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第三单元第九课《 作息有规律》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上第三单元第九课《 作息有规律》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作息有规律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作息有规律》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课时内容分析:本课共有三个话题,可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授,其内容结构如下:(2)本节课学习的是前两个话题,《我的一天作息表》和《规律作息好处多》,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天的生活流程,尝试用简单符号或图画记录作息时间,同时通过动画、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直观感受规律作息对精力、学习状态、身体舒适感的好处,旨在帮助学生建立 “作息要规律” 的初步意识,为下一课时学习制定和遵守作息计划做好铺垫。关系建构:从学科内部看,本课内容与后续 “饮食健康”“安全出行” 等内容共同服务于 “健康生活” 核心素养的培养,规律作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前提,为其他健康习惯的养成提供身体和精力保障;从学科外部看,本课与语文 “看图说话(记录一天生活)”、数学 “认识钟表(初步感知时间)” 等内容存在关联,可借助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息时间概念,同时也能将 “规律作息” 意识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知识与行为的联动。资源挖掘:生活资源:收集学生日常作息照片(如起床、上学、午休、睡觉等场景),制作成 “班级作息故事册”;邀请家长录制 1-2 分钟的 “我的作息小分享” 视频,分享家庭中规律作息的小习惯。多媒体资源: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动画短片《小熊的作息魔法》(内容为小熊因作息不规律生病,调整后恢复活力);制作 “作息好处小卡片”(如 “早睡早起不犯困”“按时吃饭身体棒” 等图文卡片)。实物资源:准备钟表模型(简化版,突出整点、半点)、彩笔、画纸(供学生绘制个人作息表)、“精力小太阳” 贴纸(用于课堂互动奖励)。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五大核心素养中的三个方面。【道德修养】:通过认识规律作息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如按时上学不影响班级早读、早睡不打扰家人休息),引导学生树立 “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关” 的意识,初步养成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道德观念,符合 “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的课标要求。【健全人格】:借助规律作息带来的 “精力充沛”“心情愉悦” 等体验,帮助学生建立 “健康生活与情绪、状态相关” 的认知,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记录、分享作息的活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契合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健全人格” 的目标。【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规律作息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责任,如按时睡觉能让身体 “休息好”、按时吃饭能让身体 “有能量”,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我责任意识;同时通过课堂上 “互相提醒作息” 的小互动,培养学生对同伴的责任意识,落实 “增强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的课标内容。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较短,已初步适应校园作息(如固定的上课、下课、午休时间),但对 “作息规律” 的概念尚无明确认知;多数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起床、睡觉时间,但缺乏对 “为什么要按时作息” 的思考;家庭中部分学生有相对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由家长督促早睡早起),部分学生则因看电视、玩玩具等原因作息不固定。个性差异:认知差异:部分学生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日常时间安排,部分学生对 “时间” 概念模糊(如分不清 “7 点” 和 “8 点” 的先后)。行为差异:自律性强的学生能主动配合家长的作息安排,自律性弱的学生则需要反复提醒,甚至出现拖延起床、晚睡等情况。家庭差异:部分家庭重视规律作息,有固定的家庭作息流程;部分家庭因家长工作忙碌等原因,对孩子作息管理较为松散。补救措施:针对时间概念模糊的学生:利用钟表模型进行简单的时间认知教学(如通过 “太阳升起是早上 7 点,月亮出来是晚上 8 点” 的形象比喻帮助理解),课堂上多让此类学生参与 “报时间” 互动。针对作息不规律的学生:与家长沟通,提供 “家庭作息表模板”,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计划;课堂上安排作息规律的学生与此类学生结成 “作息小搭档”,互相分享作息小技巧。针对表达能力弱的学生:鼓励其用图画代替文字记录作息(如用 “小太阳” 表示起床,“小月亮” 表示睡觉),降低表达难度,增强参与信心。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周末可以晚睡,上学就要早睡呀?”“我想看完动画片再睡觉,不行吗?”“如果我早上起晚了,算不算作息不规律呀?”“为什么有的同学每天都很有精神,我有时候会犯困呢?”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自己一天的 3-4 个主要作息环节(如起床、上学、午休、睡觉),理解按时作息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责任,不因为个人作息拖延影响家庭或班级生活,初步养成遵守基本作息规范的意识。【责任意识】【道德修养】2.通过案例、动画等方式,知道规律作息能让人精力充沛、不生病,树立 “规律作息有益健康” 的认知;能尝试用图画记录自己的作息表,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息习惯,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初步的自我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 “作息规律” 的基本含义,能说出自己一天的主要作息时间和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学习状态的好处,建立初步的规律作息意识。难点:帮助学生将 “规律作息” 的认知转化为初步的行为意愿(如愿意尝试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应对学生因家庭作息差异产生的疑问(如 “周末与上学作息不同”),引导学生理解 “不同场景下的作息调整也需尽量规律”。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引导学生回顾个人日常作息,初步建立 “作息” 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规律作息的好处,树立规律作息意识。鼓励学生尝试记录个人作息,愿意践行简单的规律作息行为。基础认知类:我们每天早上什么时候起床呀?晚上什么时候睡觉呢?除了起床和睡觉,我们一天中还要做哪些事情(比如上学、吃饭、午休)?深度理解类:当我们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时,第二天上学有什么感觉(比如精力怎么样、会不会犯困)?如果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呢(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行为引导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自己的作息时间呢(比如画下来、让爸爸妈妈提醒)?如果想看完动画片再睡觉,但到了睡觉时间,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资源:动画短片《小熊的作息魔法》、学生日常作息照片制成的 PPT、“作息好处小卡片” 图片。实物教具:简化版钟表模型(3-4 个)、彩笔、A4 画纸(每人 1 张)、“精力小太阳” 贴纸(若干)、“家庭作息表模板”(电子版,课后发给家长)。其他:提前与 2-3 位家长沟通,录制 “我的作息小分享” 视频;收集班级学生作息相关的小案例(如 “小明因晚睡第二天犯困”“小红按时作息每天精力足”)。学生准备:提前和家长聊一聊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如起床、睡觉、吃饭的时间),记住 1-2 个关键时间点。准备一支自己喜欢的彩笔(用于课堂绘制作息表)。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作息” 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早上妈妈叫我们起床,晚上我们要睡觉,这些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吗?我们每天除了起床、睡觉,还要上学、吃饭、午休,这些事情都是按什么来安排的呀(引导学生说出 “时间”)? 教师播放 PPT,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片:①早上妈妈喊 “宝宝起床啦”;②中午在学校午休;③晚上爸爸说 “该睡觉啦”。学生观察图片,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如 “我妈妈每天 7 点叫我起床”“我中午在学校会睡觉”。教师总结:这些每天按时间做的事情,合起来就是我们的 “作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作息要规律”。 观察学生是否能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是否能理解 “作息” 与 “每天做的事情”“时间” 的关联,对积极参与分享的学生发放 “精力小太阳” 贴纸。 对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如 “你早上是不是也会按时起床呀?可以小声告诉老师”);对不理解 “作息” 含义的学生,用更简单的语言解释(如 “就是我们每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探究分享 —— 规律作息好处多 看了小熊的故事,小熊一开始为什么会生病呀?后来它怎么好起来的呢?你们有没有因为晚睡或者早起,第二天感觉不舒服的经历呀?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播放动画短片《小熊的作息魔法》:小熊因为每天晚睡、早上不起,经常生病,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每天按时睡觉、早起锻炼,身体越来越棒。学生分组讨论:“小熊为什么会生病?后来怎么好的?” 每组选 1 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分享班级小案例:①小明昨天晚上看动画片到 10 点,今天上课一直打哈欠;②小红每天 8 点半睡觉,早上 7 点起床,上课一直很有精神。学生结合案例和自己的经历,分享 “规律作息的好处”,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 “作息好处小卡片”(如 “不犯困”“不生病”“上课听得认真”),贴在黑板上。 关注学生是否能从动画、案例中总结出 “作息不规律会生病、犯困”“规律作息能让人精力足”,是否能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能清晰表达观点的学生追加 “精力小太阳” 贴纸。 。对讨论时不发言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提问(如 “你们觉得小熊晚睡好不好呀?”);对不能总结好处的学生,教师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如 “小熊按时睡觉后,身体怎么样了?”)。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记录自己一周的起床与睡觉时间 作业类型实践类 对应目标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作业时间一周
板书设计 9 作息有规律一、认识作息有规律二、良好作息习惯的重要性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