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节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节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2026届 高考第一轮复习
课程标准 知识体系框架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考情研判 1.命题特点:结合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移动的原因和影响;结合具体区域分析气压带、风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考查方式:以综合题为主,题目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要求较高,考查频率较高(2023年江苏卷T8~10,2023年海南卷T5~6)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成因: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3)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知识清点
副极地低压带
动力
副热带高压带
热力
考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原因:随⑤_____________的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太阳直射点
点睛之笔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幅度及其应用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位置可参照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与30° N的位置关系,如副热带高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被30°N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举例固法
◎案例1
(经典高考)读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C
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甲风带为东北信风带,其风向无明显季节变化;乙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其气流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丙风带为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南风;东南信风为大陆东岸带来充足水汽,使大陆西岸变得更加干燥。故选C。
第(2)题,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我国黄河流域降水丰富,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故选B。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图示区域位于非洲西部;东南信风带向北越过赤道
思维过程 (1)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地转偏向力影响→西南风
(2)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北半球夏季→黄河汛期→含沙量增大
◎探究
某水手的航海日志:“今天我们已经走到了北纬8°。前方海面出现了一道无边的云墙,我想这应该是风带与无风带的分隔区。这边的天气是阴天,过了这片云墙应该就是无风带了。”画出日志中的风带。(知识点深挖)
提示
◎原理规律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热力型成因 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压带
动力型成因 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压带
◎原理规律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原理规律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依据时间判断: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气压带、风带因北移而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气压带、风带因南移而位置偏南。
(2)依据关键气压带的纬度位置判断:主要看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后的位置特点,如下图所示:
(3)依据特殊的自然景观或现象判断:如地中海地区处于高温干燥时期,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
◎突围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向突围
(2023年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气压带的成因及在其控制下的降水特征分别为(  )。                
A.动力原因 少雨 B.动力原因 多雨
C.热力原因 少雨 D.热力原因 多雨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山林此时落叶满地 B.乙地是热带草原景观
C.乙地附近海域洋流是暖流 D.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
A
D
解析 第1题,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由热空气堆积下沉形成,属于动力原因;在其控制下,气候干燥少雨。故选A。
第2题,读图可知,由风向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完全位于30° N以北,此时为北半球夏季,结合海岸线可知,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山林郁郁葱葱;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景观广布;乙地附近海域洋流为寒流;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变化较小。故选D。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气压中心分布情况
(2)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⑥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⑦___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考点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知识清点
1月份 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中心①     (亚洲)高压切断了②_______________带
7月份 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③    ,形成的气压中心④    (亚洲)低压切断了⑤___________带
蒙古—西伯利亚
上升
副极地低压
印度
副热带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
高、低
2.季风环流
微思考
季风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案 不对。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⑧    季风 ⑨    季风
7月 ⑩    季风 __________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
东南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北
举例固法
◎案例2
(经典高考)“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回答(1)~(2)题。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概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月—次年1月
A
A
解析 第(1)题,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可知,北部沿海更靠近陆地环境,地表摩擦力大,风速较小,地面温度降温快且温度更低,因此①②正确。越南南部沿海的地势更低,③错误。南部洋面温度较高,蒸发量多,空气湿度更大,④错误。故选A。
第(2)题,由图中风向可知,越南沿海附近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说明该地东北信风有所减弱,西南季风还未到达,使得陆地冷气团得以向海洋移动,从而出现“克拉香天气”。最符合该特点的时间段为2—4月。故选A。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地区:越南沿海地区。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风向:偏东风
思维过程 雾天→风速小→地形阻挡→北部;雾天→水汽易冷凝→气温偏低→北部;偏北风→东北风偏转→冬季→风力弱→冬季转春季
◎探究
“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半年更为突出,可以说它是掌管我国东部降水的真正的“海上龙王”。这个“龙王”通过吹送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影响着我国东部的旱涝状况。(知识点深挖)
提示 夏季,海洋上降温慢,与同纬度大陆相比,气温低,形成高压。
(1)分析“东海龙王”出现的原因。
(2)分析“东海龙王”的分布范围。
提示 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东海龙王”——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原理规律
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北半球)
【拓展】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②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③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原理规律
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由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形成的。(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的;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突围 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考向突围
  (2023年辽宁葫芦岛期中)阿留申群岛属于火山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阿留申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气压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地理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阿留申群岛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
A.火山土肥沃,可种植高大的经济林木
B.沿海藻类丰富,养殖条件优越
C.受暖流影响,该地少雾
D.四季风力发电条件较好
D
◎突围 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考向突围
2.当阿留申群岛周围洋面出现低压中心时(  )。
A.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稀少
B.天山牧民在低海拔草场放牧
C.印度半岛沿岸盛行西南风
D.北京路灯熄灭时间不断推迟
B
解析 第1题,受极地东风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阿留申群岛上风力四季都很大,发电条件较好;风力强劲,温度低,不利于高大林木的生长;纬度高,气温低,藻类生长受抑制;受寒暖流交汇及极锋的影响,阿留申群岛雾多。故选D。
第2题,当阿留申群岛周围洋面出现低压中心时,为北半球冬季。天山附近的牧民充分利用草场,冬季在林带以下海拔较低的草场放牧,这里没有积雪覆盖,且温度相对较高;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草原地区正值夏季,降水多;印度半岛沿岸此时盛行东北季风;北京此时处于冬半年,但昼长不一定逐渐变短,路灯熄灭时间不一定不断推迟。故选B。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知识清点
气压带 对气候的影响
受低压带控制 盛行①     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受高压带控制 盛行②     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上升
下沉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降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④_____________   
从海洋吹向陆地 水汽充沛→降水⑤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陆地吹向海洋 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丰富
稀少
较多
报时雨: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某地(约8° S),几乎每天都要下两场准时的大雨:第一场是下午三点,第二场是下午五点半。人们将这种准时下的大雨,称为“报时雨”。(知识点补充)
拓展之窗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⑥___________。
(2)案例——地中海气候
①位置: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②气候成因及特征。
季节 成因 气候特征
夏季 受⑦     控制 炎热干燥
冬季 受⑧     控制 温和多雨
季节差异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4.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二、气候与自然景观
1.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气候类型不同导致⑨________________及其组合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案例
(1)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自然景观不同。
项目 撒哈拉沙漠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
气候 ⑩     气候 ________________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少雨 雨热同期
自然景观 _________地貌广布,河流稀少,植物耐旱且稀少,形成 ____________景观 河网密布,河流地貌广泛发育,植被繁茂,形成
    景观
水热条件
热带沙漠
亚热带季风
风沙
荒漠
常绿阔叶林
 (2)不同纬度地区,同一气候类型的不同时间,自然景观不同,以非洲热带草原气候为例。
5月中下旬 雨带北移,塞伦盖蒂地区进入干季,食草动物追随 __________北移至马萨伊马拉
10月前后 雨带南移,塞伦盖蒂地区重返湿季,食草动物回迁至塞伦盖蒂
降水
点睛之笔
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充足的阳光、丰富的热量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的形成;冬季温和的气温则有利于农作物越冬。
举例固法
◎案例1
(2023年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下图示意试验区位置。
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
答案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且持续时间长;植被茂密,林下植物富含油脂,易燃;多低龄次生林,树冠低,易受地面火情影响,加大火势。
解析 结合加泰罗尼亚地区区域背景,此地位于地中海西部,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夏季炎热干燥,且持续时间长,可燃物多。该地区森林茂密,地表枯枝落叶多,可燃物多;由材料“这些植物富含油脂”可知,林下植物易燃烧,增加野火发生概率。由材料“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可知,树冠低,易受地面火情影响,加大火势。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实验区位于地中海沿岸;森林茂密;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植物富含油脂
思维过程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被→提供易燃物;含油脂→易燃烧
◎探究
每年6—9月的非洲大陆上,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知识点深挖)
(1)你知道这里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提示 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2)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原理规律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受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信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3)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2.气候类型判断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全年最冷月均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热带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1—5月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500~2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全年降水量几乎为零 热带沙漠气候
0℃~15℃ 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0℃ 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考向突围
◎突围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3年辽宁葫芦岛二模)波斯湾地区降水量稀少,阿拉伯半岛一侧年降水总量不到125 mm,伊朗一侧275 mm,春夏季常有沙尘暴,能见度低,冬季多云雾。该地盛行一股名为夏马风的西北风,它是来自北极的极地急流向南移动遇到南方的亚热带暖气流时,在干燥冷锋间形成的吹向波斯湾国家的一股气流,其风力变化无常,春夏季节风频较高。下图示意夏马风风向。据此回答1~2题。
考向突围
◎突围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波斯湾地区春夏季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是(  )。
①该区域内荒漠化土地面积大 ②降水少,植被少,土质疏松 ③夏马风持续时间长,风力大 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波斯湾北部地区冬季云雾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多风沙,凝结核充足 ②波斯湾北部山区的抬升作用
③河流为云雾形成提供大量水汽 ④盛行风挟带水汽吹向波斯湾北部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A
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当地盛行一股名为夏马风的西北风,夏马风持续时间长且风频较高,主要发生在春夏季,③正确;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植被稀疏,多沙漠戈壁,土质疏松,且沙漠面积广大,为沙尘暴提供了沙源,①②正确;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沙尘暴发生缺乏动力,因此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不是沙尘暴多发的原因,④错误。故选A。
第2题,冬季波斯湾地区受南移的西风的影响,从大西洋来的西南风带来大量水汽,这些水汽又受到北部山脉的抬升作用,冷却凝结成云,加之冬季夜晚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凝结成雾,因此波斯湾北部地区冬季云雾多,②④正确;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①错误;河流提供水汽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错误。故选B。
主观题思路导引 3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比较
一般来说,我们描述或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基本上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来考虑。气候方面主要考虑气温高低及温差大小,降水方面主要考虑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另外,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要考虑光照或者大风等。
◎解题建模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
◎典例导引
 (2023年浙江卷1月)下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
答案 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
解析 读图可知,察尔汗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小,全年蒸发量大,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少,夏雨稍多;夏季气温在20 ℃左右,冬季气温在-10 ℃左右,气温年较差大。
设问解构
说出 限定答题方向为“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 根据图例从蒸发量、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方面描述
◎答题思路
1.气温特征描述
2.降水特征描述
◎答题思路
3.气候特征描述
特征 描述方向 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 “恒温”型 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
“变温”型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温带: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 年雨型 月降水量在50mm以上 终年多雨
少雨型 月降水量30~50mm 终年少雨
月降水量在30mm以下 终年干燥
夏雨型 夏季至少有三个月降水量达到100mm及以上 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冬雨型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实战用模
(2023年北京北大附中三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魁北克的气候特征。
答案 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较大,季节差异较小。
解析 读图可知,魁北克夏季最高月均温16 ℃,气候凉爽,冬季最低月均温-15 ℃,气候寒冷,气温年较差大;降水总量较大,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季节变化小。
磨尖课 4 图标技能·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经典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典例导引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有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解析 读图可知,在美国西部地区,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减,降水量等值线密集,降水的空间差异较大。原因:西部地区为高大山脉,呈南北走向,阻挡了太平洋的水汽深入,山地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而山地东侧即美国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所以西部地区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且降水的空间差异大。
【基本概念】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年雨量又称年降水量,是一年中每月降水量的总和。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人们常用年降水量来描述某地气候,并用等降水量线来划分各类干湿区域。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的地区,就是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 mm的地区,就是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 mm的地区,就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的地区,就是干旱地区。
◎判读方法
读图流程
看区域 示意图表示的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情况
看数值 一是看数值的变化,二是看等降水量线的疏密情况
看题目 限定词是“美国西部”;空间分布的描述主要从方位和空间差异等角度说明;其成因可结合大气环流和地形分析
◎具体方法
1.判读数值大小及递变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述延伸方向
(1)若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2)若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若等降水量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大气环流)。
◎具体方法
3.观察形状变化
(1)若等降水量线闭合,则闭合区内可能为多雨中心,也可能是少雨中心。
(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平原或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磨尖拓展
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1)降水的形成条件
一是有充足的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达到饱和与过饱和,即大气__________;
三是有充足的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1)水汽 水汽 降温 凝结核
(2)影响因素
①影响空气中水汽多少的因素
答案 提示:海陆位置 风向 平行 垂直 平原 盆地、谷地 暖流 地面状况(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_______  沿海水汽充足 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_______    从海洋吹来的风(夏季风)或从陆地吹来的风经过海洋等较大的水面带来水汽 从陆地吹来的风(冬季风)水汽少
山脉走向 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    ,有利于水汽深入 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    ,阻挡水汽深入
地形类型     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     地形封闭,高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
洋流     上空水汽充足 寒流上空水汽少
_______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 植被破坏严重,地表以沙土为主
②影响空气降温的因素

③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有充足的凝结核,故在分析形成降水的条件时一般不考虑凝结核多少的因素。但是大气的污染程度增加会使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加。
答案 提示:下沉升温 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反气旋 背风坡(从上到下)
气压带 受低气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容易凝结 受高气压带控制,空气    ,水汽不易凝结
风带 西风带由低纬吹向高纬,空气降温,水汽容易凝结     、    由高纬吹向低纬,空气升温,水汽不易凝结
天气系统 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     空气下沉升温
地形类型 山地迎风坡空气抬升降温 山地    空气下沉升温
下垫面状况 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海面)、寒暖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多雾)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地区;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