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树立法治观念(21张ppt+视频素材)【2025秋新教材】2025-2026学年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树立法治观念(21张ppt+视频素材)【2025秋新教材】2025-2026学年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单元教材解读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4.2 遵守规则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1 树立法治观念
6.2 学会依法办事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单元目标:本单元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题,主要让同学们明确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知道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要学习并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1 文明有礼
5.3 友善待人
5.2 诚实守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通过
新课导入
为什么要制定出台一部法治宣传教育法?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树立法治观念。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1 树立法治观念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1.政治认同: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树立对法治信仰和尊崇。
2.道德修养:崇尚美德,将守法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提升道德判断力。
3.健全人格:形成理性守法的人格,学会用法律方式处理问题,增强对法律的内心认同。
4.责任意识:主动学习法律,敬畏和信仰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提高建设法治社会的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及做法。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




1.法律的含义、要求?
2.法治观念的含义?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探究: 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案件涉及到哪些法律?给你哪些警示?
2025年2月24日凌晨,两名17岁男子唐某、吴某在上海海底捞门店包间内,醉酒后向火锅内小便并拍摄视频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对二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3月12日,海底捞再次发布声明称,针对2月24日至 3月8日期间在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堂食消费的4109单顾客,将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法院一审判决唐某、吴某及其父母赔偿海底捞220万元,并责令公开致歉。
1.法律的内涵和要求?
①内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 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结合该事件说说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2025年7月20日,甘肃省委省政府调查组通报,针对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违规添加含铅工业颜料制作食品,导致247名幼儿及28名教职员工血铅异常事件,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批捕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等6人,并立案侦查后厨人员;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管失职的17名公职人员立案审查,其中10名官员被问责。同时,政府设立专项赔偿基金,为所有血铅异常幼儿提供免费治疗,并承诺长期健康追踪至成年。
法律权威源于人民信仰:园长明知工业颜料有毒且存在安全替代品,仍为“招生吸引力”故意违法,反映其内心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与信仰,导致规则失守。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法治观念的表现及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①法治观念的表现:
②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余华英共涉及17名儿童,其中5个家庭被一次性拐走2名儿童。导致12个家庭骨肉分离,部分父母因长期寻子无果抑郁而终,5对兄弟或兄妹被拐走后无法相认。2023年9月,余华英因拐卖11名儿童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探究: 树立法治观念
余华英最终面临的法律后果,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
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拐卖儿童罪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是拐卖儿童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敬畏和信仰法律。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探究与分享
模拟法庭
法律知识竞赛
法律辩论赛
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①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
②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马克·吐温的故事
两位乘客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位乘客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
探究与分享
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容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嚣张,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位乘客行为的看法。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遵守交通规则
杜绝餐饮浪费
做好垃圾分类
树立法治观念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
读物等
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等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规则,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学习基本法律常识,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遵守规则、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树立法治观念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法律
重要性
要求
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评价准绳
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
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敬畏和信仰法律
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课堂小结:
1.2025年4月18日,D2404次列车准备发出时,一名女子因同行人还未上车,强行用身体阻挡列车关门发车,全然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直到她的同行者赶到,才离开车门。事发后,深圳铁路公安处立即开展工作,最终,铁路警方依法对该女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这警示我们( )
①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②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加强自律
③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④应增强平等意识,坚决抵制不平等行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C
课堂练习
2.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倚仗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青少年( )
①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
②要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
③敬畏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规则
④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A
课堂练习
3.“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
A.法律可以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B.法治时代只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
C.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
D.遵守社会规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C
课堂练习
4.2025年“3·15”晚会曝光了“冷冻虾仁加工中超量添加保水剂”,“用廉价木薯粉条冒充红薯粉条”等现象。有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因为某些商家缺乏法治观念。对此,你想对商家说( )
①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②学好法律,提升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③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④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5.某市一名男子在火车站候车室内因购票问题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该男子情绪激动并大声辱骂工作人员,推搡围观群众,导致候车室秩序混乱,影响了其他旅客的正常出行。警方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将其控制并带离。该男子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1)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该男子行为的看法。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从身边小事做起,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该男子缺乏法治意识。该男子应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练习
6.【以案说法】中学生常某某(16周岁)因琐事与侯某某发生矛盾,伙同刘某某(15周岁)在学校厕所对侯某某(16周岁)进行殴打,造成恶劣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常某某、刘某某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决定,责令监护人对该二人严加管教。
这一案例给我们哪些警示
【参考答案】①(道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不可违,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②(做法)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