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0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共5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0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共54张PPT)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2026届 高考第一轮复习
课程标准 考情研判
结合图表和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命题特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以及不同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结合小地域考查地方性分异规律。2.考查方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均有考查,以选择题为主,侧重于考查地理要素间的联系。(2023年江苏卷T5~7,2023年北京卷T7,2023年浙江卷T15~16)
知识体系框架 1.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1)同纬度地区
知识清点
考点1 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区 沿海地区 大陆内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①______ ,水循环强烈 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②_______
水分 湿润→干旱 景观 湿润区景观 干旱区景观
风能
蒸发
(2)不同纬度地区
地区 低纬地区 高纬地区
太阳辐射 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水循环和生物循环③__________    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水循环和生物循环④___________
景观 ⑤    景观 ⑥    景观
强烈
微弱
热带
寒带
2.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 特征
全球性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较小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之间的差异
更小尺度 山地和谷地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3.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形成基础 ⑦_________    ⑧    变化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典型地区 ⑨    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 ⑩    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自然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     带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 __________带
中纬度自然带 大陆东岸 亚热带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 大陆西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量
水分
低纬
中纬度
雨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荒漠
常绿阔叶林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最突出
微思考
答案 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导致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显著,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举例固法
◎案例1
(2023年浙江卷6月)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图Ⅰ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Ⅱ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回答下题。
图Ⅰ 图Ⅱ
举例固法
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
思维过程 结合气候类型判断四条活动线路上的植被类型
解析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呈半环形,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①④分别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故选C。
◎探究
图甲示意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示意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
甲      乙      丙
◎探究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点应用)
提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哪里
提示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原理规律
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原理规律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的分析思路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突围 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考向突围
(2023年山西运城联考)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该草原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下图示意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空间分布。据此回答1~2题。
考向突围
1.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  )。
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
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
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
2.为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  )。
A.大力植树种草
B.扩大耕种面积
C.建设人工湿地
D.进行季节性轮牧
A
D
解析 第1题,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东向西减少,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故选A。
第2题,锡林郭勒草原区主要为牧区,又处于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当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严重荒漠化区域显著增加。针对产生荒漠化的原因可知,锡林郭勒草原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是合理放牧,退耕还草,进行季节性轮牧;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大力植树,成活率低;建人工湿地需要大量水源,不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扩大耕种面积会加剧荒漠化。故选D。
1.形成原因: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①__________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②___________变化。
2.分布特点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③____________。
(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④_______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
(3)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考点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清点
水热
垂直
垂直带谱

基带、林线、雪线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基带与山地所处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相适应。基带类型既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也决定了一个完整带谱可能出现的结构。一个完整的带谱,顶带应该是永久冰雪带。倘若山地不够高,顶带则为与其高度及生态环境相对应的其他自然带所代替。
森林上限是垂直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常称为林线。林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的反应十分敏锐,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明显。垂直带谱中另一条重要界线是雪线,即永久冰雪带的下界。雪线高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知识点补充)
拓展之窗
举例固法
◎案例2
(2023年北京卷)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举例固法
该保护区(  )。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 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
A
解析 由图可知,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为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所处纬度可能是30° N,年降水量应大于800毫米;由图可知,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1 100米等高线附近有落叶乔木分布。故选A。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山麓地带为常绿乔木;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
思维过程 根据植被类型→推断基带所处的热量带→判断纬度→判断降水量
◎探究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知识点深挖)
◎探究
(1)比较乙、丙两地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提示 丙地纬度较低。理由:丙地基带为雨林带,次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丙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次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乙地纬度较丙地高。
(2)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
提示 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气温较北坡高,且北坡可能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
◎原理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热量: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水分: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的降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如天山的山腰降水多)
分异规律 ①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②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
垂直自然带谱 ①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②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③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④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
◎原理规律
2.影响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垂直带谱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下图所示:
◎原理规律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即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南坡雪线高度比北坡低
◎原理规律
4.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原理规律
5.山地坡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南北走向的山地
山地东坡和西坡的热量差别不大,降水对两坡向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如:我国季风区的山脉,东坡为来自海洋水汽的迎风坡,生物多样性丰富;西坡为来自海洋水汽的背风坡,生物多样性不丰富。
(2)东西走向的山地
◎突围 雪线和林线分析
考向突围
  (2023年江苏扬州模拟)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图中实线、虚线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据此回答1~2题。
考向突围
1.该山地的南坡与北坡相比(  )。            
A.热量较少
B.海拔较高
C.雪线较低
D.降水较少
2.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
A.距海近,降水多
B.海拔高,坡度大
C.地势高差大,纬度低
D.坡向朝南,温度高
C
C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高山冰雪带下限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山地南坡雪线较北坡低;北半球山地南坡纬度更低,且为阳坡,则热量条件更好;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两坡海拔相等;图示雪线南坡低于北坡,可推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故选C。
第2题,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与北坡相比,南坡纬度更低。读图可知,南坡自然带从海拔几百米一直延伸到山顶高山冰雪带,而北坡大约从海拔4 000米才有自然带分布,说明南坡相对高度大。同一座山,两坡海拔相同。南坡距离海近,降水多;坡向朝南,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南坡水热条件好,也是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但以上表述不全面。故选C。
考点3 地方性分异规律
知识清点
1.概念:受①__________、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②_______的地域分异。
2.案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
温带湿润区 植被
高而陡的山坡 ③    、灌木
低洼的河谷 ④    植被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 ⑤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

针叶树
草甸
落叶阔叶林
点睛之笔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三种自然带。它们具有一定的宽度,大体沿纬线方向平行伸展,南北方向更替。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气温由北向南递增。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在地域分异中的作用较小,而热量条件特别是夏季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成为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举例固法
◎案例3
(2023年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回答(1)~(2)题。
举例固法
(1)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
(2)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D
B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山坡的径流大多流向谷地,谷地土壤水分条件更好;区域内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河床会抬升
思维过程 第(1)题,谷地地势较低→山坡流失水土的汇聚地→土层深厚且水分充足→但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植被根系发育→不利于森林等高大植被生长→更适宜草类植被生长;山坡土壤水分适中→发育了地带性森林植被
第(2)题,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流水作用使山坡进一步削低,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填高→谷地与山坡地势差异缩小→谷地和山坡的土壤水分差异进一步减小→谷地中地带性植被森林会不断增多→非地带性植被草甸会持续减少
解析 第(1)题,谷地地势较低,是山坡流失水土的汇聚之地,因此土层深厚且水分充足,形成了适合草甸生长的环境,而山坡由于土壤水分较谷地少,土壤水分适中,发育了地带性植被,因此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图中山坡与谷地距离比较近,气候类型相同,气温和降水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其不是导致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受气温影响较大,山坡与谷地的气温差异较小,因此土壤温度差异不大。故选D。
第(2)题,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那么该区域在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山地被进一步削低,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填高,谷地与山坡的地势差异缩小,谷地和山坡的土壤水分差异进一步减小,谷地中地带性植被会不断增多,非地带性植被草甸会持续减少。故选B。
◎探究
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何不是热带雨林带而是热带草原带 (教材思考题变式)
提示 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
◎原理规律
1.判断地方性分异的思路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地方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异。
2.地方性分异的影响因素
地方性分异主要反映的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又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原理规律
(1)地表起伏
例1: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例2:东非高原
◎原理规律
(2)局部的环流和洋流
例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等非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
例4:几内亚湾北侧
◎原理规律
(3)海陆分布
例5: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4)局部地表热量异常
例6:冰岛热泉附近
(5)人类活动: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围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也会造成地带性规律的改变。
考向突围
◎突围 地方性分异的判断和原因分析
  (2023年浙江桐乡模拟)下图为华北某山谷局部植被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a、b两处植被差异分布呈现(  )。
A.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该山谷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一侧及其主要原因是(  )。
A.南坡 降水较多
B.北坡 光照较强
C.南坡 蒸发较弱
D.北坡 热量较多
C
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b两个自然带位于同一山谷的两侧,范围尺度较小,a、b两处植被差异分布呈现地方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均为大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C。
第(2)题,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图中该山谷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一侧,说明这一侧水热组合较好。该山谷为华北某山谷,a所在一侧为该山谷南坡,b所在一侧为该山谷北坡,该山谷南坡为阴坡,光照较弱,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而该山谷北坡为阳坡,光照较强,使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该山谷南、北坡热量差异较小。综上所述,该山谷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一侧为南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该山谷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选C。
磨尖课 7 图标技能·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
(经典高考)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下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回答(1)~(2)题。
◎典例导引
(1)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Ⅳ-Ⅴ
D.Ⅳ-Ⅴ-Ⅵ
(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B
解析 第(1)题,该山体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带的分布与纬度地带性植被带的排列相比,缺失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和苔原带。故图中Ⅳ—Ⅴ—Ⅵ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故选D。
第(2)题,我国东部热带地区多受台风等大风天气的影响,①正确;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不适宜落叶阔叶林的生长,④正确;针叶林和阔叶林对地面坡度、土层厚度的要求相差不大,故导致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缺失的原因不包括坡度大和土层薄,②③错误。故选B。
◎判读方法
读图流程
看分布 自下而上分布着季雨林、雨林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带、亚高山常绿革叶灌丛与草甸带
看缺失 缺失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和苔原带
看题目 判断山地垂直带谱及影响因素
◎具体方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具体方法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大部分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具体方法
5.根据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所示,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磨尖拓展
1.根据自然带数目及雪线海拔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数目________,雪线的海拔____________;背风坡降水少,自然带数目__________,雪线的海拔____________。
2.草原、荒漠地带的高山(某一高度)出现森林带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在某一高度,降水量达到_______的区域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祁连山的森林带)。
较高
较多
较低
较少
少—多—少
最大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