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1课时)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地理学习目标①结合示意图,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②结合示意图,分析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亚马孙平原终年闷热潮湿,几乎每天午后都会出现雷阵雨,植被以茂密的热带雨林为主。英国全年温和多雨,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适合发展乳畜业。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地区出现不同气候特点和景观的原因。这与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气压带和风带存在什么关系?导入新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 P55,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新课讲授寒冷干燥温和多雨炎热干燥高温多雨分析不同气压带影响下的气候(气温+降水)状况。新课讲授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温和多雨;极地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学习任务一:探究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特征与植被:热带雨林新课讲授亚马孙地区的商业中心伊基托斯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分布:南北纬10°之间。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亚马孙河流域新课讲授描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和气候特征。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地形影响: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面积广大。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亚马孙河流域新课讲授简述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低纬度高纬度雨晴◆从低纬(热)→高纬(冷)降温,水汽易液化,降水多,湿润。◆从高纬(冷)→低纬(热)升温,缺乏液化条件,降水少,干燥。1.风带与降水的关系(纬度位置)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二 :探究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海洋→陆地(迎岸风),如夏季风:降水较多。不同类型风对降水的影响。新课讲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湿润,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燥。2.不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气温+降水)状况。寒冷干燥温和湿润高温干燥新课讲授东南信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高温干燥,西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和湿润,极地东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寒冷干燥。成因: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分布:40°~60°的大陆西岸。新课讲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和分布。(以北半球为例)伦敦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地区:欧洲西部、南北美大陆西海岸。自然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新课讲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地区以及植被。伦敦【课堂探究】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完成下列问题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亚欧大陆 40 ° ~60 °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 , 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 , 冬 、夏季风 交 替 控 制 形 成 的 ;亚 欧 大 陆 40 ° ~60 °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 。新课讲授(2)亚欧大陆 40°~60°东 、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 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温带海 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分布:典型地区:自然植被: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10°N~25°N的大陆东岸。热带季雨林。新课讲授孟买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分布:典型地区:自然植被: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35°N~55°N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落叶阔叶林。新课讲授特征:成因:分布:典型地区:自然植被:南北纬 25 ° ~ 3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南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新课讲授气候类型 特征 成因 分布 典型地区 自然植被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季雨林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南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小结:新课讲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压—下沉气流—降水少低压—上升气流—降水多陆地→海洋:降水少海洋→陆地:降水多高纬→低纬—降水少低纬→高纬—降水少课堂小结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