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授课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授课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
最不发达国家(英语:Least developed country;缩写:LDC、LDCs),又称最低度开发国家和未开发国家。是指那些经联合国认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一系列国家。截至2018年,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必须低于1025美元,才能列入名单。其中非洲全部54个国家当中,就有33个国家进入名单。
非洲面积为3022万平方千米,人口大概为13亿左右。但非洲2020年的GDP仅为2.3万亿美元左右。
欧洲面积为1016万平方千米,人口7.3亿。2020年欧洲的GDP大概为20万亿美元左右。英国的GDP为2.7万亿美元。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导言分析
(16-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亚非拉民族
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6-18世纪)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6-19世纪)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5-19世纪)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海地、墨西哥、巴西……)
亚洲的觉醒
(孟买、伊朗、中国……)
非洲的抗争
(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
世界殖民
体系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侵略加剧。
第 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概念:
2.形成过程:
3.空间范围:
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
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
初步形成: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指广大的亚、非、拉地区
课文结构:
第一目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第二目 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三目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第四目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形成过程
影响
( 重点)
(难点)
依据教材和地图,概括列强在拉丁美洲殖民扩张的特点。
时间:殖民活动开始最早(1496年)
国家: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封建国家)
范围:以直接建立殖民地为主,覆盖范围广泛
手段:屠杀、掠夺、黑奴贸易等暴力形式
影响:移植本国的封建统治,限制了殖民地经济发展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末)
1496年
西班牙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民各)
18世纪晚期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16世纪中叶
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巴西归属葡萄牙所有)
拉丁美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
材料: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 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 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 吨,白银多达16 000 吨。
——《纲要》(下)第70页《学思之窗》
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对美洲:
加剧了美洲的贫困与落后,使美洲人 民陷入深重灾难之中,但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
对欧洲:
掠夺的大量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根据《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系中国近代史并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亚洲各地的是如何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的?
时间:16世纪
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手段: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地区:果阿、澳门、马六甲海峡等
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时间:17世纪
国家:荷兰、英国、法国
手段:直接抢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等
地区:印度、印尼、台湾等
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时间: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家: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荷兰等
手段:强占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
地区:整个亚洲
原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需要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根据《列强瓜分非洲》地图及教材内容,说一说非洲是如何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的?并想一想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何特点?它反映了什么?
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者侵占了几乎整个欧洲。
1884年,柏林会议后欧洲殖民者提出“地图上作业”,由于非洲内陆国家和地区与列强之间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传统,在地图上划界,国界线大多平直。
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在十八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人在非洲的实际利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战略上的利益,一是商业上的利益。两者的范围都很狭小,无需了解内地情况,或者使海岸线以外地区感觉到欧洲人的力量。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9世纪后期,垄断的出现让资本主义跃上了一个新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他们对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瓜分的土地垂涎三尺。非洲内陆探险和矿产资源的发现对殖民主义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医疗技术的提高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殖民者不再满足“无形统治”,而极力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有形帝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柏林会议上确立两大原则:
“有效占领”
“地图上作业”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迷失的西班牙
(1)殖民掠夺
材料一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5~16世纪,特别是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输入了大量的金银财富。这似乎使西班牙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塞维利亚成为欧洲金融经济中心;西班牙也控制了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国势在16世纪上半叶达空前繁盛成为称霸欧洲的一流强国。但实际上,从美洲开发来的大量金银在输入西班牙后并没能在西班牙生根,形成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是大量地流往国外。正如英王查理二世所说的那样:“全欧洲都能见到西班牙银币”。西班牙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所谓的“黄金漏斗”,其强盛国势也在16世纪后半期菲力普二世统治时(1556~1598年)开始迅速走向衰落。
——《西班牙何以成为“黄金漏斗”》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掠夺所产生的影响。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迷失的西班牙(1)殖民掠夺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掠夺所产生的影响。
思维模型:
积极:对殖民者+对西欧
客观:对殖民地+对世界
消极:对殖民地+对殖民者
积极:①(对殖民者)欧洲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 国家的发展;
②(对西欧)带动了西欧经贸联系,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发展;
客观:①(对殖民地)给殖民地带来了相对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客观上推 动了拉丁美洲的社会发展;
②(对世界)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消极:①(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殖 民地的发展;
②(对殖民者)掠夺的财富未能在西班牙转化为生产资本,财富外流, 未能助推西班牙持续发展;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1.迷失的西班牙
(2)殖民余毒
材料三 西班牙当时正处在封建专制王权的极盛时期,封建政治经济关系仍居于统治地位。宗主国本身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它对殖民地统治的组织形式和剥削方法,其殖民政策根源于商业资本 ,既带有封建专制的野蛮 ,又带有商业资本的贪婪,深深地打上了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的烙印。在殖民初期 ,西班牙已将本国的 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移植到美洲殖民地,并成为他们在美洲实行统治的主要制度。
——《从殖民政策看西班牙殖民帝国衰亡的原因》
考迪罗制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迷失的西班牙
(3)国力衰败
材料四 西班牙在本身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太高的时候建立了殖民帝国。然而从 殖民侵略开始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仍然维持着原始积累时期的政策。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大部分被封建朝廷、贵族占有挥霍。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使朝廷感到没有必要重视工商业,贵族、大商人向工商业投资少 。西班牙手工工场发展差 ,投资少,原有基础落后没有条件消化其掠夺的资金。以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订货大量积压,长期完不成;另一方面生产维持在原有水平,不能给殖民地提 供工业产品 ,运往美洲的产品十分之九是从英国、荷兰等国购买的。美洲的大
部分财富只在西班牙短暂停留后,便流入比利牛斯山以北的欧洲。
——《从殖民政策看西班牙殖民帝国衰亡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未能持续发展的原因。
内因:西班牙自身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手工工场落后;殖民政策僵化;
统治阶层腐化挥霍;不重视工商业(伊达尔戈精神);
封建专制的野蛮和商业资本的贪婪;财富未能转化为生产的资本;
外因:西欧其他殖民者的竞争;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等;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狂飙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1)崛起历程
①16世纪打败西班牙——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海盗劫掠
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
②17世纪打败荷兰——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随后通过英荷战争击败荷兰
依托贸易垄断公司扩张(东印度公司1600——1858)
③18世纪打败法国——武装扩张,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击败法国
1689——1763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美洲、印度殖民地爆发 四次战争,最终英国获胜
④工业革命时期(18C中后-19C中)进入鼎盛时期
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C中后-20世纪初)世界霸主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据《英国的殖民活动与日不落大帝国的崛起》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地图用淡粉色标记出的帝国领地,位于正中央的是呈现出统领之势的女神不列颠尼亚,周围是“战利品堆积物”——从北美原住民、印度人、大象、孟加拉虎,到澳洲袋鼠、棕榈叶、和服妇女……环球风情,无所不包。不列颠尼亚坐在地球上,显示着对世界的征服;她的一左一右,分别为握孔雀扇、代表“印度”的女子,以及握棕榈叶和丰收号角、代表“加勒比海”的女子——两位女子都展现出柔弱、膜拜、趋附的姿态和神色。
殖民地之辽阔,各地物产资源之丰饶,帝国权力之鼎盛,正是这样一幅苦心制作的《帝国版图》尽情炫耀的东西。在地图的最上方,挥舞“自由”、“博爱”、“联邦”条幅的三女神,都被月桂叶所环绕,是最大的讽刺。
1886年的《大英帝国版图》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狂飙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2)崛起原因
材料一 英国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国家,又是欧洲的一部分,它必须关注欧洲大陆战略格局对它产生的任何有利或不利影响。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曾经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改变英国这种虚弱状态的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遥遥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因此,“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18世纪,英国的外交和战略方案总是随着内政环境、外交猜测和战略机遇的变化,时而偏向于“大陆趋向”,时而偏向于“海洋趋向。”
——《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迅速崛起的历史原因。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思想:
率先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
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率先掀起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推行军事近代化,装备先进,海军强大,积极对外扩张
积极进取,与时俱进,把握历史大势(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
采用灵活的外交策略(均势政策)
殖民:对殖民地的奴役和掠夺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狂飙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3)殖民印度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的观点。
材料中的观点: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印度产生了破坏和重建的双重影响
态度: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评析:①

总结: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狂飙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3)殖民印度
材料三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英国的机制棉纺织品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给印度次大陆的农业文明社会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开办了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禁止社会恶俗,立法制止杀婴儿祭拜恒河河神的风俗和寡妇殉夫火葬风俗、废除残存的奴隶制度。
——《世界文明史 下》
主观目的:殖民掠夺,加剧印度苦难
“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
客观效果:推动印度社会近代化转型 “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狂飙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3)殖民印度
材料中的观点: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印度产生了破坏和重建的双重影响
态度: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评析:①主观上对印度带来了破坏和灾难。
②客观上推动了印度向近代社会转型。
总结: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印度产生了破坏和重建的双重影响。我们应 该坚决反对殖民侵略,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观点。
墨西哥
巴西
海地
埃及
苏丹
埃塞俄比亚
伊朗
中国
印度
委内瑞拉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否认的直接影响。殖民扩张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运往本国化作资本,使本国发展和兴旺起来;对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来说,殖民扩张是灾难,导致了亚、非拉的各种问题,直到今天,它的后遗症还未彻底消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