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单元备课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上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单元备课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单元 第四单元 主题 《我们讲文明》
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我们讲文明”主题,聚焦校园及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养成,引导学生从“控制音量”“爱护公物”“维护卫生”“遵守秩序”四个方面,逐步建立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融入集体生活、树立社会公德奠定基础。二、具体每课学习内容分析:第13课《我们小点声》:引导学生认识在不同场合(教室、医院、图书馆等)控制音量的重要性,学会做“小小调音师”,初步形成公共场合文明发声的意识。第14课《人人爱护公物》:通过认识校园公物、分析损坏原因、学习爱护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公物为大家”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第15课《我们不乱扔》: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垃圾入桶等行为,树立“守护公共环境”的责任感。第16课《大家排好队》:通过对比排队与不排队的后果,学习排队规则与礼仪,培养学生守秩序、懂礼让的公共行为习惯。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横向结构:四课内容从“对他人尊重(声音)”到“对物品负责(公物)”,再到“对环境维护(卫生)”,最后到“对集体秩序(排队)”,层层递进,逐步拓展文明行为的范围。纵向结构:本单元为后续学习“公共礼仪”“社会责任”等内容打下行为与认知基础,与二年级“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主题形成衔接。三、资源挖掘:资源类型资源名称/内容匹配课程与用途视听类《讲文明》儿歌、《排队歌》音频、公共场所安静行为动画、排队公益广告用于课堂导入与行为模拟图文类安静标志卡片、音量警示贴、公物图片、卫生对比图、排队情景图用于情境创设与行为辨析实物类“调音师”贴纸、“文明之花”勋章、垃圾分类模型、排队标志卡片用于实践操作与奖励激励活动类“小小调音师”角色扮演、“公物守护者”调查表、“卫生小达人”评选、“排队小标兵”演练用于任务驱动与行为内化
单元大概念及学科问题系统 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单元大概念:文明行为体现为在公共场合中尊重他人、爱护环境、遵守秩序,是每个小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科问题系统核心问题:怎样做一个讲文明的小学生?子问题:(对应本单元的评价任务1234) 1.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音量? 2. 为什么要爱护公物?我们应该怎么做? 3. 如何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4. 排队有什么好处?怎样排队才文明?问题链(对应每课时的评价任务123):
课标要求 政治认同:认同国家倡导的文明行为规范,增强对公共秩序建设的认同。道德修养:培养尊重他人、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的文明品质。法治观念:树立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塑造自律、礼让、负责的人格特质。责任意识:明确个人在公共场合中的行为责任,养成文明习惯。
学情分析 维度已有经验未知经验个性差异突破措施知识经验对“安静”“排队”“干净”有模糊认知不理解文明行为的具体要求与意义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部分学生内向不敢表达通过情境对比、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生活经验有排队、扔垃圾等基本行为经历缺乏在不同场合调整行为的意识活泼学生易喧闹,内向学生不敢提醒他人设置“小监督员”“手势提醒”等差异化任务策略经验能听从教师指令完成简单任务缺乏自主判断与行为调控能力部分学生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通过游戏、任务卡、实践记录等方式激发自主性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一、关于《我们小点声》—— 规则的理解与边界1.“为什么回答问题要大声,讨论却要小声?” (对“不同场合不同音量”规则的困惑)2.“如果别人大声吵,我该怎么提醒他?” (寻求具体、可操作的社交策略)3.“家里没有安静标志,是不是就可以大声说话?” (对规则适用范围的试探,将“文明”与“标志”简单挂钩)4.“移动桌椅总会有声音,怎么办?” (对无法完全避免的噪音感到为难,寻求优化方法)5.“在操场上玩,为什么也要小点声?” (对“公共场合”概念的拓展存在疑问)二、关于《人人爱护公物》—— 责任的归属与范围1.“花坛里的花是学校的,为什么我不能摘?它也是公物吗?” (对“公物”概念的泛化理解,区分“观赏”与“占有”)2.“我不小心把粉笔弄断了,还要道歉吗?” (对“无意损坏”的责任认知模糊)3.“看到同学在墙上画画,我要告诉老师吗?” (在“维护公物”与“同伴关系”间产生道德两难)4.“音乐教室的钢琴我很少用,也要爱护吗?” (对“大家的”东西与“我的”使用权的关联性理解不深)5.“公物坏了反正有老师修,为什么还要我们爱护?” (责任意识淡薄,未理解“预防”重于“补救”)三、关于《我们不乱扔》—— 行为的动机与延伸1.“没有垃圾桶的时候,手里的垃圾怎么办?” (面对现实困境,寻求灵活的解决方案)2.“别人扔的垃圾,我需要捡吗?” (对个人责任与公共责任的边界感到困惑)3.“为什么要分类扔垃圾?直接扔一个桶里不行吗?” (对行为背后的环保意义不理解)4.“我偶尔扔一次纸,应该没关系吧?” (存在侥幸心理,对“勿以恶小而为之”理解不足)5.“在家里我也可以指挥爸爸妈妈垃圾分类吗?” (将课堂所学正向迁移到家庭生活的意愿)四、关于《大家排好队》—— 规则的公平与变通1.“为什么一定要排队,人少的时候可以不排吗?” (对规则必要性的质疑,寻求规则的“弹性”)2.“排队时不小心被别人挤了怎么办?” (在集体秩序中保护自身权益的担忧)3.“如果有人插队,我提醒他,他不听该找谁说?” (当个人力量无法维护规则时,寻求权威帮助)4.“在游乐园玩项目,排队时间太长了,能换个方式吗?” (对规则的“效率”产生质疑)5.“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排队时能让他们先排吗?” (对“规则”与“礼让”孰先孰后的思考,是践行“文明”的高阶问题)
单元目标 1. 能识别教室、图书馆等3-4个需安静的场合,学会控制音量,初步形成公共场合文明发声的意识。2. 能说出课桌、花坛等常见公物的作用,学会2-3种爱护公物的方法,树立“公物为大家”的责任感。3. 能判断卫生行为的对错,学会垃圾入桶、分类投放等做法,愿意主动维护公共卫生。4. 理解排队的重要性,掌握排队的基本规则,能在模拟场景中规范排队,养成守秩序、懂礼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在公共场合控制音量、爱护公物、不乱扔垃圾、自觉排队的文明行为习惯。教学难点:将文明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并在不同场合中持续践行。突破措施: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实践任务、家校联动等方式,强化行为体验与反馈。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文明小使者成长记”——学生通过完成本单元四项文明任务(调音师、守护者、小达人、排队星),收集四枚文明勋章,最终在班级“文明小使者”授勋仪式中展示成果,强化文明身份认同。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我们小点声》 学会在不同场合控制音量,做“小小调音师” 能说出3个需安静场合,并演示1种控音方法
《人人爱护公物》 认识公物,学会爱护方法,做“公物守护者” 能说出2种公物及爱护方法,完成守护承诺
《我们不乱扔》 学会垃圾入桶、分类投放,做“卫生小达人” 能判断2种不文明行为,说出解决办法
《大家排好队》 掌握排队规则,做“排队小标兵” 能在模拟场景中规范排队,说明排队好处
《我们小点声》 学会在不同场合控制音量,做“小小调音师” 能说出3个需安静场合,并演示1种控音方法
《人人爱护公物》 认识公物,学会爱护方法,做“公物守护者” 能说出2种公物及爱护方法,完成守护承诺
《我们不乱扔》 学会垃圾入桶、分类投放,做“卫生小达人” 能判断2种不文明行为,说出解决办法
《大家排好队》 掌握排队规则,做“排队小标兵” 能在模拟场景中规范排队,说明排队好处
单元课时安排 2 《我们小点声》 学会识别安静场合,掌握控音方法,做“小小调音师”
2 《人人爱护公物》 认识校园公物,学习爱护方法,树立“公物为大家”意识
2 《我们不乱扔》 理解公共卫生意义,学会垃圾处理与分类,做“卫生小达人”
2 《大家排好队》 理解排队意义,掌握排队规则,养成守秩序习惯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