通过互动体验式教学,帮助其掌握传统体育知识,培养文化认同感。核心素养目标 1.感受中华传统体育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能准确说出一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名称。2.了解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丰富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激发对中华传统体育的兴趣,增强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 1.感受中华传统体育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能准确说出至少5 种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名称。2.理解中华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丰富生活、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传统体育项目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课前准备 1.多媒体资源:准备包含古人运动会、现代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的视频;长拳、中国式摔跤、抖空竹等项目的高清图片。2.实践材料:制作风筝的材料(彩纸、竹签、线、胶水、剪刀等);舞龙舞狮的简易道具(如纸质龙头、狮头模型)。3.学习单:设计包含传统体育项目名称、作用的填空题和判断题,用于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5 分钟)播放 “古人运动会” 主题视频,视频结束后提问:“视频里古人在做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和我们现在玩的足球、篮球一样吗?总结: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中华传统体育’,就是像这样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趣运动。”2. 引出主题:展示课题《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结合视频内容简要说明 “中华传统体育” 的含义 —— 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从古代延续到现在的体育项目,如视频里的射箭,还有我们节日里常见的舞龙舞狮,都是传统体育的一部分。3. 明确学习目标 1. 认真观看视频,专注观察视频中古人的运动动作,积极举手回答教师问题,分享自己看到的运动。2. 倾听教师对 “中华传统体育” 的解释,结合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主题含义。 1. 用 “古人运动会” 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的 “传统体育” 与生动的古代场景结合,降低理解难度,符合低学段学生认知特点。2. 自然引出课题与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晰知晓本课学习内容,增强学习主动性。探究新知 (一)认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12 分钟)1. 展示项目图片与特征:按类别展示传统体育项目图片,结合实物或模型辅助讲解:武术类:长拳(展示动作图片,说明 “动作舒展、有精气神”);技巧类:抖空竹(播放空竹旋转视频,说明 “用绳子抖动空竹,会发出响声”);对抗类:中国式摔跤(展示安全对抗图片,说明 “两人比赛,比谁能让对方倒地但不受伤”);集体类:拔河(展示多人拔河图片,说明 “大家一起用力拉绳子,赢的一方把绳子拉过线”)、舞龙舞狮(展示节日舞龙舞狮视频,说明 “舞龙要很多人一起举龙灯,舞狮会眨眼睛、跳来跳去,很热闹”);民俗类:赛龙舟(展示端午赛龙舟图片,说明 “很多人坐在船上,一起划桨比赛,过端午节时常见”)、放风筝(展示不同造型风筝图片,说明 “春天在户外放,风筝会飞上天”)、毽球(展示踢毽球图片,说明 “用脚踢毽子,不让它掉下来”)。每介绍一个项目,提问:“大家在哪里见过这个项目呀?” 邀请 1 - 2 名学生分享生活经历(如 “我在公园见过爷爷抖空竹”“端午节我看过赛龙舟”)。2. 互动角:分享感受:提出问题:“你还见过或参加过哪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说一说你的感受。”预设学生分享方向(如 “我放过风筝,拉着线跑很开心”“我看过踩高跷,觉得叔叔们好厉害”),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如 “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感受很真实”),并补充相关项目的简单特征(如 “踩高跷是踩着长木棍走路,需要平衡能力”)。(二)了解传统体育的作用(6 分钟)1. 结合案例分析作用:从健康角度:以长拳、中国式摔跤为例,说明 “经常练这些运动,能让我们身体更强壮,不容易生病”;从生活角度:以舞龙舞狮、赛龙舟为例,说明 “过年、过端午时做这些运动,能让节日更热闹,大家一起玩更开心”;从文化角度:简单说明 “这些运动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贝,我们了解、参与它们,就是把民族文化传下去”。2. 学生讨论:提问 “你觉得传统体育还有什么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如 “放风筝能让我在户外玩,呼吸新鲜空气”),教师总结补充,强化 “传统体育能强身健体、丰富生活、传承文化” 的核心作用。(三)体验传统体育的趣味性(4 分钟)1. 播放体验视频:播放学生参与舞龙(集体协作摆造型)、跳竹竿舞(跟着节奏跳)的短视频,说明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玩起来很有趣,舞龙需要大家一起配合,跳竹竿舞要跟着节奏动,不然会踩到竹竿哦”。2. 简单模仿: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传统体育动作模仿,如 “像长拳一样伸伸手、踢踢腿”“像抖空竹一样摆摆手”,让学生初步体验动作乐趣,感受传统体育的魅力。 1. 专注观看图片、视频与实物,认真倾听教师对每个项目的讲解,记住项目名称与典型特征;积极分享生活中见过的项目。2. 思考自己经历过的传统体育项目,举手分享感受,认真倾听同学分享,补充自己的想法。1. 结合教师举的案例,理解传统体育对身体、生活、文化的作用。2.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认为的传统体育作用,认真倾听教师总结,记住核心作用。(三)体验趣味部分:1. 观看体验视频,感受传统体育的互动乐趣,如 “大家一起舞龙好热闹”“跳竹竿舞看起来很好玩”。2. 跟随教师做简单模仿动作,体验伸臂、摆臂等动作,感受传统体育的动作特点,保持参与热情。 1. 用图片、视频、实物多维度展示项目,符合低学段学生 “直观认知” 的特点,帮助学生快速记住项目名称与特征;结合生活经历分享,让知识与生活关联,增强实用性。2. “互动角” 给学生表达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同学间的分享丰富认知,了解更多自己没见过的传统体育项目。1.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作用,避免空洞说教,让学生能直观理解传统体育的价值;2. 学生讨论环节鼓励主动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对 “作用” 的认知程度,及时补充调整。(三)体验趣味部分:1. 短视频与简单模仿让学生从 “看” 到 “动”,调动身体感官,加深对传统体育趣味性的认知,避免单纯的知识讲解,符合低学段学生 “好动” 的特点。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长拳、中国式摔跤、抖空竹等项目的图片,结合简单讲解,让学生认识项目特点。组织 “互动角”:提问 “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说说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舞龙舞狮、放风筝等经历,补充项目在节日氛围营造中的作用。总结:中华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瑰宝,能强身健体、丰富生活。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认真倾听;积极分享自身经历,如描述舞龙时的锣鼓声、风筝的样式。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传统体育项目及作用,加深认知。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提问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传统体育项目?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强调传统体育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梳理本节课知识点,表达参与传统体育的意愿。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深化对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理解。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单上剩余的课后作业(判断题、填空题)。和家人一起设计并制作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风筝,周末到户外放风筝,记录放风筝的技巧。向家人介绍 1-2 个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及其作用。板书设计 第一课 了解中华传统体育一、常见传统体育项目长拳、中国式摔跤、抖空竹、舞龙舞狮、放风筝、赛龙舟...二、传统体育的作用1. 强身健体、预防疾病2. 烘托节日气氛、丰富生活3. 传承民族文化三、我们的行动参与传统体育,传承文化教学反思 需关注学生分享经历时的积极性,对表达不流畅的学生多给予引导,鼓励其大胆发言。动手实践环节(如制作风筝)可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进一步感受传统体育的乐趣。后续可结合节日,组织小型传统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传统体育的认知与热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