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24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24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0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秦始皇病逝
陈胜吴广
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灭六国
秦朝
楚汉之争
时空坐标
本课知识结构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二、秦的暴政
三、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一.秦的统一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图1 春秋列国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chan),不得休息。--《吕氏春秋》
材料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kǔ),古之吏也。—《荀子·强国篇》
1、秦统一的背景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秦朝统一的原因和条件
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
客观条件:
1、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是历史趋势;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
3、秦军事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历代秦王励精图治。
5、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
2、秦的统一---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图4 秦灭六国形势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时间:
公元前230-前221年
策略:
远交近攻
分化瓦解
各个击破
咸阳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制度
(2)经济文化等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即君主专制(皇权 VS 相权)
中央集权:就地方管理而言,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 VS 地方)
(1)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1)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2)地方:
③郡县制(官僚政治确立)
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特点:各司其职、互相牵制;
皇权独尊;带有家国同构色彩。
特点:中央垂直(直接)管理;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1、“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3、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一套官僚体制,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官僚体制,开创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基本模式,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通史》
比 较 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异 权力来源和大小 世袭,终身;权大 皇帝任免,有任期;权小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分权)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历史影响 容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同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拓展:辨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官僚政治:官员权力来源于任命或选举,有任期,不世袭。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知识拓展:周秦之变
西周→秦朝:
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度
世卿世禄的贵族制度→官僚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了秦的统一
(2)经济文化等措施
①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直道与驰道
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②颁布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习俗
有利于政府对民众的管理;也利于确定征税依据。
③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打击旧贵族,以防他们东山再起。
④南征百越、经略西南夷、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总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2)经济文化等措施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编制户籍、颁布法律、整顿风俗、迁徙豪强
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初现
秦巩固统一的成效
----秦的疆域四至
西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南至北向户
4.秦统一的意义
材料一: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3)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后世长期沿用,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制度基础。
(4)促进各民族的交往和交融,利于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秦的暴政
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
二.秦的暴政
秦朝大型工程分布示意图
(1)表现:
大兴土木 征发繁重
刑法严苛 焚书坑儒
司马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2)影响:
激化矛盾,爆发起义
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由农民发起的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由其推动起来的全国性反秦战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评论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教材,结合秦末农民战争示意图,概述农民起义的过程。
秦末农民战争示意图
图12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图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1、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
2、楚汉之争
前207年 秦亡
前206年—前202年,楚汉之争。
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
(楚汉之争不属于农民起义,是统治集团内部夺权斗争)
三、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问题探讨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请结合刘邦、项羽入咸阳后的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刘邦取胜原因:得民心;善用人;战略得当;顺应历史潮流
刘邦
项羽
本课小结: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二、秦的暴政
三、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1、统一的背景
2、统一过程
3、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等
4、秦统一的意义
1、陈胜、吴广起义
2、楚汉之争
大兴土木 征发繁重
刑法严苛 焚书坑儒
1、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2、秦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名号,独一无二。 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彰显秦始皇功绩 B.维护中央政府的尊严
C.体现皇权的至尊 D.显示皇帝权力来之不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