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共圆中国梦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共圆中国梦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8.2共圆中国梦 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规划
主题名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自信中国人,共圆中国梦。
(二)主题概述:
本单元从和谐与梦想的内在联系出发,明确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和现实行动;做自信中国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条件和必然结果。中华一家亲,圆梦路上,我们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
第七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有“我和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第八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有“我和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
(三)主题学情分析:
(1)已有的认知基础: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并且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等问题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能够从爱国情感出发,反对分裂、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阴谋颠覆国家的行为。学生基本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台湾问题的史实,对实现祖国统一有着殷切的期盼。
(2)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①部分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对较弱,对于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民族团结的思考不够深入。
②大多数学生缺少相关生活经验,对反对分裂的迫切性、必要性认识不够。
③部分学生对香港、澳门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两岸统一等问题关注度不高。
④大多数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思想新战略了解不多。
【对策】①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与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教学中注重激情、明理和导行的结合。例如,可引导学生思考在学校中,如何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习俗,与他们和谐相处等。
②在教学中用一些时政材料,如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经济保持繁荣稳定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③在教学中,努力使知识生活化,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尤其是其中的设问,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分享中提高认识。
④运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联系生活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活动中遇到疑问时及时请老师点拨、引导,以利于自己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将主题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将情景教学法和讲授式教学相结合。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材料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
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理解全面小康包含的内容;全面把握民族复兴梦;知道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道德修养】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增强爱国情感;通过对民族复兴梦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树立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法治观念】
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够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培养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
【健全人格】
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自觉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了解自信中国人的特点和自信的源泉,自觉做一个追梦人。
【责任意识】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自觉为反对分裂做贡献;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努力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单元评价建议:
学习态度 1.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创意,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或行动。
2.能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分享小组合作成果。
3.在小组合作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4.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具体的思考与分享任务,效果良好。
学习程度 知识获取 1.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理解全面小康包含的内容;全面把握民族复兴梦;知道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
2.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
3.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够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学习能力 1.通过对民族复兴梦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2.培养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努力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价值观念 1.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知道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树立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素养达成 政治 认同 通过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和方针,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 增强爱国之情,懂得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道德修养”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 能辨别和判断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责任意识 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二、具体课时设计:
8.2共圆中国梦
1.新课程标准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政治认同”,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2.课时教材分析
《共圆中国梦》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的第八课第二框内容,在第八课第一框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以及实现中国梦的蓝图,本节课主要是来学习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和做自信中国人。本课教学是全书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学生正确理解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懂得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是全书教学内容的落脚点。
3.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已经了解到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能够感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良好大环境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学生直观的感知并不缺乏,但对学科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实现“中国梦”?
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做自信中国人的胸怀。
5.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观看阅兵片段材料,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
(2)健全人格:通过对比1949年和2025年阅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3)责任意识:通过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相结合,明确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6.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九三阅兵为核心脉络,串联起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逻辑关联。通过对比1949年与2025年阅兵装备差异、分析中国文化出海与品牌崛起案例,结合小组讨论与师生互动,逐步引导学生明确中国自信的根源、自信中国人的三大表现,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国家与个人路径。最后以制定个人规划为落脚点,让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深化对民族复兴的认知,激发爱国情怀与青春奋斗意识,达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展示材料。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一部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让我们一起通过“阅兵背后的故事”学习“共圆中国梦”。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相关材料,结合“阅兵背后的故事”,引导受众直观感受九三阅兵展现的国威军威,重温历史、感悟民族精神。以历史对话激发情感共鸣,助力受众深刻理解民族复兴内涵,树立“共圆中国梦”的信念,传承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责任感。
(2)自主学习:
(3)新课讲授
环节一:从九三阅兵看如何实现中国梦?
议学情境: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
参阅的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了我军体系作战能力。空中梯队、装备方队等都充分展示了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军队的精神风貌和建设成就。
议一议: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有力支撑,看到这样的国之重器与国防实力,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信心吗?
学生:有信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总结:1.实现中国梦的原因?P113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议学情境:展示材料
从1949年阅兵到2025年大阅兵,从“万国牌”到100%国产化,
这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议学材料:1949年大阅兵,万国牌凑出来的大阅兵
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次阅兵,海陆空三军部队一共16400多名官兵接受了检阅,整个阅兵仪式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尽管第一次阅兵分为海军、陆军、空军三个军种,但海军部队根本没有军舰,士兵们只是拿着“八一”军旗,缓缓地通过天安门主席台。而陆军部队所持有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轻重武器装备多达110多种、82种口径,这些武器产自世界24个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被称为“万国牌”。
更为可怜的是空军,当时中国并没有生产飞机的能力,接受检阅的空军飞机,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数量只有可怜的17架。
因飞机数量有限,周总理亲自下令:“飞两遍。”
2025年大阅兵,再看依然震撼
今年的大阅兵,我们不仅展示了传统的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4支军种,还有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
在武器装备中,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包括国之重器东风61、东风5C,巨浪3等等。展示的飞机不仅有歼-20、运-20、轰-6K等明星机型,还有各种型号的预警机,我们的飞机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
此次阅兵,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高达84%,国产化率更是达到了100%。
今天的中国,已经无畏世界上任何强国!
议一议:从1949年开国大典“万国牌”装备凑齐的阅兵,到如今新型武器装备体系化亮相的现代化阅兵,76年的跨越见证了我国军事实力与综合实力的历史性跃升。
请小组合作讨论: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深入探寻这一巨变背后的发展秘诀。
学生:国家角度:党的领导、新发展理念、政策支持、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四个全面...
个人角度:爱国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
教师总结:2.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层面: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②走中国道路
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P114
③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115
④凝聚中国力量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P115
个人层面: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为什么)
①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②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1949与2025年阅兵装备差异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探寻巨变秘诀。结合教师总结,从国家(党的领导、中国道路等)与个人(奋斗、创新等)层面,帮助学生理解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深化对国家发展的认知,激发爱国情怀与奋斗意识,助力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征程。
过渡语:从1949年“万国牌”装备的窘迫,到如今100%国产化的国之重器亮相阅兵场,中国发展的每一步跨越,都藏着自信的密码。这份自信,源于国家在党的领导下走出的特色道路,源于无数人实干铸就的发展底气。那从这些发展印记里,我们该如何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答案。
环节二:从中国发展悟如何做自信中国人?
议学情境:
议一议:
①你从网友的评论中感悟到什么?
②为何我们作为中国人越来越自信?
教师总结: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原因P116
议学任务:
材料一:台湾同胞:“震撼、自豪、信心”是观礼九三阅兵后我心中的关键词。震撼,是震撼于祖国国防力量的跃升;自豪,是自豪于五星红旗升起时全场唱响国歌的民族凝聚力;信心,是信心于整个阅兵仪式展现出的组织力、科技力和执行力。
材料二:从《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强势圈粉,晋升为世界级“爆款”;到《庆余年》第二季于迪士尼旗下主流媒体平台大放异彩;再到微短剧在东南亚社交媒体掀起狂潮……不经意间,中国网络文化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重塑着世界对东方文明的固有认知。
材料三:从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到Labubu,中国品牌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设计灵感以及融通中外的情感价值,赢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青睐,给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也从'MadeinChina'到'Wow,China!'!
议一议: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自信中国人的哪些表现?
教师总结:
3.自信中国人的表现P117
对国家有认同:
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对文化有底气:
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对发展有信心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新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议学情境:在现场观看阅兵后,中阿卫视伊拉克籍记者方浩明表示,很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尤其是看到最后放飞鸽子、气球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不停地哭”。
九三阅兵的先进装备,不是一天造出来的;中国的发展,也不是靠“喊口号”实现的——方浩明看到的“中国奋斗”,正是无数普通人的“脚踏实地”。对我们学生来说,“奋斗”就是做好眼前的事。
议一议:那我们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自信中国人呢?
教师总结:(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阅兵观礼感受、文化产品出海、中国品牌崛起等材料,引导学生探讨中国自信的原因与表现,结合教师总结明确自信中国人的核心内涵。再以记者视角及奋斗话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践行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自信观,增强“四个自信”,培养理性心态与实干精神,助力成长为合格的自信中国人。
过渡语:从九三阅兵展现的国防实力跃升,到中国文化、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时代正以昂扬姿态迈向民族复兴新征程。这既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指明了方向。那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我们该如何找准定位、提升自我,与时代同频共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思考个人成长的路径。
环节三:从时代发展方向思个人如何成长?
【议学延伸】九三阅兵的钢铁洪流,不仅定格了国家捍卫和平、追逐梦想的坚定姿态,更让我们看清:中国梦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汇聚而成。
从“十四五”规划聚焦的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国家的发展蓝图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学生,
请你制定个人规划,将个人发展规划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让青春的脚步踩在民族复兴的鼓点上。
设计意图:以九三阅兵体现的“中国梦汇聚个人梦”为切入点,结合“十四五”规划、中国式现代化等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规划。旨在让学生明确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的紧密关联,将青春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征程,树立与时代同向的发展目标,培养责任担当,助力其成长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九三阅兵这条主线,一起回顾了国家从1949年“万国牌”装备阅兵到如今100%国产化装备亮相的巨大跨越,也通过文化出海、中国品牌崛起的案例,读懂了中国自信的根源——是党的领导、中国道路,更是无数中国人的实干与奋斗。我们还明确了自信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也清楚了实现中国梦,国家要统筹布局,我们个人更要脚踏实地。最后大家尝试制定的个人规划,让我看到你们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意识。希望课后大家能继续完善规划,把今天的思考转化为行动,在民族复兴的路上,跑出我们这代人的精彩!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优势在于以阅兵这一鲜活情境为载体,串联多维度材料,通过议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联,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但存在不足:小组讨论时部分内向学生参与度较低,未能充分表达观点;个人规划环节指导较宽泛,未针对不同学生兴趣、特长提供个性化建议。后续需优化分组方式,增加小组内轮值发言机制,并设计分层指导方案,让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提升课堂实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