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5课 古代非洲和美洲
北非
西非
东非
中非
南非
非洲(英语:Africa;字源拉丁语:Afri,迦太基人的名称),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非洲现在有53个国家,是国家最多的大洲。但在二战前,独立国家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3个国家。
非洲大陆古代国家的出现与发展,较其他大陆,呈现出突出的不平衡现象。从整体上看,可以称之为北高南低的状态。这就是说,非洲北部的国家出现的早,且一般相对较发达,越往南国家出现的越晚,且发展程度越低,直至南非地区全然没有出现国家的条件。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非洲分成三部分: 非洲本土、欧洲的非洲、亚洲的非洲。
“非洲本土”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的非洲”指被视为“欧洲的延伸”的大陆北缘;
“亚洲的非洲”指尼罗河流域。
东非
西非
南非
北非
中非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历史哲学》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古代非洲班图人
(1)文明: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2)传播: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由西非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人们时常认为非洲的农业技术是从欧亚大陆引的。……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就掌握了冶铁知识。……公元前2世纪到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已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有铁头的锄和装有铁头的斧使农业有可能扩展到非洲的森林地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 料
文明的代表
区域 国家 时间 文明发展 国家形态
东北非
东非
西非
南非
摩加
迪沙等
10-15世纪
加纳马里桑海
信基督教;外贸发达
津巴
布韦
阿克苏姆
8-16世纪
11世纪班图人建;14-15世纪鼎盛
公元前后兴
4世纪鼎盛
城市国家
奴隶制国家
地域广大的王国
外贸发达,城市和文化繁荣,黄金产地,极其富有;信伊斯兰教;
园艺业为主,外贸发达,城市繁荣;
巨石建筑群(石头城)
地域广大的王国
中央集权帝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2.古代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②鼎盛: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非洲文明形势图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
——基督教作家马尼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一、古代非洲文明
2.古代东非文明
(1)原因: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
(2)文明成果
①政治: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②经济: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非洲文明形势图
蒙巴萨
桑给巴尔
15世纪桑给巴尔(班图人建立)强盛起来,以首都基瓦尔为中心,和印度洋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除首都基瓦尔外,蒙巴萨、布拉伐、摩加迪沙等都是著名的商业城市。……桑给巴尔矿藏资源丰富,商业繁荣。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面积较小,属于城市国家
一、古代非洲文明
3.西非文明
(1)主要国家:8-15世纪,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非洲大陆的商路
◎非洲文明形势图
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和对外贸易发达,黄金资源丰富
出口
象牙和奴隶
进口
马、布匹、盐
一、古代非洲文明
3.西非文明
(2)马里:
①版图扩大: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非洲最强大的国家。
②经济繁荣: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③文化重心: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曼萨·穆萨朝圣队伍
一、古代非洲文明
3.西非文明
(3)桑海
①更替: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②统治:
A.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B.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C.新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3.西非文明
(4)西非文明的政权特点
①政治: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
②经济:注重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
③文化:鼓励文化发展,受伊斯兰教影响。
马里国王不仅富有,并且享有极大权威。他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包括1万名的骑兵,在尼日尔河上还有水军。马里君主致力于极权统治,他亲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长官,农村则由传统的部落首领负责。各地番薯都须对他效忠、纳贡。 ——马克垚 朱寰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
15、16世纪 , 桑海国家在国王松尼和阿斯基亚统治时期, 达到全盛的高峰,国家面积超过了昔日的加 纳和马里。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统治阶级推崇伊斯兰教,廷巴克图有桑科尔大学,大学里研究《古兰经》,还专门研究法律、文学、历史、天文和数学等科学,成为当时非洲内陆伊斯兰教文化中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材料一
材料三
1240年,马里灭掉加纳,不断扩张,国家日益强大。开垦森林,扩大耕地,发展农业,种植粮食、蔬菜、棉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棉织品行销国外,黄金大量运往北非。
材料二
一、古代非洲文明
4.南非文明-津巴布韦国家
(1)建立: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
(2)鼎盛: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
——考古学家戴维·兰道尔麦基弗
一、古代非洲文明
中非交流源远流长
汉武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唐朝
元朝
曾遣使前往黎靬(qián)
(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一、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课堂小结
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位于红海沿岸)
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环印度洋贸易的发达,城市繁荣;伊斯兰教传入。
西非 加纳、马里和桑海 8-15世纪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石头城(巨石建筑群)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玛雅文明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物……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都来自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了火鸡、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印第安人
(1)代表: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2)特征: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
(3)贡献: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
(明朝传入中国)
二、古代美洲文明
美洲三大文明
区域 文明 时间 政治形态 成就
中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南美 印加文明
14-16世纪
12-16世纪
前10-15世纪中
城市国家
结构松散的王国
统一的
大帝国
玉米为主的农业;精美陶器;金字塔庙宇;20进制、文字、历法纪年
上层垄断、部落自治;
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城;太阳金字塔
国王集权,四大政区、贵族政治;土地国有,人口调查;马丘比丘城;完善的道路系统
二、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人的卓尔金历
1、玛雅文明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经济: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
(2)政治: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文明成果
◎库库尔坎大金字塔
①建筑:城市建筑精美,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②数学: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③其他:制造陶器、发明文字、历法纪年
◎玛雅人发明的数字
◎玛雅人的图画文字
二、古代美洲文明
2、阿兹特克文明
◎特诺奇蒂特兰
(1)兴起: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鼎盛
(2)概况
①政治: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纳税
②经济:
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③城市:
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阿兹特克人的势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在整个帝国范围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由他们自己管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
——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3、印加文明
◎马丘比丘遗址
(1)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形成庞大的帝国
到1532年西班牙入侵时,它的版图西临太平洋,东至亚马逊河热带森林,北自厄瓜多尔北境,南达智利的马乌莱河。南北长达3000英里,辖地面积80多万平方公里。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3、印加文明
印加帝国的交通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全国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干道,一条沿太平洋岸……另一条在内地,傍安第斯山修筑,全长都约3600公里……沿路每隔相当距离,设置驿站和信使,在关隘和险要之处,建有要塞和烽火台。烽火信号4小时可传达3200公里,情报信号的传递也有一套严密的接力制度,每天可传递240公里。道路严格限于政府和军队使用。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帝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国王和中央政府控制着全国的经济生活、宗教活动和社会生活。……帝国采行“米蒂马”(移民制度),将新近征服而有不服统治村落或国家迁到政治、社会稳定的地区,将归顺、效忠印加国的村落和国家迁至新近征服的地区。这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帝国对征服地的控制,有促进了印加语言和宗教的传播。……印加帝国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名为基普,主要用以统计人口、粮食收成、赋税、士兵人数,记录军队行动、民政状况等。
——周成华《美洲简史》
(2)统治表现
①政治:
②管理:
A.编订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以便征税和征兵
B.将征服地区的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③交通:
◎秘鲁结绳记事邮票
中央集权,建立官僚体系:国王-四大政区-官员-平民
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命令、调动军队
二、古代美洲文明
西班牙单方面取胜的原因,最终应归于南北美洲的与世隔绝。不仅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不能促进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格外早的欧洲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 贾雷德 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4、衰亡的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暴力掠夺
瘟疫、疾病盛行、肆虐
自然灾害导致环境变化
缺乏与外界文明的交流
二、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欧洲中世纪
古罗马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埃及文明
阿拉伯文明
非洲文明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