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时代特征
200
907
960
开通大运河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北宋建立
三国两晋
南北朝
581
589
605
618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755
脉络梳理
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深远。
隋末,社会矛盾激化,隋朝灭亡。唐朝再次统一全国。
“贞观之治”奠定了太平局面。
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平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加速唐朝灭亡。
分裂时期,社会动荡,同时开启了再次走向统一的进程。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
唐朝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开通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短暂而辉煌
繁荣而强盛
难点:为什么说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
政治:
①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②制度创新: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工程:
开凿大运河
唐朝
政治:
①制度完善: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②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
③对外交流开放
④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经济:
①农业发展(曲辕犁、筒车)
②手工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③商业发展(丝绸之路、大都市)
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雕版印刷术、唐诗)
隋唐时期,各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并走向繁荣,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辉煌成就,中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巩固统一、增强国力)
一、政治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沿用了1300多年。
创立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完善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
政治: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废除前朝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1.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
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这说明科举制(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促进了中外交流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维护了社会稳定
C
政治: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废除前朝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2.武则天重视科举制度。690年,武则天在洛阳城的宫殿中亲自策问贡士,各地精英
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这一措施有利于(  )
A.提高儒家地位 B.扩大统治基础 C.推动教育发展 D.提升官员能力
3.唐朝科举最高规格的考试是制科,其考试内容主要是“时务策”,即针对当时国家
面对的现实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这说明唐朝科举制( )
A.彻底改变官场风气 B.加强君主专制 C.选拔实用人才 D.束缚人们思想
B
C
政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封建社会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措施(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省刑罚,整顿吏治)
(2)统治者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唐太宗 唐玄宗
用人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姚崇、宋璟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律法,减轻刑罚;发展科举 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经济 鼓励发展生产,减轻劳役负担 发展经济,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民族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册封各族首领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政治: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内轻外重
唐玄宗在位末年
爆发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唐朝后期
形成
加速
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难点:如何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开启了再次统一的进程”?
(1)唐朝中后期以来,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渴望统一。
(2)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社会有一定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北方地区的后周周世宗改革,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3)五代十国时期,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唐朝灭亡
出现
农民起义
加速
隋朝大运河
一点:
洛阳
二端:
涿郡、余杭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
1.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
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C. D.
C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
哉。”这充分说明了大运河的开凿(  )
A.促进了文化融合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加强了南北交流 D.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二、经济
盛世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曲辕犁 耕作
筒车 灌溉
蜀锦
唐三彩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长安城内:市坊分离
唐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1.如图工具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
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此工具是(  )
A.耒耜
B.直辕犁
C.秧马
D.曲辕犁
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
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描述的是如图 所示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D
C
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  )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
B
唐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3.某学习小组在搜集唐朝的资料时,发现了下面诗句。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的( )
A.农业生产工具 B.陶瓷生产技术 C.对外贸易发展 D.水陆交通发展
4.《旧唐书 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前舶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了唐朝(  )
A.商品交流繁盛 B.城市经济繁荣 C.民族交往频繁 D.政治制度完善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注:
①沆瀣:夜间的水汽,露水。
②嵇中散:指嵇康,竹林七贤之一。
B
越窑青瓷
如冰如玉
邢窑白瓷
类雪似银
唐三彩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A
5
唐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5.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规模宏大,布局 井
然。白居易描写其建筑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
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
A.秦朝咸阳 B.东汉洛阳
C.唐朝长安 D.南宋临安
6.下列哪句诗句能佐证唐朝后期坊市制度逐渐松弛(  )
A.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唐长安城
坊:居民居住区
市:商品交易区
唐代草市:在州县城外的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形成的集市,称草市。交易的商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唐中期以后,农村商业发展,草市更盛。到唐末五代,有的草市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C
C
三、民族关系
政策 开明
方式 和亲
事例 文成公主入藏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1.如图图片共同反映了唐朝(  )
A.设置西域都护,有效管辖新疆地区
B.管理海外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改进生产技术,推动东北地区开发
D.增进唐蕃友好,促进西藏社会发展
2.“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  )
A.他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重视人民的伟大力量
唐朝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和亲、会盟(唐与吐蕃)
册封(回纥、渤海、南诏)
军事征服(突厥)
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D
B
四、对外关系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行
(天竺)
《大唐西域记》
遣唐使来华
特点:双向交流、兼容并蓄、开放、主动学习
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
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兼收并蓄、内容丰富、交往国家多、地域广泛
下表为唐朝两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A.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B.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C.具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品质
D.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著作
鉴真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
玄奘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流沙风暴,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
C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A
隋唐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制作历史图集活动,同学们准备按照以下形式展示图集内文,请你参照示例,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 领先世界的科技 内容 震惊世界的雕版印刷品 天文学家僧一行
图片
简介 【示例】 这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1900年在我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震惊世界。
敦煌发现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卷首
1956年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僧一行
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对天文学和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史论结合(史实+评价/地位/影响)
隋唐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制作历史图集活动,同学们准备按照以下形式展示图集内文,请你参照示例,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 举世瞩目的文化 内容 大诗人李白 文化宝库莫高窟
图片
简介
清朝宫廷藏本李白画像
敦煌莫高窟外景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近酒》等,有“诗仙”的美誉。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雕塑和色彩绚丽的壁画,唐朝开凿的石窟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官吏的政绩 打击敌对官僚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军事 打败突厥,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 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
思想 文化 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贞观之治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开元盛世
根据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贞观新政”促使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轻徭薄赋,并允许纳物代役,减轻人民负担;
尚书省;
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