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我们不乱扔》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我们不乱扔》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我们不乱扔 课型 新授 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我们不乱扔》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 “校园文明行为养成” 核心,设计四课递进内容:《我们小点儿声》:聚焦校园声音礼仪,教学生根据场景(教室、图书馆等)控制音量,不打扰他人,是文明教育的 “基础起点”;《人人爱护公物》:引导认识校园公物、学爱护方法,文明行为从 “对人尊重” 延伸到 “对物负责”,是 “行为深化”;《我们不乱扔》:聚焦公共卫生,教学生维护校园环境,文明行为从 “护物品” 拓展到 “护空间”,是 “素养提升”;《大家排好队》:关注集体秩序,教学生在排队场景(打饭、上下楼等)守规则,文明行为从 “个人行为” 上升到 “集体遵守”,是 “格局拓展”。逻辑关系:从 “对他人尊重(声音)”→“对物品责任(公物)”→“对环境维护(卫生)”→“对集体秩序(排队)”,逐步扩大文明场景,帮学生形成校园文明意识,奠定社会公德基础。课时内容分析本课共两个板块,分 1 课时完成教学,内容结构如下:第一板块 “校园里的公物”:通过猜谜、观察、调查,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公物(课桌、篮球架、花坛等),感受公物带来的学习与生活便利,了解公物使用现状;2. 第二板块 “大家一起爱护”:借助故事、小组讨论、互动游戏,探究公物损坏原因,学习爱护公物的具体方法(如轻推门窗、不攀爬篮球架),树立主动守护公物的意识。关系建构本课是单元 “文明校园” 主题的核心环节:前承 “认识校园” 的基础认知,后启 “文明交往” 的行为规范,通过 “爱护公物” 这一具体载体,将 “文明” 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实践,为后续形成良好社会公德奠定基础。资源挖掘实物与素材准备:校园公物(课桌、花坛、窗帘等)高清图片、公物损坏案例短视频、“好朋友卡片”(印公物图案)、“文明之花” 奖励贴纸;2. 工具与活动设计:(1)《校园公物调查表》(记录公物是否损坏及原因);(2)信息化工具:希沃白板(含猜谜、判断题、连线题互动功能);(3)情境素材:“桌椅的悄悄话” 故事音频、爱护公物行为示范课件。
课标分析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第一学段要求,对应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解 “不乱扔” 是国家倡导的文明行为,与 “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增强对校园、社会文明建设的认同。【道德修养】:认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树立 “爱护公共环境” 的公德意识,在辨析与实践中提升文明行为素养。【健全人格】:感受干净环境带来的愉悦,体会脏乱环境的负面影响,养成积极维护卫生的生活态度,促进人格健全。【责任意识】:明确维护公共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主动辨析不文明行为、监督身边人,承担 “校园卫生守护者” 的角色。
学情分析 一、已有经验一年级学生刚入学 3-4 个月,已形成 “个人卫生”(如洗手、擦桌子)的初步习惯,但对 “公共卫生”(如校园走廊、操场的整洁)概念模糊;日常可能因 “找不到垃圾桶”“觉得垃圾少没关系” 等原因,出现随手扔纸屑、果皮的无意行为,缺乏 “公共环境大家护” 的意识。二、个性差异部分学生受家庭影响,会主动捡起身边垃圾,整理桌面;少数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认为 “卫生是值日生的事”,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还有学生观察细致,能发现校园脏乱角落,但多数学生更关注 “自己是否方便”,忽视公共卫生的集体影响。三、补救措施1. 通过 “干净 vs 脏乱” 环境对比、“乐乐研学” 情境,直观感受公共卫生的意义;2. 借助 “卫生小达人” 榜样示范、“文明卫生花” 自我监督,降低实践难度;3. 用 “垃圾分类小游戏”“观察记录表”,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成就感。四、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 “没有垃圾桶的时候,手里的垃圾怎么办?”2. “别人扔的垃圾,我需要捡吗?”3. “为什么要分类扔垃圾?直接扔一个桶里不行吗?”4. “我偶尔扔一次纸,应该没关系吧?”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干净 / 脏乱环境图片、分享感受,说出 2 点整洁公共环境的好处(如 “心情好”“不生病”),初步建立 “公共卫生很重要” 的认知。【健全人格、道德修养】2. 通过辨析 “随地吐痰”“找不到垃圾桶” 等情境、填写《观察记录表》,找出 1-2 种不文明卫生行为的危害,能说出解决小困境的具体办法(如 “先装口袋”“找纸巾包痰”)。【责任意识、道德修养】3. 通过 “寻找卫生小达人”“制定文明卫生标准”,学会 2 种以上爱护公共卫生的做法(如 “垃圾入桶”“主动捡纸”),并反思自身需要改进的行为。【责任意识、政治认同】4. 通过阅读绘本《不只是为了干净》、玩垃圾分类小游戏,理解 “维护公共卫生是文明和责任”,愿意在校园外(公园、街道)也践行卫生习惯,树立长期守护意识。【政治认同、健全人格】
学习重难点 重点:1. 能对比说出干净与脏乱环境的不同影响,理解 “公共卫生关乎每个人” 的意义;2. 学会 “垃圾入桶”“分类投放”“主动清理” 等 2-3 种实用方法,能判断卫生行为的对错。难点:1. 从 “‘我’喜欢干净” 升级为 “‘我’要守护公共干净”,形成主动维护的责任认同;2. 课后能坚持践行卫生习惯,不仅规范自身,还能提醒身边人(如同学、家人)。
课时任务
课前准备 实物与素材准备:对比素材:干净校园(教室、操场)、脏乱环境(垃圾散落的街道、公园)高清图片及短视频;工具素材:“观察记录单”(记录不文明行为、危害、解决办法)、“文明卫生花” 贴纸(花瓣标注行为准则)、“卫生小达人” 勋章、垃圾分类图标卡片;绘本素材:《不只是为了干净》绘本音频 / 动画、乐乐研学场景插图。2. 工具与活动设计:纸质工具:《公共卫生观察记录表》《文明卫生花践行手册》;信息化工具:希沃白板(含 “行为辨析” 判断题、“垃圾分类” 互动小游戏、环境对比幻灯片);情境工具:“找不到垃圾桶” 模拟情境道具(零食包装、纸巾)、垃圾分类实物模型。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目标 1) 1. 这两个校园场景(干净 / 脏乱),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 如果我们的教室变成这样(脏乱图),会有什么麻烦? 1. 情境呈现:播放 “花仙子求助” 音频 ——“花仙子发现校园角落有垃圾,校园变丑了,需要大家帮忙找原因!”;2. 对比观察:课件出示 “干净教室”(桌椅整齐、地面无纸)和 “脏乱教室”(垃圾散落在桌下、墙角)图片,学生抢答 “喜欢哪个,理由是什么”;3. 小结导入:师:“干净的环境让我们舒服,脏乱的环境会带来麻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帮花仙子守护校园!” 能说出 “喜欢干净场景”,并简单说明理由(如 “看着舒服”“不会踩到垃圾”)。 若学生只说 “喜欢干净”,无理由,用 “在干净教室上课,你感觉怎么样?” 引导;若对 “脏乱” 无概念,课件补充 “踩到香蕉皮滑倒” 的卡通图提示。
环节二:观察对比,理解意义(目标 1) 1. 干净的公园和脏乱的街道,给人的感觉一样吗?2. 脏乱的环境里,会有哪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1. 拓展观察:课件展示 “干净公园”(老人散步、孩子玩耍)和 “脏乱街道”(垃圾堆、苍蝇飞)图片,小组讨论 “两个地方的不同感受”;2. 科普补充:播放 “垃圾滋生细菌” 短视频,师:“垃圾会让我们生病,还会让小动物受伤哦!”;3. 体验分享:“模拟踩垃圾”—— 学生闭眼摸 “假垃圾”(纸团、塑料瓶),谈 “不舒服的感觉”,联想真实场景;4. 小结:师:“公共环境是大家的,干净需要我们一起守护!” 能说出 2 点干净环境的好处(如 “能开心玩”“不生病”)和 1 点脏乱的危害(如 “有细菌”“不好看”)。 若学生只关注校园,补充公园、街道图片;若说不出危害,用 “垃圾里有小虫子,会怎么样?” 引导联想。
环节三:行为辨析,寻找办法(目标 2) 1. 我们的公物 “好朋友” 有受伤的吗?为什么会这样?2. 听到桌椅的悄悄话,你想对它们说什么? 1. 困境呈现:出示教材 56 页插图,学生观察 “三个同学的小麻烦”(有痰、找垃圾桶、看到地上垃圾);2. 小组讨论:“如果是你,会怎么解决?”,每组选 1 名代表分享(预设:“用纸巾包痰,扔到垃圾桶”“零食袋先放口袋”);3. 填写记录:学生独立填写《观察记录表》“不文明行为”“危害”“解决办法” 三栏,教师巡视指导;4. 全班交流:展示 2-3 份优秀记录单,师:“这些办法能帮我们不破坏公共卫生!” 能在记录单上填出 1 种不文明行为(如 “随地吐痰”)、1 个危害(如 “有细菌”)和 1 个解决办法(如 “用纸巾包”)。 若学生不会填 “危害”,教师举例 “随地吐痰会让细菌传给同学”;若解决办法单一,补充 “找老师要纸巾”“先装书包侧袋”。
环节四:寻找达人,明确标准(目标 3) 1. 我们班谁是 “卫生小达人”?他做了什么?2. 要成为 “卫生小达人”,还需要做到什么?3.乐乐研学的时候,是怎么处理垃圾的?4.为什么乐乐说 “不只是为了干净”? 活动一:1. 推荐达人:学生自荐或互荐 “卫生小达人”,说明理由(如 “小明每天捡桌下的纸”“小红把垃圾扔到桶里”);2. 分析标准:课件出示教材 57 页 “小达人做法”(擦黑板、捡垃圾、分类扔),学生讨论 “这些做法好在哪里”;3. 补充标准:小组讨论 “还需要哪些做法”,将准则写在 “文明卫生花” 空白花瓣上(如 “不随地扔果皮”“提醒同学不乱扔”);4. 反思交流:师:“对照标准,你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哪些需要改?”活动二:1. 绘本导入:播放《不只是为了干净》绘本音频,展示乐乐 “带垃圾袋”“捡别人扔的瓶”“分类扔垃圾” 的插图;2.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 “乐乐做了哪些爱护卫生的事”,师引导 “乐乐不仅让环境干净,还体现了文明和责任”;3. 拓展思考:“如果在公园看到垃圾,我们要怎么做?”(预设:“像乐乐一样捡起来”) 1.能说出 2 种 “卫生小达人” 的做法(如 “捡垃圾”“分类扔”),并反思 1 个自身不足(如 “我有时会扔纸在桌下”)。2.能说出乐乐的 2 个做法(如 “带垃圾袋”“捡瓶子”),并理解 “维护卫生是文明的表现”。 若没人推荐达人,教师举例 “昨天小刚帮班级倒垃圾,他是小达人吗?”;若反思不主动,用 “你有没有不小心扔过垃圾?没关系,改了就是小达人” 鼓励。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今天学习 “我们不乱扔”,你学会了什么? 1. 总结梳理:师:“我们学会了观察环境、辨析行为、做卫生小达人,还知道维护公共卫生是文明和责任!”;2. 发出号召:“希望大家课后不仅自己不乱扔,还能提醒家人、同学,让更多地方变干净!” 能说出 “不乱扔垃圾”“做卫生小达人”“分类扔垃圾” 中的 2 点,即为达标。 若学生总结不全面,教师用 “我们先找了达人,又读了绘本,还玩了什么游戏?” 引导梳理。
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每日践行 “文明卫生花” 1 条准则(如 “垃圾入桶”),让家长用照片记录,次日分享。 拓展型 目标2 5分钟
板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