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洋流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第二节洋流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节 洋流(第2课时)
第一章 水的运动
地理
学习目标
1.理解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重要影响。
2.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举例说明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难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入新课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距离南美西海岸约1 000千米。这里气候凉爽干燥,以黑巴克里索港为例,其平均海拔6米;月均温最高26.7℃,最低22.7℃;年降水量578毫米。科隆群岛是一个神奇无比的群岛,这里的生物非常奇特,既有热带地区的生物,也有适应了这里凉爽环境的企鹅等寒带生物。
新课讲授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1)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新课讲授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大西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北部和东岸的卑尔根纬度相当。为什么两地植被景观差异如此显著?
卑尔根的森林景观
拉布拉多半岛北部的苔原景观
卑尔根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水热条件更好,形成森林景观;
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水热条件较差,形成苔原景观。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三:
阅读图文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距离南美西海岸约1 000千米。这里气候凉爽干燥,以黑巴克里索港为例,其平均海拔6米;月均温最高26.7℃,最低22.7℃;年降水量578毫米。科隆群岛是一个神奇无比的群岛,这里的生物非常奇特,既有热带地区的生物,也有适应了这里凉爽环境的企鹅等寒带生物。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三:
材料二: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材料三: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三:
1.比较科隆群岛的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有何不同?
2.对照洋流分布图,找出影响科隆群岛的洋流,解释洋流对科隆群岛气候的影响。
3.南美西海岸的热带荒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4.大西洋东岸的卑尔根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纬度相当,但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差异,结合卑尔根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归纳这种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新课讲授
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
【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科隆群岛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小,空气湿度小,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因此,科隆群岛的气候比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低,年降水量少。
2.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秘鲁寒流流经科隆群岛,使得该地比赤道其他地区的温度低、湿度小,体现了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
3.南美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导致下层大气稳定,难以形成降水,加剧了沿岸沙漠的干旱程度,并使这种干旱效应沿着海洋向北扩展。
4.卑尔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现森林景观;拉布拉多半岛属苔原气候,呈现苔原景观。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卑尔根的气候比大西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更暖湿。
新课讲授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阅读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下列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的分布特点。
2.图中的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的原因。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减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课讲授
【答案】
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
2.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流和暖流交汇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在秘鲁沿海,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使得这里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新课讲授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洋流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材料: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过程中,在纽芬兰群岛附近遭遇冰山,发生了海难,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为何北纬40多度附近会出现冰山?
“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位置图
1.“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海区位于北极圈以南,维度位置较低,为什么会出现冰山?
2.“泰坦尼克号”是有瞭望员的,如果瞭望员能够及时发现冰山,那么这场悲剧也是可以避免的。试分析当时瞭望员没能及时发现冰山的原因。
新课讲授
【答案】
1.冰山不是在这里形成的,而是由拉布拉多寒流从北极圈以北带过来的。
2.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暖流挟带了大量的水汽,一遇到寒流,温度骤降,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极为不利。“泰坦尼克号”航行到此海区,能见度较差,因此瞭望员没能及时发现冰山。
新课讲授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材料: 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
1.从洋流的角度考虑,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后,最先受到核污染水影响的地区是?
2.洋流给海洋污染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课讲授
【答案】
1.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东侧的太平洋沿岸。受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最先受到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影响的地区是北美西海岸海域,随着洋流的运动,之后会影响菲律宾北部海域和朝鲜半岛西部,对中国东部海域产生影响。
2.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其他海区也可能因此而受到污染。
当堂训练
图为北太平洋7月海雾频率图(单位:%),据此完成1~2题。
1.海雾频率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 )
A.上升流区 B.寒流流经区 C.暖流流经区 D.寒流和暖流交汇区
2.图示局部区域海雾频率小于2%,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较强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大 D.降水较少
D
B
当堂训练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之后储水罐又发生多次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染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染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的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1.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染水排海的主要原因是( )
A.存储核污染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染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染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2.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D
课堂小结
对人类航行
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沿岸气候
对海洋生物
暖流:增温增湿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
离岸风→补偿流:秘鲁渔场
寒流:降温减湿
对海洋污染
河流入海口:舟山渔场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使污染范围扩大
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燃料消耗大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洋流带来冰山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