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5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5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026届 高考第一轮复习
课程标准 考情研判
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命题特点:结合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结合城市景观,考查城市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
2.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综合性强(2023年江苏卷T14~16,2023年福建卷T18,2023年山东卷T11~13,2023年浙江卷T7~8)
知识体系框架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可分为①______、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通常分布在村落周围。
2.居住用地。
3.公共设施用地: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服务。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常见功能区:居住区、②_______、工业区等。
2.功能区特点
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③_______,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各种功能区在④________的组合,形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清点
考点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耕地
商业区
界线
空间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经济因素
(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⑤___________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⑥_________________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
2.其他因素
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有效改善⑦__________,建设宜居生活空间。
2.提高⑧_____________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⑨__________得以永续相传。
付出租金
交通便捷程度
环境状况
土地资源利用
文化遗产
举例固法
◎案例1
(2023年山东卷)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回答1~3题。
举例固法
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
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
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
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C
D
C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抚顺市早期城市发展是依托煤炭发展起来的,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1972年城市向北岸发展。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
思维过程 ①抚顺市早期城市呈带状分布→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分布;②抚顺市煤矿和钢铁工业等主要分布在南岸,经济依赖重化工业→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重新转回浑河南岸;③河流南、北岸发展空间环境都受到限制,向西可以承接沈阳产业转移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风向、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故选C。
第2题,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北岸发展空间比南岸大;抚顺市煤矿和钢铁工业等主要分布在南岸,由于经济依赖重化工业,所以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重新转回浑河南岸。故选D。
第3题,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抚顺市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故选C。
◎探究
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紧张,请对旧城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知识点深挖)
提示 合理规划,保护传承,完善基础设施,引流注入新活力。
◎原理规律
1.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分布
面积 特征 位置及原因
住宅区 占地面积最大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布局在城市外缘,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靠近绿地公园)的地区,与文化区相邻;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带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接近消费人群,市场广阔;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交通便捷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运输量大,沿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靠近交通干线(地价低、保护城区环境、交通便捷)
◎原理规律
2.“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原理规律
3.影响城镇功能分区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原理规律
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突围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考向突围
(2023年江苏苏州校考三模)传统乡村聚落多呈现从分散到密集的演化过程。下表示意某年重庆市H区和江西省T县的传统乡村聚落分布特征。据此回答1~2题。
聚落位置 聚落密度 平均间距 平均规模 住户数
重庆市H区 32个/km2 约95m 0.24hm2 1~57户
江西省T县 5个/km2 约175m 0.89hm2 6~508户
考向突围
1.造成两地传统乡村聚落密度与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河流 ④植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图示意两地传统乡村聚落的不同演化阶段,其中表示江西省T县密集化阶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重庆市H区聚落密度大,平均间距小,平均规模小,住户少;而江西省T县聚落密度小,平均间距大,平均规模大,住户多。由此可推测,重庆市H区地表起伏大,平地少,河流多,水源充足,故聚落密度大,规模小;江西省T县地形平坦,水源较少,聚落规模大,密度小,故影响两地传统乡村聚落密度与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河流,②③正确;两地气候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差别不大,①错误;植被对聚落分布影响小,④错误。故选D。
第2题,据表可知,江西省T县聚落密度较小,聚落规模大,平均间距大,平均规模大,住户数较多。相较于④图,②图更能反映江西省T县传统乡村聚落的密集化阶段;①③聚落规模较小,不能表示江西省T县密集化阶段。故选B。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①__________,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②___________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③___________。
2.城乡景观:是人们④___________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⑤_____________、价值观、审美观。
3.相互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考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知识清点
文化传统
人文
稳定性
适应
文化内涵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⑥_______,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⑦______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知识清点
遮阳
排水
拓展之窗
上海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融汇了西方建筑风格和传统汉族民居特点,是最具上海特色的老式民宅。19世纪后期,在上海陆续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的住宅。由于建筑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故称为“石库门”。(知识点补充)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⑧____________。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⑨____________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⑩____________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
知识清点
等级制度
历史文化
雕梁画栋
举例固法
◎案例2
(2023年海南卷)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图Ⅰ)。图Ⅱ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图Ⅰ 图Ⅱ
举例固法
1.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2.图Ⅱ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抵御外敌 B.蓄水发电
C.防洪排涝 D.美化环境
C
D
A B C D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
思维过程 ①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D图中聚居地较分散,且符合题干描述的聚落景观特征。②该村落地处滨水低地,水流不畅,洪涝灾害多发→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
解析 第1题,该村落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A、B图中聚居地比较集中,不具备散村聚落结构特点;C图中有较多水稻田,而该村落以桑基鱼塘为主,并未大面积种植水稻;D图聚居地较分散,且符合“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故选D。
第2题,该村落地处滨水低地,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因此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而不是抵御外敌、蓄水发电、美化环境。故选C。
◎探究
请分析我国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空间布局的原因。
提示 宅高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原理规律
1.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原理规律
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举例
文化景观 景观或景观布局特点 与地理环境关系
红河哈尼梯田 由山顶至山麓依次布局:森林、村庄、梯田、河流 该地属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森林雨季涵养的水源是旱季居民及梯田用水的重要保证
修筑沟渠及公正的分水制度 合理调配有限的水资源,以保证村民之间、村落之间关系的和谐
南方“宅高田低”布局的乡村聚落 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 可避洪水危害
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 便于灌溉
福建土楼 建筑材料为黏土、木材 就地取材:福建多山,森林资源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黏性较强)
建筑以圆楼、方楼常见,防御性强 适宜聚族而居,便于防御外敌入侵
北京四合院 布局规整,主次分明 布局遵循严格礼制,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 住房颜色五彩缤纷 该港与欧洲贸易往来密切;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涂在自家房子,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突围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考向突围
  (2023年广东佛山校联考模拟预测)S村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传统水乡,依托“三溪两山一海”山水格局,运用水利、生物、建筑等措施,不断完善村落空间的水循环系统,并在“引-蓄-净-排水”等功能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文化景观,打造现代宜居的特色水乡。据此回答1~2题。
考向突围
1.S村最初在龙潭设置堰坝的主要目的是(  )。
A.文化造景 B.分区布局
C.控制流速 D.分洪调水
2.下列关于S村不断改善街巷、农田水环境,打造特色水乡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溪畔:恢复植物群落,还原水岸生态 ②水街:设置亲水台阶,传承龙舟文化 ③农田:种植生态作物,净化美化环境 ④巷道:铺设空心地砖,便于村民出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A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从地形特征来看,村落水源从山上水库(西南角)流经两山间,注入龙潭,山上拦水坝可降低流速和防洪。龙潭下游有两处堰坝,起到进一步汇水形成“潭”,并往下游分水(分为东、北两条溪流),调控水量,起到防洪与分水灌溉下游水田的作用。故选D。
第2题,随着时间推移,村落水循环需要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运用水利、生物、建筑等措施,不断完善村落空间的水循环系统”,①②从生态、文化方向提升村落的宜居性,一方面改善了街巷、农田水环境,同时也突出了水乡特色文化,①②可行;③农田种植生态作物,与当下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相冲突,③不可行;④巷道建设承袭古代建设,明、暗渠已相对完善,没有必要铺设空心地砖,④不可行。故选A。
磨尖课 9 图表技能·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经典高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题。
◎典例导引
该图体现(  )。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D
解析 商业用地仅分布于城区,农业用地分布于郊区,互不干扰;商业用地地租变率比较大,而农业用地地租变率较小;商业用地仅分布于城区,与农业用地具有严格的分界线,商业用地并未向郊区扩展;商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有严格的分界线,商业用地并未向郊区扩展,说明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故选D。
◎判读方法
读图流程
看坐标 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横坐标表示距离
看数值 —
看题目 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
◎具体方法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1)坐标图的判读
◎具体方法
(2)立体图的判读
◎磨尖拓展
1.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请补充完整。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和交通便捷程度。
答案 提示:距离市中心远近
◎磨尖拓展
2.读图,指出B、C、D、E四点房价(单位:元/米2)高低。
提示 提示:B点房价为9 000~10 000元/米2,C点房价为3 000~4 000元/米2,D点与E点房价同为9 000元/米2。
3.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提示 不同功能区的付租能力有差异,商业区(A)>居住区(B)>工业区(C),根据其付租能力进行布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