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4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4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他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生践行着“天下为公”,本课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故事仍在继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课标: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武 昌 起 义
壹·武昌起义
1
背景
材料一: 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1901至109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壹·武昌起义
2
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 ,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清政府下令镇压。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1911年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
壹·武昌起义
2
起义过程
阅读教材P52-53,梳理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
时间 主要力量
过程 结果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
壹·武昌起义
2
起义过程
阅读教材P52-53,梳理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
1911年
1911年11月下旬
各省响应,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1911.10.9
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1911.10.10
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
谋划起义
计划泄露
士兵首义
三镇胜利
1911.10.10
取得胜利
1911.10.11
成立湖北军政府
壹·武昌起义
3
结果
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
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
汉口
汉阳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贰·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中华民国建立
自主阅读教材P54,梳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概况。
时间 地点
总统 副总统
纪年 机构 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黎元洪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公元n年-1911=民国y年(n<1949)
纪年方式:民国纪年
公元1945年是民国多少年?
民国34年
贰·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颁布《临时约法》
1912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 摘编自陈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现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发现场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贰·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颁布《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3.11孙中山主持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的民国政府中央权力运行示意图
责任内阁制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贰·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颁布《临时约法》
目的:
性质:
意义:
局限:
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依旧巍然挺立,为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共和,湖北军政府与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进行了交涉。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
袁世凯窃取过程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第一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第二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第三步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
袁世凯窃取过程
然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国务总理 唐绍仪 北洋派系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北洋派系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内务总长 赵秉钧 北洋派系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陆军总长 段祺瑞 北洋派系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同盟会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北洋派系 交通总长 施肇基 无党派
财政总长 熊希龄 亲袁立宪派 南京留守 黄兴 同盟会
御用内阁
面对这种情况,同盟会会如何应对?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
袁世凯窃取过程
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筹划组织责任内阁
发动“二次革命”
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制造“宋教仁案”
袁世凯独裁准备
革命党民主抗争
阅读教材相关事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过哪些措施?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
袁世凯窃取过程
被迫重用
帝国主义列强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施压
妥协退让
逼宫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清政府
立宪派和旧官僚
◎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主要的原因)。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袁世凯北洋新军实力强
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国成功?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
二次革命
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国成功?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1913年
孙中山、黄兴
宋教仁案
袁世凯专制独裁。
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这次革命保卫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为“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轻易地镇压下去,这使袁得意忘形,私欲无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临时大总统头衔,而渴望担任终身正式总统,以为最终称帝的目标做准备。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
二次革命
阅读材料分析二次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
“赣省独立,总理(孙中山)电令粤省同举,胡都督认为时机未至;电令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材料二
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
材料三
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
革命派力量涣散
双方力量悬殊
列强支持袁世凯
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3
评价
合本课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启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chái)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1.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2.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说明理由。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他还有什么遗憾?
启示: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历史意义①—③
+
局限性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同点 领导派别
主张/指导思想
意义
相同点 背景 目的 领导阶级 结果 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课堂小结
中华民国的
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时间、主力、经过
意义
武昌起义
背景
经济;思想;组织;军事
政治;思想;性质
建立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