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导入新课你思考过吗,为什么湿衣服会晒干 烧开的水会冒气,为何冰棒也会冒气 其实这些都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本节我们将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汽化与液化现象。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 探究:汽化与液化(新课)学习目标1.能完成“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2.能根据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结论,能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3.知道汽化与液化,液化,知道物质的沸点,能运用汽化与液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01提出学习任务任务二: 汽化及其特点任务一: 实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任务三:液化及其特点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任务一、实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 汽化 (1) 探究汽化现象:水变成了水蒸气酒精变成了气水变成了水蒸气上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气态。(2)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4)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2)研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有孔的盖子、陶土网和秒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在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和现象。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1. 按照图安装好器材,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 点燃酒精灯加热水,观察烧杯中水的状态变化情况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 min将水的温度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直到水持续沸腾几分钟为止。3.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再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②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烧杯底部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迅速变大,到液面处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③停止加热,水立刻停止沸腾,温度开始下降。【分析与论证】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分析: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①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②在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实验结论】 沸腾的特点从实验可见,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保持不变。演示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反思交流】②观察烧杯盖子上是否有小水滴,思考它们是从哪里来的。③用纸杯代替烧杯做此实验,能使纸杯中的水沸腾吗 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分析】①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②观察到烧杯盖子上有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③用纸杯代替烧杯做此实验,也能使纸杯中的水沸腾。①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吗 为什么 02解决问题实验方法3. 沸点(1)定义: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2)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①液体的沸点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不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同的,因此,其沸点也是不同的。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同学们看看:科学淑屋P15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任务二: 汽化及其特点1. 蒸发(1)定义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沸腾属于汽化现象,还有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杯子里的水、晾在阳光下的衣服、洒了水的地面,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这是由于水蒸发,变成了气体。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2)蒸发吸热(1)实验探究——蒸发吸热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现象:用扇子扇,涂酒精的温度计的读数降低;不涂酒精的温度计读数不变。结论:液体蒸发吸热。(2)蒸发制冷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致使液体及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制冷作用。液体蒸发得越快,制冷效果越好。液体蒸发制冷有许多实际应用,如医生常用酒精擦拭人体,给发烧患者降温等。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2)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其中,B被摊开表面积变大;C与A的表面积相同,但用灯加热;D与A的表面积相同,用扇子使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加快。②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別为200s、100s、50s、80s。③实验结论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3.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同学们完成)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任务三: 液化及其特点1. 液化的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1)探究液化现象与液化方法①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室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分析: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可以液化。②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人温暖的室内,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凝结成一层小水珠。分析: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一层小水珠。说明降低温度,可以液化。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③液化石油气以液体状态储存在钢瓶内。分析:石油气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使气体液化。说明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④氢和氧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分析:氢和氧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它们的体积使其液化。说明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2)探究归纳: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同时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例如氮气。2. 实验探究液化的方法(1)液化方法一:降低气体温度【进行实验】(1)在烧屏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瓶内和平口的上方,会看到什么现象?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2)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盘,观察金属盘的底面,会看到什么现象?(室温较高时,可在金属盘上放些冰块)【实验现象】烧瓶内的水未沸腾时,在瓶口上方可见少量“白雾”;水沸腾以后,瓶口上方的“白雾”增多,但在口的地方却看不见“白雾” 。当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盘时,有许多水滴附着在金属盘的底面,并不断往下滴。【实验分析】对水加热,水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瓶壁、瓶口变为小水珠“白雾”(液态)。水沸腾以后,口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却看不见“白雾”。在实验中水蒸气后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表面,又变为小水滴。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实验结论】液化需要降低气体温度。(2)液化的方法二:压缩气体的体积【进行实验】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先向外拉动活塞时,然后再推活塞(压缩乙醚),观察两种情况下乙醚状态的变化【实验现象】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实验结论】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02解决任务实验方法3. 液化放热金属盘烫手上述实验中,用手试摸金属盘,感觉温度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用手试摸金属盘时,感觉金属盘温度升高。【实验结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4. 液化的实例(1)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2)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03体悟巩固1. 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生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不能在超过 80 ℃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80 ℃D.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80 ℃2. 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为什么?B04拓展衍生3. 为了探究水的沸腾,科学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2)加热时,杯底有“气泡”形成,上升到水面破裂,有“白雾”冒出,“白雾”是水蒸气 _____(选填“汽化”或“液化”)形成的。由实验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下而上75℃液化保持不变石棉网的温度较高,水仍可以吸热05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分层作业见物理课本P18页 3;7题液化和汽化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方式沸腾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②特点: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液体种类和气压有关。蒸发①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②特点: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吸热。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②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③特点:气体液化的过程会放热。下 课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3 探究:汽化与液化 课件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media1.mp4 media2.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