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习题课件(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习题课件(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7张PPT)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党史 守初心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某中学就“党的征程”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规定:一、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 1923年2月7日,反动军警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电线杆上,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断然拒绝。最后,林祥谦英勇就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影响。→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答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会议将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什么,分析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侧重考历史解释
【答案】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结果如何,由此可以得到什么教训。→侧重考唯物史观
【答案】事件: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共18张PPT)
单元总结
01
网络构建
单元作业
02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可见北京大学(  )
A.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B.诞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C.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D.主要传授西方民主思想

2.(2023·广东)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比文言文更加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传播新思想,D项正确;白话文普及与教育体制变革无关,排除A项;白话文普及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排除B项;白话文普及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

3.五四运动期间,一理发店老板贴出的歇业告示写道: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  )
A.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市民阶层
B.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C.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
D.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

4.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分子如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张太雷等,都投身革命运动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此前后,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老同盟会会员,也开始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说明五四运动(  )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干部准备
B.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C.具有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D.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5.(2024·广东)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____”处应填的是(  )
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搜集的资料 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________于上海的条件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便于掩护苏联使者”“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和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符合材料信息,D项正确;护法运动是孙中山发起的反对北洋军阀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即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有学者在《十月革命和世界历史进程——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一文中指出:如果说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五四爱国运动,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直接反映,那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是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十月革命(  )
A.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有利于中俄关系的改善

7.“我们……谨决于本月四号午刻宣布京汉路全路总同盟大罢工……全路一切进行,于罢工期内,全视总工会命令而定,我们是为争自由而战,争人权而战,只有前进,决无后退的。”这段材料体现出(  )
A.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B.农民运动蓬勃展开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8.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答案】特点: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的,反映了学生的哪些诉求。
【答案】背景: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外交失败。
诉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答案】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充满了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共39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五四运动的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感悟五四精神。
01
课前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__________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_______________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3.领导阶级:先进知识分子(________、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革新
青年杂志
陈独秀
4.主要阵地:__________(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着力营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新青年》编辑部。
5.内容:
(1)基本口号:提倡________与科学。
(2)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李大钊《孔子与宪法》、鲁迅《__________》)。
(3)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北京大学
民主
狂人日记
6.影响:动摇了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封建道德礼教
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开始: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正当要求。然而列强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________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导火线:1919年________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时间:1919年5月4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
山东
巴黎和平会议
(4)地点:北京。
(5)主力:学生。
(6)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扩大:
(1)主力:________阶级。
(2)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
(3)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工人
上海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1)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__________的伟大__________运动。
(2)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__________运动。
(3)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运动。
反帝反封建
爱国革命
社会革命
思想启蒙
2.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____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__精神。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
课堂解析
02
教材图片《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图片记录了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学生为抗议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政府卖国行为而举行的示威游行。画面中,学生们高举旗帜,振臂高呼,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决维护。这场运动不仅是一次学生爱国行动,更是一场全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学生们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图说历史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探究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的崇尚与追求。“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这句话不仅是对西方社会民主与科学革命历程的概括,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变革渴望的反映。“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则进一步强调了民主与科学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和儒家传统思想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而民主与科学的引入,
则为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充分表明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对民主与科学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民主与科学的启蒙和教育,才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观点和价值理念。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愚昧;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旧文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是什么,并概括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
【答案】“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
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拯救中国。
课后练习
03
基础巩固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在(  )
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北京

2.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李大钊 B.李鸿章
C.康有为 D.梁启超

3.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时间:1919年。
(2)地点:北京、上海。
(3)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4)意义:体现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4.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此时运动的主力是(  )
A.地主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方面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当时十分猖獗的复古尊孔的反动思潮,进行勇猛的斗争。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金开诚《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进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文化运动救治中国文化上的黑暗的举措。
【答案】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答案】局限性: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素养达标

6.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写道:“余之掊击(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反对封建旧文化 B.倡导西方文化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否定孔子

7.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到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其旨在(  )
A.提倡文学革命
B.抨击封建礼教
C.宣扬民主与科学
D.否定封建道德

8.五四运动从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到上海工人大罢工,再到商人罢市斗争,波及全国,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
A.民主与科学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主共和
D.“自强”“求富”

9.“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发扬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体行动,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以及农民群众都以极大热情投身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学生总罢课方式
C.爱国青年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示威群众始终坚持原来向政府提出的要求:“什么时候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就什么时候停止罢工,否则,还有更多的人罢工。”政府终于在六月十一日让步了……于是罢工停止了。但抵制日货的势头并未减弱。
——摘编自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巴黎和会的决议”引发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迫使“政府让步”的主要表现。
【答案】历史事件:五四运动。
主要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里程碑意义。
【答案】特点:参与人员广泛、涉及的地区广泛。
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共36张PPT)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史事,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了解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召开的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01
课前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各地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的建立: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接受____________。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____________________。同年5月,陈独秀在________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上海
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__________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__________结合起来。
工人阶级
工人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________建立了中国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
共产党早期组织
2.诞生的标志:___________的召开。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
代表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13位代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主要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②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__________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④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宣告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政权
陈独秀
3.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________、为中华民族________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谋幸福
谋复兴
4.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_____________。
5.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
民主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_________高潮。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工人运动
2.顶峰——___________工人大罢工。
(1)时间:1923年2月。
(2)口号:“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3)结果:被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________镇压(“二七惨案”、林祥谦英勇就义)。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失败的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京汉铁路
吴佩孚
课堂解析
02
教材图片《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这幅图片描述的是一艘古朴典雅的木船——南湖红船,静静地停泊在碧波荡漾的南湖之上。这艘船船身修长,线条流畅,船舱宽敞,船头微微翘起,显得既稳重又灵动。船身以暗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革命的热情与坚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革命者们在这艘船上规划着国家的未来,立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红船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图说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和巴黎和会的召开,严重暴露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怀疑和失望情绪,他们也由此开始转而向社会主义的苏俄学习,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探究
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这场战争并未解决根本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各国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巴黎和会作为战后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其本质是大国之间的分赃会议。会议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将战前德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家的权益,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巴黎和会的无理决定,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怀疑和失望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开始转而向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学
习,寻求新的救国之道。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计划经济、土地改革等措施,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这些成就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寻求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不仅对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而且还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人宣传新思想,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关注并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全国各地相继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最早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根据材料,指出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发展道路认同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变化:由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变为学习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课后练习
03
基础巩固

1.1917年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曙光”来自(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部分刊物(见下图)表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重点是(  )
A.推翻军阀反动统治
B.建立工人武装力量
C.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D.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新”体现在(  )
A.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B.奋斗目标:民主共和国
C.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D.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4.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同盟会成立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阶段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界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一九一九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
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变化: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变为马克思主义。
影响:这种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分析学生领袖的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原因: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积极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素养达标

6.《新青年》刊登的各类文章中,有多篇提及“社会主义”和“俄国革命”。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
A.民主与科学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自强”“求富”

7.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北京、武昌、广州、长沙、济南以及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  )
A.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基础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铺平了五四运动的道路
D.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8.中共二大后,党的最低纲领是(  )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领导工人运动
C.领导农民运动
D.开展武装斗争

9.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 C )
A.只有封建军阀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B.必须宣传马克思主义
C.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够取胜
D.工人阶级还没有真正觉悟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以一种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姜森《略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
材料二 红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航道,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前进方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红船精神”由此诞生。
——摘编自李永胜《“红船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答案】背景: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船精神”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答案】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全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政治代表,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