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家的意味一、课程标准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二、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这一框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家的含义;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家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家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传承优良家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三、学情分析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七年级学生对家庭的结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践行家庭传统美德的能力,但尚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不同家庭结构确立的依据,不能准确认识家风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厘清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的作用,能够传承优良家风,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家国情怀。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家风的传承五、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习近平的家庭故事”,认识到“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道德修养:通过“说我家”,体会亲情的温暖,树立珍视家庭、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健全人格:通过“说我家”,体会家人对我们的爱与付出,学会在家庭关系中表达情感、承担责任,提升处理家庭小事的能力,培养感恩、担当的健全人格。责任意识:通过《南京照相馆》相关视频,认识到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实际行动传承优良家风,增强家庭责任感。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片段,这段内容来自电影《何以为家》,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多留意一个问题——视频里的“家”,给人带来了什么?好,现在开始播放视频。师:视频看完了,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有没有同学愿意先分享一下?就用1-2句话说说,你觉得视频里的家带来了什么?来,第三排穿蓝色衣服的同学,你来说说。生:我觉得视频里的家能让人感到安心,就算遇到困难,有家在就有依靠。师:说得特别好!“安心”“依靠”这两个词精准抓住了家的核心感觉。其实不只是视频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家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家”这个话题,探寻《家的意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家的意味”)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子议题一:识“家”——“小桥流水人家”(10分钟)师:想要读懂“家的意味”,首先得先认清“家是什么”。PPT上给大家展示了几句关于“家”的说法,大家先花1分钟默读一下,结合自己的生活想想,这些说法有没有戳中你对“家”的认知?师:好,时间到。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活动——“以家为开头组句”,就像PPT里“我的家在某省某市”这样,把你心里对“家”的理解说出来。咱们用“开火车”的方式,从王梓萱同学开始,依次往后说,每个人都要参与哦。(学生依次组句,过程中教师适时点头肯定,如“这个表述很真实”“能感受到你对家的感情”)师:大家说得都特别真诚,能看出每个人心里的“家”都有独特的样子。那有个观点想跟大家辨析一下:有人说“家庭就是一座房子”,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可以和同桌先交流1分钟,之后我们请代表发言。师:好,交流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看法?第二小组代表,你们来谈谈。生:我们小组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房子只是一个住所,要是房子里没有家人、没有关爱,就不能算真正的家。师:太准确了!其实“家”的核心从来不是“房子”这个建筑,而是里面的人和情感。那从法律和关系层面来说,家庭又是怎么确立的呢?大家看PPT上的四张图片,分别是父母结婚、宝宝降生、合法收养、父母再婚,这四种情况,其实就是家庭关系确立的主要情形。师:依照法定程序结婚,是通过婚姻关系组建家庭;宝宝降生,是靠血缘关系让家庭多了新成员;合法收养,是用收养关系让没有血缘的人成为一家人;父母再婚,是重组家庭,继子女和继父母也能构成家庭。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师:再回到刚才的辨析题,现在大家能更清晰地反驳“家庭是一座房子”这个观点了吧?因为家不只是生命的居所,更是心灵的港湾——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成长靠家庭哺育,心灵也能在家中找到依托。这就是家最基础的意义。(二)子议题二: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师:认清了“家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思考“家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个温暖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写给父亲习仲勋同志的生日贺信。大家先看PPT上的内容,重点找找:习近平总书记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阅读PPT内容,时长2分钟)师:好,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我的课代表,你来说说。生:习近平总书记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对信仰的追求、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师:没错!2001年习仲勋同志88岁寿宴,习近平总书记因为公务没能到场,就写了这封贺信,信里说“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还提到父亲像“老黄牛”一样为人民耕耘,这也激励他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和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家人就像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就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大家想想,你从家人身上学到过什么?比如做事的态度、为人的道理,都可以说。来,同桌之间先互相聊2分钟,之后我们请同学分享。(学生交流后,教师邀请3-4名学生发言,如“我从妈妈身上学到了坚持,她每天早起做饭,从来没抱怨过”“爸爸教我遇到问题要冷静,不要慌”)师:大家的分享都特别贴近生活。从这些小事里能看出,家人的言传身教,就像在帮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会我们为人处世,这就是家庭对个人成长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家是我们的修身之所,能帮我们成长为更优秀的人。(三)子议题三:治“家”——“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0分钟)师:家不仅能教我们做人,还会传承一种特殊的“财富”——家风。接下来我们先看一段片段(可结合PPT中的电影情节或“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相关内容),大家看完后思考:片段里的人体现了哪些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和“家风”有什么关系?师:有没有同学能先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品质?生:我看到了勇敢、正义,还有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师:特别对!这些品质不是凭空产生的,很多时候都是从家庭里一代代传下来的,这就是家风。PPT上给大家举了两个家风故事:吴越钱氏家族的《钱氏家训》,传承了“善事国家、崇文尚学”的品质,培养出了钱学森、钱钟书等名人;司马光写《训俭示康》,教儿子俭朴,儿子也成了清廉的君子。师:那大家有没有自己家的家风呀?比如家人常说的一句话、坚持的一种习惯,都可能是家风。而且这种家风对你有什么影响?比如让你养成了什么习惯、有了什么想法。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1个代表,等会儿分享你们小组里最有意义的家风故事。师:好,讨论结束。哪个小组先来分享?第四小组代表,你们组的家风故事是什么?生:我们组有同学说,他家的家风是“待人真诚”,家里人不管和邻居还是朋友相处,都特别实在。受这个影响,他和同学相处的时候,也会真诚对待别人,收获了很多好朋友。师:这个故事特别温暖!其实优良家风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会悄悄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性格,还能让家庭更和睦。而且大家想想,每个小家的家风好了,无数个小家组成的社会会怎么样?生:社会也会更安定、更文明!师:太对了!就像我们常说的“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这就是家庭和社会之间最紧密的联系——小家的温暖,能汇聚成社会的和谐与力量。三、分享交流、总结提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识家”“思家”“治家”,现在再来回顾一下:家不是一栋冰冷的房子,而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心灵港湾,是教我们做人的第一所学校,更是传承优良家风的地方。师:家风就像家里的“传家宝”,不用刻意去记,却会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家风的“火炬手”,珍惜家里的温暖,传承优良的家风,将来也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小家更幸福,让社会更美好。毕竟家不只是我们的港湾,更是我们守护家国尊严、传递善良正义的堡垒!四、课后拓展、作业布置最后给大家布置两项作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也可以两项都完成。第一项是A类作业,完成活页上的相关习题,通过习题巩固今天学的知识点,比如家庭的含义、家风的作用这些内容;第二项是B类作业,制作“家庭温暖瞬间”记录卡,需要写下1件家人让你感到温暖的事,还要描述清楚当时的场景、你的感受,以及这件事体现了家的哪种意义——比如是体现了家是心灵的港湾,还是体现了家是修身之所。作业要在下次上课前完成,到时候我们也会抽时间分享大家的“家庭温暖瞬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五、评价检测、当堂巩固 当堂完成PPT所展示全部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