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课件(共26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课件(共26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水墨韵味计划总结广告宣传工作汇报
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愿望?
和平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学思之窗
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已经觉悟,保障中国前途的唯一途径,是消灭国外国内一切束缚他们自由自主的势力,亦唯有顺着中国人民自己的愿望,中国方可由衰败转为兴盛,软弱变为强有力。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
——《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1946年1月4日)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国方案?
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两种选择:民主VS专制
和平VS内战
联合政府VS一党独裁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积极备战,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谈判焦点:
政治民主化VS军队国家化的先后
1945年10月10日
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
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
新中国
1945年8月底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是从民主自由的理念出发,呼吁建立一个“自由自主的国家”。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
1946年3月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否定协议
1946年6月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1月10日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民盟秘书长 梁漱溟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共产党方面。
项 目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兵 力 127万人 430万人
地区面积 228.58万平方公里 731.172万平方公里
城 市 446座(中小城市) 1545座(大中城市)
人 口 13606.7万人 33893.3万人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新华日报》报道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蒋介石密令30万大军向中原地区进攻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项 目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兵 力 120万人 430万人
地区面积 228.58万平方公里 731.172万平方公里
城 市 446座(中小城市) 1545座(大中城市)
人 口 13606.7万人 33893.3万人
——数据来源于《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 政治上丑态毕露,军事上优势犹存
美国国会通过了《军事援华法案》(1946年6月26日),决定向国民党政府提供5170万美元的补给装备......1000多架飞机、7000多门大炮以及其他军火。......将其存放在印度、中国及太平洋17个岛屿上的原价9亿美元的物资1.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国民党政府。
——张敏卿《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前后》
力量对比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新华日报》报道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蒋介石密令30万大军向中原地区进攻
无论对共交涉有无结果,目前军事行动,仍是最宜用讨伐方式。
——《蒋介石日记》1946年6月27日
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所以在这种交通和军事情势之下,共产党绝对不能流窜幸存。现在共产党还想把政府拖倒,这无异是一个幻梦,某报反而替他们宣传,真是可笑之至!
——1947年2月蒋介石的演讲
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很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6年6月,他(蒋介石)对其内部人员说“共果(中共)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
——高华《历史学的境界》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很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西北野战军四胜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孟良崮大捷粉碎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开战一年共歼敌100多万人,解放150多座城市
西北四捷:青化砭、养马河、蟠龙镇、沙家店
1947年3-6月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孟良崮(ɡù)战役 1947年5月
孟良崮战役的主要指挥者陈毅(右)、粟裕
国民党指挥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
“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习近平
民心所向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法币100元可以购买的物品,1940年是一头猪,
1943年是一只鸡,
1945年是一条鱼,
1946年是一个鸡蛋。
而到了1947年,100元法币就只能买几根火柴了。
——美联社1947年夏报道
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飞涨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
从1946年10月到1947年2月,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共有27000多家工厂和商店倒闭。1947年的工业产量,甚至比抗日战争之前的1936年还少了30%。
民族工业
毁灭性打击
经济危机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政治危机
1946年
“抗议美军暴行”
第二条战线
反饥饿!
反内战!
反迫害!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政治危机
“被包办的”国民大会
时间
1946.11-12
地点
南京
人员
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
评价
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凡是蒋介石国民政府所到达的地方,情况毫无例外,都由四行二局垄断了金融的一切方面。而四行二局本就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金融的中心机构,这样一来,四大家族的金融垄断地位更加稳固,其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但是对于敌伪区的经济而言却更加崩溃敌伪区的大量财富落入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口袋当中,全部用暴力的方法占为己有,一点儿也不落入民间,他们掠夺人民财富的手段,与日伪军并无差异,虽为“接收”实为“抢”,大发“接收财”。
——张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膨胀史”》
不改革 OR 改革,都是一条死路!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土地改革
解放区农民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十二条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背景 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过程 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影响 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毛泽东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美)埃德加·斯诺《旅行于方生之地》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陕北
山东
南京
武汉
⑴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⑵概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
思考5:千里跃近大别山为何被称为“转折点”?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8.9-11
1948.11-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国民党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全线崩溃。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瓮中捉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政权建设 — 行政区 【选一P17】 内容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意义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货币政策 — 人民币 【选一P89】 背景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变的货币
内容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西北
西南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内蒙古自治区1947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七届二中全会(1949春,河北西柏坡)
内容:
①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毛泽东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④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思考】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几次探索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北平和谈
(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
蒋介石宣告引退,由 代理其总统职务。
(2)双方代表: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 》上签字,谈判破裂。
李宗仁
国内和平协定
第一条 第一款 为着分清是非,判明责任,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双方(以下简称双方)确认,对于发动及执行此次国内战争应负责任的南京国民政府方面的战争罪犯,原则上必须予以惩办,但得依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第二条 第三款 双方确认,南京国民政府于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召开的“国民大会”所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应予废除。
第四款《中华民国宪法》废除后,中国国家及人民所当遵循的根本法,应依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民主联合政府的决议处理之。
——《国内和平协定》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①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 、东至 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②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湖口
江阴
重庆
谈判
1945.8
1945.10
1946.1
政协
会议
1946.6
全面
内战
爆发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6.10
粉碎
全面进攻
1947.6
粉碎
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7.3
1948.9
战略决战
1949.1
北平和谈
渡江战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4
战略防御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段 战役 参战部队 结果
全面进攻 确定了 、以 战争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方针;1946年7-10月,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 粉碎了国民党对 的重点进攻
山东 战役 在 指挥下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 师,粉碎敌人对 的重点进攻
转折 (1947.6) 解放军主力 直接威胁 ,揭开 的序幕
三大决战 (1948.9) 野战军 歼敌47万余人, 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在 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1948.11初) 野战军和 野战军 共歼敌55万余人, 已被消灭; 以北地区获得解放
(1948.11下旬) 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共歼灭和改编敌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

胜利 渡江作战(1949年4月) 解放军兵分三路 4月23日解放 ,蒋介石集团在 统治结束, 时期结束。
自力更生
自卫
西北野战军
孟良崮
陈毅、粟裕
七十四
华东野战军
挺进大别山
晋冀鲁豫
南京、武汉
战略反攻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
数量
东北
华东
中原
长江中下游
东北
华北全境
南京
大陆
中华民国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南线国民党精锐部队
摧毁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国民党:失民心者失天下!
“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势力,而由于它自己的崩溃。”
——傅斯年(著名历史学家)
国民党: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国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国际: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
7、革命胜利
(1)胜败原因
(2)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本课小结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国民党开展全面进攻
国民党开展重点进攻
共产党开始战略反攻
共产党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1945.8 1946.1
1946.6
1947.3
1947.6
1947.10
1948.9—1949.1
1949.3
1949.4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
解放战争的反攻阶段
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