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第二单元第八课《课余生活真丰富》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上第二单元第八课《课余生活真丰富》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课余生活真丰富》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理解课余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时间管理技巧,并能在实践中体验课余生活的乐趣。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 “过好校园生活” 展开,《课余生活真丰富》作为其中一课,聚焦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余生活。旨在落实 “双减” 政策,助力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契合《课程标准》“入学教育” 中合理规划学习和作息的要求。通过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与课后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节奏,培养时间观念、自我认知及多元智能,让学生在丰富课余生活中体验成长,实现全面发展。每课内容分析《课余生活真丰富》一课,从编写意图看,响应 “双减”,助力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探索兴趣特长,同时保护天性,指导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以适应校园生活。教学目标涵盖观念树立、时间利用、课间及课后活动安排等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态度与时间管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科学统筹课间和课后活动,提升自控力以践行。内容结构分为 “用好课间十分钟”“我喜欢的课间游戏”“美好的课后时光” 三个板块,分别从课间活动了解与安排、课间游戏选择与开展、课后活动体验与规划展开,逻辑清晰,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课余生活。课时内容分析内容:聚焦 “用好课间十分钟” 和 “我喜欢的课间游戏” 板块。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思考课间十分钟的安排,明确课间可进行课前准备、喝水、休息、游戏等活动,且要合理规划,做到放松身心与安全游戏。同时,开展 “课间游戏推荐会”,让学生分享喜爱的课间游戏,结合场景图了解室内外适合的课间游戏类型,如翻花绳、跳房子等,探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文明、安全开展课间游戏的意识与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课间主要活动,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能自主开展适宜、安全的课间游戏,初步养成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三、资源挖掘:视频
课标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参与课余活动,增强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集体活动的认同感。道德素养:学会尊重他人,在课余活动中展现礼貌、友善的行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法治观念:理解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知道课间活动应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课余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学会在课余活动中自我管理,不影响他人。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学生多有亲子阅读、户外玩耍、课间游戏等体验,对课余活动有初步认知。个性差异:活动偏好(外向爱户外、内向喜安静)、能力(动手、社交等)、家庭支持力度均有不同。补救措施:课堂补多样课余体验,设分层任务;开放校资源,借家校协同与伙伴互助,帮学生补不足、丰课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课间和同学玩跳绳,算课余生活吗?②我想玩轮滑,妈妈怕我摔,不让玩怎么办呀?
学习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 3 种以上课余活动,区分课余生活与课堂学习(责任意识——明确课余时间的合理用途) ②能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课余活动,尝试帮活动单一的同学想 1 个新活动(健全人格——乐于交流、关爱他人) ③遇到课余活动困难(如手工做不好)时,能说出 1 种解决办法(实践创新——培养问题解决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准确说出 3 种及以上课余活动,清晰区分课余生活与课堂学习,掌握课余时间合理利用的要点。难点:学生能真正理解课余生活多样性的意义,主动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的课余活动突破措施:设多样活动体验角,模拟困难场景,引导分组讨论、分享,助学生感受多样活动,学会解决困难。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1.课时驱动性任务:小园丁任务:争当 “活力小规划师” 寻果!、先和同桌一起 “设计课间十分钟”:说说自己喜欢的安全游戏(比如跳房子、猜字谜);再画一张 “我的课后小安排”(比如回家先看书、再和家人玩游戏);分享完有趣又合理的课余计划,就能摘下充满能量的 “活力果”。2.问题链
课前准备 PPT、视频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兴趣,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1. 视频里的小朋友在进行哪些活动?
2. 他们的课余生活给你什么感觉?
3. 你希望自己的课余生活是什么样的? 1. 情境导入:播放包含跳绳、踢毽子、阅读、画画等内容的小学生课余生活视频。
2.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参与讨论,分享对视频内容的观察和对自身课余生活的期待。 情境闯关:播放下课铃声,开展 “课间十分钟规划挑战”。
1. 观察点:学生规划的课间活动是否包含喝水 / 如厕、游戏、课前准备三类活动。
2. 评价工具:“课间任务卡”(学生用磁贴将活动卡片贴在时间轴上)、“能量加油站”(完成合理规划的小组点亮信号灯)。
3. 趣味话术:“你的规划像小火车一样有条不紊!” 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构建多彩课余生活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对课余活动的向往。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快乐瞬间,促进交流互动,自然引出 “探索与规划课余生活” 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课余生活愿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
二、讲授新课:1. 引导学生认识课间十分钟的价值,学会合理利用;2. 鼓励学生分享课间游戏,培养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1. 课间十分钟我们可以做哪些事?这些事需要注意什么?
2. 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能让我们既放松又不影响下节课?
3. 你最喜欢的课间游戏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4. 上课铃响了但游戏还没结束,该怎么办? 板块一:用好课间十分钟
1.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 “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教师引导强调活动需安全、健康、有益。
2. 时间管理小贴士:通过图文,介绍利用课间的方式(做眼保健操、喝水、准备学习用品等),培养时间观念。
板块二:我喜欢的课间游戏
1. 分享环节:学生上台分享最喜欢的课间游戏及原因,教师点评强调趣味性和安全性。
2. 情境模拟:设置 “上课了,游戏还没结束” 情境,学生讨论并表演正确处理方式(整理器材、回座位准备上课)。 情景判断游戏:
1. 展示走廊奔跑、玩危险游戏等图片。
2. 学生用 “安全红绿灯”(举红 / 绿牌)判断行为是否安全。
3. 抽取学生用 “安全小喇叭” 说改进建议。
4. 评价记录:正确判断 3 次以上获 “安全小卫士” 徽章,提创新建议额外奖励 “智慧星”。 1. 板块一: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参与热情,明确课间活动安全健康导向;结合时间管理小贴士,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培养良好习惯,为高效学习和活力课间打基础。
2. 板块二:分享环节促进学生表达、展现个性;情境模拟寓教于乐,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培养时间管理和责任感,确保课间活动有趣且有序。
三、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时间管理与安全意识 1. 小组合作设计课间十分钟活动计划,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2. 怎样让设计的活动计划既有趣又安全,还能在十分钟内完成?
3. 其他小组的活动计划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课间活动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包含活动内容、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的课间计划,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说明设计思路,全班共同评价。 课间游戏设计赛(实践环节):
1. 分组设计适合课间的小游戏(需安全、易操作、可随时停止)。
2. 用肢体动作或简单道具演示游戏玩法。
3. 评价策略:同伴用 “点赞手掌” 投票(每人限 2 票);教师点评,颁发 “创意游戏大师”“合作之星” 等称号。
4. 观察重点:计划是否体现规则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活动计划,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策划到实施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与责任感。在展示与互评中增进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合理安排课间的重要性,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四、课堂总结:梳理本课重点,强化学生对课余生活规划和规则遵守的认知 1. 这节课你学到了关于课余生活的哪些知识?
2. 以后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课间生活?
3. 在课余活动中,遵守规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强调课余生活对成长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学习玩耍两不误)、遵守规则(让快乐有序安全)。
学生活动:分享本节课的感受与收获。 “我的课间彩虹桥” 涂色(总结环节):
1. 涂色规则:红色(记住 3 个安全规则)、黄色(设计 1 个新游戏)、蓝色(说出课间重要事情)。
2. 操作方式:学生课后自主涂色带回家展示,家长补充 “发现闪光点” 留言。
3. 班级总结:用 “班级优化大师” 总结获奖同学,鼓励有进步的同学。 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核心内容,强化 “合理规划课余生活” 和 “遵守活动规则” 的意识。通过涂色活动和家长留言,搭建家校沟通桥梁,让家长参与学生成长,同时用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推动其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回家和父母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课间游戏 实践 1.2.3 5min
板书设计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