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8节大气运动(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8节大气运动(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026届 高考第一轮复习
课程标准 知识体系框架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考情研判 1.命题特点:结合材料,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南、北半球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风向差异,学会分析区域多风的原因。 2.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为辅,题目灵活性强,考查频率较高(2023年江苏卷T11~12,2023年山东卷T17,2023年湖北卷T13~15,2023年浙江卷T24~25) 一、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①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1)A地接受热量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②_____________,形成③___________气压区;D处空气聚积,密度④________,形成⑤__________气压区。
(2)B、C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⑥____________,形成⑦___________气压区;E、F处空气密度⑧_________,形成⑨_________气压区。
(3)水平运动:在近地面,空气由气压高的⑩__________地流向气压低的 ________地;高空,空气由气压高的 ____地流向 ______地。
知识清点
冷热不均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B、C
A
D
E、F
考点1 热力环流
点睛之笔
知识清点
1.任何一地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降低。
2.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前提是在同一水平面上,不是同一水平面,这个说法不成立。
3.教材热力环流图上标注的“高压”“低压”,都是在同一水平面上,与周围地点相比较而言的。(知识点补充)
微思考
室内空调多布置在高处,而暖气片则在低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 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流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温升高。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使室内热空气相对向上升浮,空气的自然循环会使室内温度均衡。
举例固法
◎案例1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 km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C
D
举例固法
◎案例1
(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气压梯度力大
B.北高南低,气压梯度力小
C.南高北低,气压梯度力大
D.南高北低,气压梯度力小
B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①1时风向:东风转为东北风。7时风向:一直为东北风。13时风向:南风转为东北风。19时风向: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②该日该市500~1 000 m高度以偏北风为主,风力以2级为主
思维过程 (1)氦气球在1000m高度以下先向北飘→近地面为偏南风;然后转向西南→在500m应为东北风→对应地面时间13时
(2)海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1km高度以下先向北飘→偏南风
(3)某日海陆风明显→盛行风较弱→气压梯度力较小;图中500m以上主要吹偏北风→气压北高南低
解析 第(1)题,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气球被释放后在垂直方向上会向上飘,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飘,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气球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其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方。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1时、7时、19时与该风向不对应。故选C。
第(2)题,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区,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两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区,海洋气温低,为高压区,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从东、南两方向吹向陆地。综上所述,可推断陆地总体在海洋的西北方向。故选D。
第(3)题,材料中信息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力较弱,若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可知,在高空500 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选B。
◎探究
北方地区冬季,开门时坐在教室门口的同学常会感到腿部尤其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原因。(知识点探究)
提示 采暖季节,教室内外冷热差异明显。教室外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较高,教室内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导致近地面教室外(高压区)的冷空气流向教室内(低压区),门口同学腿部冷感明显。
◎原理规律
1.热力环流的形成
◎原理规律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原理规律
(2)山谷风
形成 白天山坡比山谷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山谷同高度的自由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升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在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原理规律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及城市热力环流内,而将卫星城布置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学科思维
 尺度思维
尺度思维分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个维度。
尺度不同,分析的详略程度不同,地理事物表现出的特征也就不同。通常情况下,大尺度范围内看待地理事物,要从全局着眼,分析其在大背景条件下的地位、价值及凸显的差异性特征,得出的结论较为宏观,概括性和普适性较强。而在小尺度范围内分析地理事物时,更加注重描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要素自身凸显的重要作用。
夏季大陆增温快,形成热低压,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这就是季风的基本原理。时间尺度是一年,空间尺度是大陆与海洋。而海陆风的时间尺度是一天,空间尺度是滨海的小区域,形成海陆风的前提条件是大尺度上气压场比较稳定。
◎突围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考向突围
(2023年辽宁大连二模)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下图为某滨海城市夏季海陆风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时(  )。
A.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 B.国际标准时间为16时
C.为市区日气温最低时 D.为市区日气温最高时
2.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  )。
A.较暖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B.较凉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C.较暖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D.较凉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B
D
解析 第1题,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相较于郊区温度更高的现象,当郊区气温高于城市中心区时,不会产生热岛效应;热岛强度最高时,热岛效应最强,由图可知,0时(北京时间)热岛强度最大,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16时;市区日气温最低时应为日出前后,市区日气温最高时为14时左右,都不是0时。故选B。
第2题,白天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低于非海陆风日,其原因是白天海洋增温慢,相对于陆地温度低,较凉的海风吹向陆地城市,有效降低了城市温度,使得白天城市与郊区的温差减小,热岛强度小。故选D。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考点2 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清点
水平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②     指向③___________     与④   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⑤____________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疏则⑥____  ,密则⑦  _____) 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纬度的升高而⑧_______________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高压
低压
风向
相反


增大
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
平行
类型 受力情况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⑨   
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⑩   
点睛之笔
高空风向:随着海拔的升高,摩擦力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减小,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斜交
举例固法
◎案例2
(2022年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答案 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则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据此即可画出风向。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地阻挡冷空气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解法指导 信息提取 图中有等压线、F1、F2、F3等信息
思维过程 风向与摩擦力相反→结合示意图判断出F1、F2、F3表示的力;山脉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力、改变风向
摩擦力大小对风向和等压线夹角有何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提示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摩擦力减小,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来越小。
◎探究
◎原理规律
1.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距高压远近 距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风力大;距地面近,摩擦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阻力小,风力大
地形因素 阻挡:风向与山脉走向垂直,风力小;地势起伏大,风力小。加强:迎风坡,风力大;地形平坦,阻挡小,风力大;山谷口、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
◎原理规律
2.风向的呈现形式
(1)风矢图
由风矢杆和风速羽组成,风矢杆指示风的方向,风速羽表示风力大小。
(2)风向玫瑰图
①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向,在各方向线上按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线段连接所成的闭合折线图形。
②图(a)为风频风速玫瑰图,既反映每一方向上的风频大小(线段的长度),又反映这一方向上的平均风速(线段末段的风羽多少);图(b)、图(c)为无量化的风向玫瑰简易图,各方向上线段的长短表示风频的相对大小。
◎原理规律
3.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偏转方向。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即示意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近地面):
◎原理规律
4.常见风的应用
 
类型 概念 影响
离岸风 沿海岸或湖岸地区,由陆地吹向水域的风 离岸风会将近岸水域表层温暖海水(湖水)吹离,水位降低,深层冷海(湖)水上泛补给,从而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
向岸风 沿海岸或湖岸地区,由水域吹向陆地的风,海上(湖上)较重的冷空气推动陆地较轻的热空气形成向岸风。随着陆地温度的升高,向岸风会更加显著 向岸风会给沿岸陆地带来大量水汽,有利于调节沿岸陆地的温度和湿度
狭谷风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狭窄空间时,空气由于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狭窄的空间,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慢。因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被称为峡谷风 降温、吹散雾霾;利用增大的风速开发风能;引起强沙尘暴天气;掀翻列车;等
焚风 沿着山坡背风坡向山脚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焚风吹来时,气温迅速升高(每下降100m,气温增加0.6℃),空气湿度急剧减小 焚风效应会促使作物早熟,强大的焚风可能造成森林火灾和农作物减产
◎突围 风向的判断
考向突围
  (2023年河北部分学校联考)研究人员通常用气球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高空气象站,某年11月份释放的探空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移动数据(图中坐标表示水平方位,每两个点位间的观测间隔时间相等)。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水平气压梯度力平均值最大的区间在(  )。
A.2.01~3.82 km B.3.82~6.00 km
C.6.00~8.03 km D.8.03~9.76 km
C
B
解析 第1题,由探空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移动数据可以看出,气球一直在向东北方移动,故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故选C。
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平均值最大,即风力最大,气球在相同时间内位移更远。读图可知,3.82~6.00 km间隔最大。故选B。
培优课 2 素养探究·湖陆风
◎情境素材
湖陆风包括湖风和陆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其影响范围小,易受背景风(如当地盛行风)的干扰。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受湖陆风影响较明显。多年观测发现,该地冬季湖陆风较弱。近些年,岳阳市城市建成面积扩张,当前建成面积比40年前城区扩大了十几倍。下面两幅图中,上图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的位置,下图示意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拓展探究
(1)据图判断岳阳市该日由陆风变为湖风转换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依据。(地理实践力)
答案 10时—11时。依据:此时湿度存在一个明显的由小到大的变化。
(2)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岳阳市冬季湖陆风较弱的原因。(综合思维)
答案 冬季风(背景风)强,干扰了湖陆风,湖陆风势力较弱;冬季洞庭湖面积小,湖陆温差小。
(3)说明岳阳市大规模城市建设对该地湖风和陆风强弱产生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答案 在湖边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