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程标准:知道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及其影响,增强文化认同。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导入
【问题】猜一猜:以下片段分别来自哪本书?
【片段一】黛玉将落花收起,以锦囊盛之,掘土为冢,哭吟《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其声悲切,字字泣血,尽显对身世飘零的哀叹。
【片段二】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片段三】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片段四】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地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科技名著
【问题】阅读课本,将以下著作以及信息对应到具体的人物邮票下面。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几何原本》
药物学
农学
科技
数学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徐霞客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科技名著
【问题】阅读课本,将以下著作以及信息对应到具体的人物邮票下面。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药物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学
《几何原本》
数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科技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P122
相关史事
P121
导言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科技名著
【问题】阅读课本,填写表格,了解《本草纲目》。
时期 姓名
书目 领域
内容 意义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医药学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时珍(1518—1593)采药想象图
生平简介
李时珍,今湖北蕲春人。出身于医学世家,曾入太医院任职。他在行医的过程中,实地调查研究,采集药物标本,请教百姓,搜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知识。经过27年的努力,参考800多种著作,三易其稿,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
从李时珍的简单生平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科学精神呢?
注重实地考察、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刻苦钻研
科技名著
材料:《本草纲目》共52卷,190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分为水、火、土、金石、草
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16部62类,附方11096则,附图1160
幅。编写的体例是首标正名叫作纲,各家注释叫作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
——部编版七下教师教学用书
《本草纲目》的特点:
①图文并茂②内容丰富
③对所载药物重新进行分类
④吸收前人经验.
根据材料思考:《本草纲目》有什么特点?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药圣
东汉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唐 孙思邈《千金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药王
医圣
外科鼻祖
战国 扁鹊
《黄帝内经》
唐 《唐本草》
科技名著
【知识回顾】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药学成就?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科技名著
【问题】阅读课本,填写表格,了解《农政全书》。
时期 姓名
书目 领域
内容 意义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学
《农政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科技名著
【问题】阅读课本,填写表格,了解《天工开物》。
时期 姓名
书目 领域
内容 意义 宋应星

《本草纲目》
科技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天工开物》序言
体现了作者重农和民本的思想
P122
材料研读
科技名著
书名
类别
作者
主要 内容
历史 地位
药物学
李时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学占有重要地位
工艺科技
宋应星
总结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
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学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思考】三部科技名著,有何共同点?
传统科技领域上的总结性著作。
都注重实用性。
都凝聚着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明长城和北京城
【问题】根据地图,填写表格,了解明长城。
功能
组成
特点
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
以城墙为主体,
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
主要是明朝修筑的。
明长城示意图
P123
读地图
【活动】1. 找出明长城的起止点。2. 找出重要的关隘。
东起鸭绿江边
西至鸭绿江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明长城和北京城
【问题1】根据地图,填写表格,了解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P124读地图
基础
营建时间
组成
中轴线
布局特点
1406-1420
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北起钟鼓楼,西到永定门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从宫城到外城以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问题2】想一想: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什么?
元大都
紫禁城(故宫)
皇权至上
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中华民族的象征。
明长城和北京城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明清的思想家
时期 思想家 思想
明朝中期
【问题】填写表格,梳理这一时期代表思想家以及他们的思想。
王守仁
①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
②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发挥主观能动性
【问题】想一想: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P1124 想一想
强调知识与行动统一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明清的思想家
时期 思想家 思想
明朝中期
明末清初
【问题1】填写表格,梳理这一时期代表思想家以及他们的思想。
王守仁
①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
②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①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②提倡工商皆本
认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①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
②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
【问题2】想一想:为何这一时期思想界如此活跃?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小说和戏曲 · 小说
【问题】根据以下邮票,说一说:“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天竺收玉兔
舌战群儒
柴进失陷高唐州
宝钗立雪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小说和戏曲 · 戏曲
【问题】阅读课本,填写表格,了解这一时期戏曲的发展情况。
剧种 时间 发展阶段 具体情况
昆曲 元末 发源
明朝万历末年 成熟
清朝 前期 鼎盛
京剧 1790
道光 年间
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代表作:
汤显祖《牡丹亭》
代表作:
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徽商组织徽剧戏班到京献艺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小说和戏曲
【问题1】阅读课本P125“人物扫描”,说一说:什么原因帮助曹雪芹写出《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
他亲历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
【问题2】填写表格,归纳古代文学形式的演变。并想一想:文学形式怎样变化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时间 先秦 两汉 唐 宋 元 明清
形式
《诗经》、“楚辞”
小说、戏曲
元曲
宋词
唐诗
汉赋、乐府诗
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文化的繁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06-02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①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拓展延伸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小结
领域 方面 成就
科技 医药学
农学
科学
建筑
文化 思想
小说
戏曲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呈“凸”字形
(明朝中期)王守仁:“知行合一”、心学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昆曲:《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京剧
医学:
科技名著
建筑
北京城-皇权至上
明长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
工艺:
宋应星《天工开物》
农业:
徐光启《农政全书》
文学
小说-四大名著
戏剧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总结性
实用性
影响深远
受到时代影响
又反映时代风貌
思想
科技
文化
艺术
王守仁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昆曲
京剧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演变
B.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
C.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
2.北京城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将主要的建筑物安排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构建出一个“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布局。这体现了北京城的建造理念是(  )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和谐之美 D.科学合理
C
B
课堂练习
3.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4.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汉调
D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