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中国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5年
东汉建立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
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
秦朝14年而亡
如果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计算时间的公式则是:A-B=C。
例2: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它存在了多少年?
221 - 207 = 14(年)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52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58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63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 67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 73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 78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84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东汉建立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
素养目标
探讨秦朝速亡的原因,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秦末农民起义中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2版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秦的暴政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朝的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

然秦王朝,
并没有如秦始皇
所想传世千秋,
仅存十几年就迅速走向灭亡,为什么?
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千秋万代
材料二《民谣中的历史·秦朝篇》
老大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老二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三守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四读书人,书焚人亦亡;
敢想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
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
刘项举兵来,大秦两世亡。
秦两世亡
表现
材料研读
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秦始皇先后进行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
秦的暴政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58-59页,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材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相关史事
沉重的赋税
生活困苦
影响: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繁重的徭役、兵役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表现
秦的暴政

材料一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译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58-59页,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材料二 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诛夷三族);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亨(同“烹”)之刑。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亲自断案)...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班固《汉书 刑法志》
秦朝刑具
法律严苛
刑罚残酷
社会治安的混乱
材料研读
表现
秦的暴政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58-59页,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材料一 “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影响:对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摧残和破坏。
目的: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焚书坑儒
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
材料研读
焚书坑儒会带来什么影响?
表现
秦的暴政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59页,反映了秦二世怎样的统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继位的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长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那时候,道路上到处是被押送的刑徒,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材料一 (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贾谊《过秦论》
秦末农民大起义
民不聊生
继位的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实证一
沉重的赋税
繁重的徭役兵役
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实证二
实证三
实证四
实证五
修长城
骊山陵-兵马俑
秦朝刑具
焚书坑儒
秦的暴政

结合以上所学,归纳秦朝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天下苦秦久矣!暴秦无道失民心!
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
“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
吴广
陈胜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按照规定,我们已经被延误了,如果继续前往渔阳,肯定会被当作逃兵处决。
兄弟们,我们何不借此机会,揭竿而起,为自己争取一条活路
这可是造反啊,后果不堪设想!
但我们现在的情况也没有退路,或许只能一搏!
兄弟们,我们不是要去送死的,而是要为自己和家人争一个未来!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农民、士卒们议论纷纷......
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秦末起义形势图
1.找到渔阳的位置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
2.找到张楚政权的根据地,并说明陈胜、吴广起义军的进军路线。
陈胜、吴广被害
大泽乡起义
攻县城
占领陈、建立政权
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秦二世反击
读地图
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张楚政权
结果
起义失败
公元前209年
时间
阅读材料,思考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一 陈涉(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陈涉(陈胜)首事也。 ——司马迁
材料二 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鼓舞了后世农民阶级反抗封建残暴统治的斗争。
显示出首创精神和敢于反抗的精神。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
项羽以少胜多,
歼灭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后,秦朝
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
刘邦抓住时机,
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陈胜吴广起义后,继续斗争的项羽、刘邦军队与秦朝进行了哪些斗争?
西楚霸王
项羽
汉王
刘邦
项羽是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
刘邦出身平民,曾为小吏,后率众反秦。他注重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至此灭亡。
秦朝的灭亡

秦末起义形势图
谈一谈,秦末起义过程中,熟悉的战役呢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一带的反秦起义军被30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身为援军次将的项羽杀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2万人前往救援。渡过漳水后,项羽命令将士破釜沉舟,显示决一死战的决心。在激战中,起义军勇猛杀敌,打得秦军一败涂地,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相关史事
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时间
地点
典故
交战双方
公元前207年
巨鹿
破釜沉舟
项羽军VS秦军
秦朝的灭亡

.
.
.
.
.
秦始皇和秦二世统治时期,实行暴政,人民生活困苦,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天下群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最终推翻了秦朝。由此可知,秦朝的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导致秦朝的灭亡,这说明人民群众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言之有理即可)
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
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暴君,你会怎么评价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焚书坑儒”控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秦朝的灭亡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标准和主要方法(唯物史观)
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以肯定为主,阻碍以否定为主。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原则
标准
主要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方法,
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历史人物。
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具体的事物具体分析,把历史人物所做的事
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
如秦始皇统一全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但其统治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最终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
如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如隋炀帝开通的隋朝大运河,在当时来看,确实摇役过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秦始皇,我国历史上一位功过鲜明的皇帝,其创制的一系列体制为中国封建社会奠定基础。
秦始皇完成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修长城筑驰道;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
秦始皇统治时期,加强思想控制;严刑峻法;赋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亡。
综上所述,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是功大于过。
——以评价秦始皇为例
评价历史人物
史料实证
先简要概括
结合史实,从功过两方面辩证论证
最后总评
课堂小结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
秦末农民大起义
公元前207年,
攻陷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的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
破坏社会经济、加重人民负担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法律严苛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政权:张楚政权(陈县)
秦朝
刘邦
首创精神,为后世农民反抗残暴统治树立榜样
得民心者得天下
沉重打击
根本原因
《国史大纲》一书中说:“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陈胜、吴广即由此起。”该书认为秦末存在的问题是
A.文治不合时宜 B.民族矛盾尖锐
C.徭役兵役繁重 D.法律繁复严苛
2.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
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
C.儒法并用,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
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下列属于秦末农民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项羽领导的起义③刘邦领导的起义 ④楚汉之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课堂练习
.
.
.
4. 《过秦论》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主角是
A.刘邦 项羽 B.陈胜 吴广 C.李斯 韩非 D.孔子 孟子
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讲述的是项羽激励士气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它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6.“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本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依据这一定义,对于研究秦朝的历史而言,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秦朝形势图》 B.《大泽乡起义》C.《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D.秦陵兵马俑
.
.
.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