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重要名词
班图人、阿克苏姆王国、加纳、马里、桑海、津巴布韦、廷巴克图、印第安人、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本课
重点
本单元时间轴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历史哲学》
【思考】如何看待黑格尔的观点?
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为何非洲会处于“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
受到地形阻碍,与其他文明区域缺乏交流,发展较慢
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
——希林顿《非洲史》
西非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驯养了牛,引进了羊;掌握了冶铁技术
◎班图人
一、古代非洲文明
(一)东北非与东非
4世纪时期阿克苏姆王国到达极盛。版图北至埃及南境,南达索马里,西起尼罗河上游,东迄红海东岸的也门地区,幅员辽阔。国王厄查纳自称“万王之王”,他推行基督教,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控制着红海水域,独占红海贸易。在外交方面,阿克苏姆与拜占庭结盟,共同反对波斯,以确保对版图的控制。
——吴于廑《世界史》
◎刻有厄查纳头像的金币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阿克苏姆王国的基本状况
①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物产丰富
②政治:
王权强大
③文化:
信仰基督教
从阿杜利斯港输出的货物是象牙、黄金、生皮和香料。进口的货物有软铜薄板、手斧、意大利葡萄酒、印度的铁器和棉布。
——《非洲通史》
1.阿克苏姆王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一)东北非与东非
一、古代非洲文明
◎1269年第一任苏丹修建的法赫鲁·丁清真寺
(1)背景:
农业的进步、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传入
(2)表现:
①政治:10-15世纪,产生了一系列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城市国家,如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很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伊本·白图泰游记》
1.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②经济: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印度、波斯和中国
东非
瓷器、纺织品等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二)西非
西非内地不产盐,所以大部分食盐需要从外部输入。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的盐因热带森林所阻,运输困难;北非地区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另一方面,西非盛产黄金,而北非诸国社会发展先进,货币需求量较大,都需要大量黄金。
——吴于廑《世界史》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西非地区文明发展的有利条件
通过贸易往来,经济发展迅速;获得北非先进文化的影响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先后兴起
北非
西非
象牙和奴隶
马、布匹和盐
一、古代非洲文明
(二)西非
(1)马里
◎曼萨·穆萨朝圣队伍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①政治:
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非洲最强大的国家
②经济:
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相当繁荣
③文化:
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思考】结合所学分析马里国王朝圣的原因
(2)桑海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攻灭马里后确立西非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外来入侵衰落
①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②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强化奴隶制;
③文化:新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一、古代非洲文明
(二)西非
马里国王不仅富有,并且享有极大权威。他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包括1万名的骑兵,在尼日尔河上还有水军。马里君主致力于极权统治,他亲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长官,农村则由传统的部落首领负责。各地番薯都须对他效忠、纳贡。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15、16世纪,桑海国家在国王松尼和阿斯基亚统治时期,达到全盛的高峰,国家面积超过了昔日的加 纳和马里。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统治阶级推崇伊斯兰教,廷巴克图有桑科尔大学,大学里研究《古兰经》,还专门研究法律、文学、历史、天文和数学等科学,成为当时非洲内陆伊斯兰教文化中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240年,马里灭掉加纳,不断扩张,国家日益强大。开垦森林,扩大耕地,发展农业,种植粮食、蔬菜、棉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棉织品行销国外,黄金大量运往北非。
【思考】分析归纳西非文明的统治特点
①实行中央集权,注重扩张征服;
②注重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
③鼓励文化发展,受伊斯兰教影响。
一、古代非洲文明
(三)南非
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
——考古学家戴维·兰道尔麦基弗
(1)建立: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
(2)鼎盛: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一、古代非洲文明
中非交流源远流长
汉武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唐朝
元朝
曾遣使前往黎靬(qián)
(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一、古代非洲文明
课堂小结
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位于红海沿岸)
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环印度洋贸易的发达,城市繁荣;伊斯兰教传入。
西非 加纳、马里和桑海 8-15世纪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石头城(巨石建筑群)
一、古代非洲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一)玛雅文明
古玛雅城市遗址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
阿兹特克都城:特诺奇蒂特兰。
二、古代美洲文明
旧大陆与玛雅政治体制最接近的例子似乎是古希腊的的城邦,这些城邦由共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但每一个城邦在政治上独立于其他城邦。毫无疑问,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化。
——《玛雅三千年》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一)玛雅文明
兴起:14世纪;鼎盛:16世纪初
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但需纳贡
经济: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城市: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二、古代美洲文明
(二)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人相信灵魂永存,相信至高无上的主宰。祭神时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灭亡阿兹特克国家。
太阳金字塔
二、古代美洲文明
(二)阿兹特克文明
崛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
疆域与人口: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
◎马丘比丘遗址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三)印加文明
【思考点】印加人怎样统治庞大的帝国?
政治:建立官僚体系
(国王-四大政区-官员-平民)
军事:迁移人口,削弱被征服者
交通:修建道路
(信息传递+军队调动)
社会管理:结绳记事,
编制人口调查表(征税+征兵)
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国有
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为了税收和军事目的,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黜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的极权主义国家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三)印加文明
安第斯地区自然环境的闭塞性和商品贸易的不发达,难免会对文明交流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加文明不仅与欧亚大陆文明基本隔绝,而且与相邻的墨西哥和中部美洲的文明极少交往。因而,安第斯地区长期处于没有铁器、没有牛马、没有使用车轮的 “三无”世界,而且也无玛雅人那样的书面文字和书写数字系统。文化发展的这种封闭性导致印加文明始终未能超越地域文明的明显局限,最终阻碍了印加文明进一步向前发展。
——林被甸《探访印加》
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活捉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三)印加文明
1
区域 文明 时间 成就
中美 玛雅文明 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 15世纪中期衰落 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城市国家;
城市建筑精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兴起 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太阳金字塔
南美 印加文明 12世纪建立,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 国王集权、划区设官、土地国有、详细人口调查;完善的道路系统
文明特点 印第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明农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二、古代美洲文明
人类文明是集体智慧
材料一:美洲没有马,印第安人只驯化了狗和羊驼。所以美洲人走路全凭双脚,高贵者则坐轿。
材料二:印第安人没有车轮的概念,一来没有拉车的牲畜,二来没有金属工具,制造轮子和车轴困难。由于缺乏与其他大陆交流,使得古代美洲科技发展严重滞后,被长期困在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已使用战车作战
16世纪西班牙人殖民美洲,带去马匹
纵观古今,学史明理
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
非洲文明
阿拉伯文明
希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印度文明
基辅罗斯
奥斯曼土耳其
欧洲中世纪
文明的多源性VS文明的多元性
都因自然环境阻碍而独立发展
都因缺乏文明交流发展较缓慢落后
都是古代农业的发生地
都有灿烂的文明成果
阿克苏姆方尖碑
大津巴布韦
玛雅金字塔
印加马丘比丘城
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
——希林顿《非洲史》
文明的多源性VS文明的多元性
速度、特征的多元性
多中心起源(多源性)
因历史条件不同
本课总结
鲜为人知的古代非洲文明
独立灿烂的古代美洲文明
文明缔造者:居民班图
文明的代表:东北非;东非;西非;南非
文明缔造者:印第安人
文明缔特点
文明的代表:三大文明
衰亡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