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秦朝形势图
秦朝统一
从春秋战国到秦统一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分裂走向统一。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怎样灭六国的?
2.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秦灭六国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①民心所向: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二:商君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史记》
②秦国实力雄厚: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结合下面的材料,概括秦灭六国的背景。
材料三:秦王赢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取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泰国。
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材料四: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大势所趋: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结合下面的材料,概括秦灭六国的背景。
时间
顺序
策略
结果
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以咸阳为都城。
秦国的历史结束了
秦朝的历史开始了
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秦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形势图
①时间:
②人物:
③定都:
公元前221年
嬴政(秦始皇)
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朝统一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什么是中央集权制?
2.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建立中央集权
称号不尊贵
国事繁重
地方怎么管?
嬴政
廷尉李斯等: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德高三皇
秦王名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功过五帝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皇帝制度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自称为朕、命令称为制、诏、印称为玺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
地方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背景:
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目的:
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宗正
廷尉
治粟内史
少府
典客
奉常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监察
军事
行 政
最高统治者
三公
九卿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烦恼二:“国事那么多”
丞相 王绾
廷尉 李斯
我大秦锐士历经数十载,终于荡平六国,如今天下太平,大王应当行分封,如同当年的周天子一般,令嬴姓子孙去戍守那些偏远的诸侯国,例如燕国、齐国,这样才能够保证秦国之一统,一统之万年!
西周分封子弟数百,镇守四方,确保周朝八百年之久。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时代发生了巨大变法,所谓变者,法之至也。大王应改变春秋以来社会分崩离析的现状,使各国行我大秦之郡县制,将权力收归中央,秦王代代相传,大秦才能与世永存!
郡县
分封
如何管理疆域辽阔的秦朝,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如何选?
分封制
郡县制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原则 地域
是否世袭 世袭 不世袭
与中央关系 相对独立
血缘关系
 直属
中央管理
相同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指国家政权的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个人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
毛泽东概括说:百代都行秦政制。“秦政制”指什么?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消极影响:皇权专政极易形成暴政 腐败现象。

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始皇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
今天去齐国买个特产还得付刀币,难道朕不配吗!
给媳妇订了个长裙,取货时变成了超短裙!
颁布下去的诏书都没人看,都是文盲吗?
一路上马车都颠颠簸簸,朕都要吐了,这些路宽度怎么都不一样!
为彰显自己的威望,秦始皇打算来一次全国巡游,然而巡游回来的秦始皇却非常愤怒……
南方越族物资运输困难,北方边境匈奴为患,一点也不让朕省心!
文字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车轨不统一
边境危机
始皇帝的愤怒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背景:
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这对秦统一后的国家治理很不利。
目的:
为消除文字差异,巩固统一。
措施:
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文字为小篆







圆形方孔半两钱

影响: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统一货币
度量衡不统一
统一度量衡
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
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用器。
长度
容量
重量
作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交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陆路
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水路
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今
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规定车轨宽度为6尺
作用: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
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南方: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措施②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作用: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车轨
(2)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有学者认为,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据此推断,秦朝铸半两钱的目的( )
A.顺应天意 B.巩固统一 C.思想控制 D.审美需要
b
2.(2025·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其后汉承秦制,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法政’,奠定了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央地组织结构的基本格局。”(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08月25日)这表明( )
A.郡县制在全国推行始于西周时期
B.郡县制对后世历代王朝影响深远
C.后世有一百个王朝实行了郡县制
D.郡和县均为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
b
3.(2025·河南·中考真题)某学者曾说: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材料表明该学者( )
A.认为秦的版图空前绝后 B.感叹秦的制度泽被后世
C.批评秦的专制残酷暴虐 D.强调秦的统一顺应时势
d
4.(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该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 )
A.嬴政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a
5.(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秦始皇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施行郡县制,设有郡、县、乡、里四级。这一举措( )
A.结束了战乱局面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轻徭薄赋 D.凸显了崇文抑武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