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法治意识
在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等历史内容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符合当时国情和人民利益的,也是在宪法等法律框架下逐步推进的,初步树立法治观念,明白国家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公共参与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探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代如何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 “一化三改” 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过程和历史经验,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和重大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教学难点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片段、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问题探究法: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
案例分析法:选取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如农业合作化运动、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社会主义改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视频片段:播放《百年求索》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纪录片片段,展现当时我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如国民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封锁等。
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引入课题:通过学生的初步思考和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1. 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0 分钟)
(1)展示材料:呈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数据,如 1949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让学生了解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的落后状况。
(2)教师讲解:结合材料,讲解过渡时期的含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总路线、总任务(“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一化’和‘三改’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同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 “一化” 是主体,“三改” 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2.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15 分钟)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① 展示图片:展示农业合作化运动不同阶段的图片,如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场景。
② 案例分析:讲述某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典型案例,如农民加入合作社前后的生产生活变化,让学生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过程和农民的态度转变。
③ 教师讲解:总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和经验,强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① 播放音频:播放关于手工业改造的历史音频,介绍手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以及手工业改造的必要性。
②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过程,说明手工业改造通过合作化的方式,将分散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规模化,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①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资本家、工人、政府工作人员等角色,模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协商和谈判场景,让学生感受和平赎买政策的实施过程。
② 教师讲解:讲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方式(和平赎买)和意义,说明和平赎买政策既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伟大创举。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5 分钟)
(1)教师讲解:指出 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2)展示图表:呈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图表,如工业产值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3)学生总结:让学生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三)巩固练习(7 分钟)
选择题
(1)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 逐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答案:B
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 “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 选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 “一五” 计划的重点,C 选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 选项逐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长期目标,所以本题选 B。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C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选项不符合;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 选项不符合;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C 选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 选项不符合。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58.5%,工业总产值占 41.5%,而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 73.6%,重工业占 26.4%。
材料二: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且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轻工业比重高,重工业比重低,生产力水平落后。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这一变革解放了生产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也为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推动了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引导: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强调: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伟大胜利,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和建设者奋斗的结果,鼓励学生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书面作业: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启示》,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阐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字数不少于 500 字。
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身边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案例(如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制作一份 PPT,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