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2026届 高考第一轮复习
课程标准 知识体系框架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情研判 1.命题特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探究自然地理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2.考查方式:主要是以选择题方式考查,考查频率较低。(2023年浙江1月卷T10,2023年广东卷T12) 1.遥感技术
知识清点
考点1 遥感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概念 遥感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优点 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对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应用 ①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②能够快速识别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知识清点
考点1 遥感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组成 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
特点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应用 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农业生产等领域
举例固法
◎案例1
(2023年浙江1月卷)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的某网络平台,吸引了众多菜农加入。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下图示意菜农、物流公司、消费者与网络平台的关系。回答下面小题。
举例固法
该网络平台高效运行主要得益于(  )。
A.遥感技术为物流公司提供蔬菜品质信息
B.地理信息系统为菜农提供蔬菜长势信息
C.遥感技术为网络平台提供蔬菜种子来源信息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蔬菜运送信息
D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
思维过程 蔬菜运送与位置相关→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精准定位
解析 蔬菜的品质信息和长势信息,都是通过现场监控拍摄化肥、农药的使用和人工管理获取的;为菜农提供蔬菜长势信息,属于遥感技术的范畴;蔬菜种子来源地信息可以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知种子培育基地位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种子的物流运输路线信息,而不是通过遥感技术;蔬菜运送信息是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得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故选D。
◎探究
简述遥感技术在洪水灾害预报上的意义。(知识点深挖)
提示 遥感技术视野广阔,不受天气、地理条件的限制,能迅速获得地物信息,研判水情,为及早部署防汛抗洪工作争取了时间,在洪水灾害预报上有重大意义。
◎原理规律
1.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用途 灾害前兆监测 遥感可及时观测到灾害发生前的异常和特殊现象,并发出警报
灾害跟踪监视 如台风发生后可随时跟踪,并向受灾地区发出警报
帮助救灾 遥感卫星可以提供受灾地区的详细图像和更新地图,以帮助搜救队伍确定需要援助的地区。卫星遥感还可以提供有关地震破坏程度等灾情信息,以帮助决策者考虑救援区域
建立灾害模型 通过灾害模型,遥感技术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
应用 ①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报、预警。②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原理规律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突围 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考向突围
(2023年山西晋中联考)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化技术,不仅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国家防灾减灾部门,而且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考向突围
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次,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小且不精确
C.手段多,获得信息少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2.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森林火灾 ④山体滑坡移动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次”可知,遥感技术获得信息量大,测量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材料无法体现遥感技术受地面条件限制的情况。故选D。
第2题,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的技术。其可以应用于台风、暴雨、洪涝、旱灾、森林大火等灾害的监测,用以监测灾害面积等,山体滑坡移动速度需要进行数据计算,要用GIS技术完成。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A。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订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考点2 地理信息系统
知识清点
举例固法
◎案例2
(2023年广东卷)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举例固法
(1)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2)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
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
A
D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软硬岩层交互;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
思维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岩土变形预警、危险岩体清除、气象水文预报
解析 第(1)题,不同岩性的岩体抗侵蚀能力不同,软性岩体更易受到外力作用风化、侵蚀,较坚硬的岩体抗风化侵蚀能力更强,更容易保留下来,由于存在这种差异风化,硬岩凸出,受重力因素影响,硬岩体就会产生崩塌、落石,故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的根本原因是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故选A。
第(2)题,岩体变形和危险岩体可以通过岩体不同时期图层叠加分析得知,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岩土变形预警和危险岩体消除;气象水文预报也可通过叠加气象图、地形图等图层分析得知;游客行为监管无法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故选D。
◎探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 (知识点深挖)
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原理规律
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1)与位置、分布、路线等有关的问题
①查询“地点”和“状况”,如巡警车的分布。
②查询符合一定条件的地物的分布、位置,如最近的银行在哪儿。
③确定路线,如步行到学校最近的路线
(2)趋势分析:如人口增长趋势、城市发展趋势等。
◎原理规律
(3)模式分析:如商业选址模式、路径分析模式等。
(4)模拟问题:如灾害发生时的灾民撤退问题,某大型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等。
◎原理规律
2.三大地理信息技术的判别
方法 具体判断技巧
“点”与“面”判断“3S”技术 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NS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若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GIS
“想”与“看”区分RS、GIS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突围 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示意图的判读
考向突围
  (2023年河南郑州期末)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图层上,叠加不同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此回答1~2题。
行政区代码 1 2 3
雨量站个数/个 5 15 13
考向突围
1.该专题可能是研究(  )。
A.地震灾害 
B.寒潮灾害 
C.城市建设 
D.旱涝灾害
2.为研究图示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灾情状况,应增加下列图层中的(  )。
①大气污染 ②地形、地质 ③人口密度 ④民族构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专题研究是将雨量和行政区进行图层叠加,根据不同区域的降水量大小,研究旱涝灾害;寒潮是短时间强降温天气,与降雨关系不大;同理,地震灾害与降水量的关系也不大;城市建设的研究不需要雨量站信息。故选D。
第2题,为研究图示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灾情状况,需要叠加与之关系密切的地形、地质和人口密度图层,②③正确;大气污染主要与工业生产等有关,与自然灾害关系不大,灾情状况主要与人口和经济密度有关,与民族无关,①④错误。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