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新城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新城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南平三中、新城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化学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 I 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
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
2.空气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3.下列选项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自来水、牛奶 B. 澄清石灰水、液氧 C. 加碘盐、糖水 D. 碳酸氢铵、水
4.下列变化过程中,均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①食物腐烂②金属锈蚀③动植物呼吸④“铜绿”分解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以下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加热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 关于常见物质的性质与使用或贮存关联错误的是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B. 石墨为灰黑色质软固体,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金刚石非常坚硬,可作用于切割玻璃 D.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防腐 B.稀有气体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固定不变 D.化工生产行业中,氮气是生产氮肥的重要原料
8. 硼纤维是将硼沉积到金属丝表面形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硼(B)可由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H2)在 1200℃~1300℃时反应制得,同时生成氯化氢(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硼纤维具有耐热性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该制硼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9. 图1是探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图2为改进实验,直玻璃管上下分别塞有两团滴加酚酞溶液的棉花,弯管处滴加少量浓氨水,用橡皮帽封闭管口。棉花a先变红色,b后变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甲烧杯中液体变红
B.两实验均说明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C.图2比图1的实验更节约药品、更环保
D.图2实验说明挥发出的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10. 蜡烛(足量)在如图3所示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
化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实验中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可以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题包含8道题,共70分)
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O2),并放出大量的热。O3的氧化能力比O2强得多。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臭氧(O3)的物理性质: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_______的现象。
(3)臭氧转化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能量转化方式主要为化学能→_____。
12. (6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探究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加入明矾,它可使悬浮颗粒发生凝聚而______。
②杀菌消毒过程是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净化天然水。
如上图用塑料瓶、蓬松棉、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等物品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主要净水物质①活性炭 ②小卵石 ③石英砂,水流经它们的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其中活性炭在净水中的作用是_______。
(3)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你的做法是_______。
(13分)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图5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打开玻璃管的尖嘴,如何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_______。
(2)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点燃时,发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_______。(“较纯”或“不纯”)。氢气燃烧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
(3)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其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
图5和图6所示实验,都说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14. (10分)性质活泼的氧气
(1)实验一:木炭在图______(填“①”或“②”)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铁丝底部系一根火柴,目的_______。图⑤集气瓶中没有存留少量水,其后果可能是_______。铁丝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_______。
15.(9分)兴趣小组同学们建构思维模型(如图甲),运用该模型进行潜水员所用呼吸气“混合物中氧气含量(体积分数)的测定”的探究:
【探究一】分离转移
(1)已知在1.01×105Pa,氧气沸点为-183℃,氮气沸点为-196℃。将空气除尘、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通过低温压缩获得液态空气,控制温度升温,_______先汽化(填“液态氮”或“液态氧”)。
【探究二】反应转化
(2)按图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其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
(3)同学设计丙装置测定某种潜水员呼吸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量筒中导管排开水的体积忽略不计)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使白磷露出水面后,关闭止水夹a和b。测得集气瓶A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
④用凸透镜聚光,白磷燃烧,观察现象。
⑤待白磷熄灭并_______,打开止水夹b。B中的水倒吸进入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
⑥通过实验数据,小组同学计算潜水员呼吸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用V1和V2表示)。
16.(14分)同学对氧气制取实验进行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制取氧气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
(2)实验室常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选择用装置E收集氧气,利用氧气_______、_______的性质。若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分析可能原因_______。(填选项)
A.收集前,集气瓶未装满水
B.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水
C.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3)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项目二:自制制氧装置
(4)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可产生H2O2,进而制得O2。实验小组利用用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如上图)制取O2。该装置使用注射器的优点_______;II中水的作用除可以过滤杂质提纯氧气外,还可以_______。(填选项)
A.降低吸入氧气的温度 B.观察氧气生成速率 C.加快氧气生成速率
17.(12分)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同学们对催化剂展开探究。
实验探究一:比较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
(1)压强传感器可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2)动、植物细胞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操作】
(3)①连接仪器,向上拉动注射器到一定位置,松开手后,观察到_______,装置气密性好。
②在27.8℃,100.7kPa时,不加任何植物碎末(空白)于集气瓶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上图所示),通过针筒向集气瓶加入2mL3%过氧化氢溶液,采集数据,获得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1。
③同样条件下,取上海青杆碎末、上海青叶碎末2.0g(碎末大小等一样)于集气瓶中,重复实验②,获得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2和3。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论】
(4)写出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
(5)对比上图中曲线____和曲线____,说明上海青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反应速率。
【交流反思】
(6)线3中200s前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
(7)对比图中曲线:其他条件相同时,同一时间,_______(填“上海青叶”或“上海青杆”)对过氧化氢溶液制氧的催化效果最好。
实验探究二: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进行实验】
在30.2℃,压强 100.5kPa时,选择质量分别为1g、2g、3g的上海青叶碎末于集气瓶中,重复实验②,获得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8)由上图可知,t1秒时,上海青叶用量为_______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最快;图中三条曲线最终将重合在一起,其理由是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