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三课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三年级(全)
课题 第三课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 课时 1
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生要掌握选择新鲜卫生食物的基本方法,理解食品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性,形成主动选择健康食物的意识与习惯。具体目标为:知道新鲜卫生食物特征,能辨别常见食物新鲜度;认识不卫生食物危害,了解基本食品安全常识;愿意主动选择新鲜卫生食物。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健康生活”单元中“饮食健康”内容,承接低年级“营养与健康”基础,聚焦“食物新鲜卫生”问题,引导学生从“吃什么”转向“如何选安全食物”。通过图片、案例对比,助学生直观认识新鲜卫生食物特征,理解食品安全与健康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基。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知道部分食物安全常识,但对新鲜卫生食物具体判断标准认知模糊,对包装食品保质期、储存条件关注少。他们好奇心强,喜观察、动手参与学习,但食品安全知识储备有限,易受广告或外观吸引。
核心素养目标 健康行为:理解新鲜卫生食物特征,能通过看、闻、摸判断常见食物新鲜度;认识不卫生食物危害,知晓基本食品安全常识;愿意主动选新鲜卫生食物。运动能力:通过食物新鲜度辨别活动,提升对食物感官信息敏感度。体育品德:小组讨论中分享经验,形成关注食品安全、对自身健康负责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新鲜卫生食物的特征及不卫生食物的危害。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准确判断常见食物的新鲜度;理解“三无产品”的安全风险。
课前准备 教师 :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2.提问:同学们,小动物为什么肚子疼?什么样的食物会让我们生病?吃过期的食物会肚子疼。过期的食物会让我们生病。 1.观看动画。2.回答问题,初步猜测不卫生食物的危害。 通过贴近生活的动画情境,激活学生对“食物安全”的已有经验,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出“选择新鲜卫生食物”的学习主题,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新知 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1.展示图片,认一认:这些食物我们经常吃,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你知道它们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米饭、红薯是谷薯类,给我们能量;苹果、菠菜是蔬菜水果类,帮助消化;鸡蛋是鱼禽肉蛋奶类,帮助长高;豆腐是大豆坚果类,让大脑聪明;油盐是含有脂肪、脂肪酸矿物质等。每天吃不同食物最健康!2.结合学生回答,用简单语言总结食物分为五大类,不同类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它们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食物中还有其他营养成分--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能够促进消化。3.互动提问:“你今天早餐吃了哪类食物?它给你提供了什么营养?”(邀请2-3名学生分享)。我喝了牛奶,爸爸说牛奶能让我的骨头更结实。二、怎样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1.过渡提问:“如果食物不新鲜或不卫生(比如坏了、过期了),即使有营养也会让我们生病!那怎么判断食物是不是新鲜卫生的呢?”查看是否坏了。查看保质期,是否过期。2.观察图片,哪些不是新鲜事物: 新鲜食物更营养和健康,可以用看、触、闻等方式,通过外观、色泽、气味或触感辨别食物的新鲜程度。看:颜色是否自然(如苹果红润≠发黑/发绿)、表面有无霉斑/黑点、包装是否完整;触:质地是否正常(如新鲜面包松软、新鲜鸡肉有弹性)vs 软烂/发黏;闻:是否有正常气味(如牛奶有乳香、面包有麦香)vs 异味(酸臭/霉味);查:包装食品是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在保质期内才安全)、是否有生产厂家。3.新鲜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更高,不新鲜的食物营养成分不仅会流失,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比如,100克刚采摘的生菜叶在25℃℃室温储存1天后,维生素C含量从27.06毫克降到8.62毫克,3 天后几乎降为 0。4.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存在于各类天然食物中,人体自身几乎无法合成。尽管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少,但在生长、代谢和发育的过程中,维生素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记得要多吃。三、哪些食物不能选用1.展示图片:这些食物为什么不能选?它们可能带来什么危害?这些食物是霉变的甘蔗、发芽的土豆、过期的食物、野生有毒蘑菇和野、不卫生摊点出售的食物、三无产品。过期牛奶喝了会拉肚子,因为里面的细菌变多了。2.健康小博士:包装上没有生产商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的食品,通常称为“三无产品”,不要购买或食用这种食品。3.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绝对不能选的食物类型:变质食物(发霉、有异味、软烂/发黏)——含细菌或毒素,会引发食物中毒;过期食品(超过包装上的保质期)——营养流失且可能滋生有害物质;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来源不明,卫生和安全无保障;无包装散装食品(如无防尘盖的熟食、街边自制零食)——易受灰尘/细菌污染。4.生活小能手:按需选购不浪费根据健康饮食原则,按照就餐人数和个人喜好做好食物采买计划,一次不要购买太多。有些食物储存时间短,容易腐烂和变质,尽量做到即买即吃。不同食物有不同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应合理储存,避免因为储存方式不正确而加速食物变质,造成浪费。检查一下你家里有没有变质、过期的食物吧。 1.观察图片,认一认食物,尝试将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熟悉的例子。2.听教师总结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并讲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用“能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关键词记录。3.结合早餐举例,如:我喝了牛奶,爸爸说牛奶能让我的骨头更结实,验证所学知识。1.根据日常生活习惯,回答问题。2.展示图片,小组观察与讨论,用看、触、闻、查等方式,辨别哪些不时新鲜事物。倾听教师归纳的“四步判断法”,齐读口诀:“选食物,四步走——一看颜色和包装,二闻气味正不正,三触质地软和硬,四查日期有没有!”3.聆听教师对新鲜事物的归纳总结。4.健康小博士,了解维生素对人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观察图片,用“变质”“过期”“三无”等关键词分类。小组讨论“吃了这些食物会怎样?联系生活举例。聆听教师讲解什么是“三无产品”。3.和教师一起总结绝对不能选的食物类型,强化“拒绝不安全食物”的意识。4.联系生活,在超市进行按需选购不浪费,避免食物腐烂和变质。 通过直观分类和生活联系,帮助学生建立“食物种类→主要营养”的基础认知,解决“吃什么有营养”的问题,为后续“选新鲜食物”的必要性铺垫(营养需通过新鲜食物获取)。通过分食物类别的观察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掌握针对性判断方法,突破“如何选新鲜食物”的教学重点;通过口诀强化记忆(看、触、闻、查 ),感辨别辨别哪些不时新鲜事物。通过归纳总结和健康小博士温馨提醒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要选择新鲜事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重要性。通过直观的“问题食物”展示和危害分析,帮助学生明确“绝对不能选”的具体类型,解决“哪些食物要避开”的问题;联系生活经验(如超市购物场景)促进知识迁移,培养“主动拒绝”和按需选购不浪费的健康行为。
课堂练习 1.练一练:2. 下列哪些属于不新鲜事物? 参与判断练习。2.参与食物辨别练习。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当了健康小卫士,学会了哪三件事?(1)认识了食物的种类和营养;(2)学会了用‘看、闻、摸、查’选新鲜卫生的食物;(3)知道了哪些食物绝对不能选!
作业布置 和家长去超市,选1种食物,用课堂学的“四步判断法”帮家长检查是否新鲜卫生,并记录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课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 一、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 谷薯类:米饭、面条、红薯、燕麦 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 蔬菜水果类:菠菜、苹果、胡萝卜、香蕉 维生素C、矿物质、膳食纤维 鱼禽肉蛋奶类:鸡蛋、牛奶、鱼肉、鸡胸肉 优质蛋白质、钙、铁、维生素D 大豆坚果类:腐、核桃、花生、豆浆 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 油盐类:橄榄油、食盐、黄油 脂肪酸、钠(需限量摄入)二、怎样选新鲜卫生的食物 看(颜色/包装)、闻(气味)、触(质地)、查(生产日期/保质期) 三、不能选用的食物 变质(发霉/异味)、过期(超保质期)、三无产品(无日期/无厂家)、无包装散装食品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以实物观察激发兴趣,学生能掌握食物分类、新鲜度判断及禁忌,但部分学生对散装食品卫生隐患理解较浅,需加强案例引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