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教学目标1.说出影响地域差异的因素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表现;2.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地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3.读图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举例说明由赤道至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举例说出地方性分异规律的表现为什么我国大江南北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景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一、地域差异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能的结果。一、地域差异客观存在的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一、地域差异客观存在的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在内陆地区,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类型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同样,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一、地域差异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其中,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在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在半湿涧区和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在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案例 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是地球表面陆地部分,受地带性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和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 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地理区域。它以特定的气候类型为基础,以典型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为显著标志,是陆地表面自然环境结构和功能相对一致的单元。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以及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变化的基础是热量。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纬度地带性规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地带性规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经度地带性规律: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变化;变化的基础是水分。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 响 因 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 布 特 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 沿20°E经线,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两侧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影响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3)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之间;南坡为迎风山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山坡,降水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不会;南坡为向阳坡、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阴坡,两者的水热组合状态存在差异,两坡的植被类型及分布也会存在差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③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雪线就是山地终年积雪的下限四、地方性分异规律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按照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在温带湿润区应该发育着落叶阔叶林。但是在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土壤吸收较少,供植被生长的水分较少,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而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才能生长落叶阔叶林。于是,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带(或灌丛)、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又被称为非地带性因素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地带,南半球无冰原带,北极地区少温带荒漠,山地阻挡降水少,没形成落叶林山地阻挡,自然带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热带草原,东非高原地方性分异规律又被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洋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代替针阔混交林影响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针叶林带、苔原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 冰原带 少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势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地方性分异规律影响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地势起伏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基带一致 高山植被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自然带向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地方性分异规律影响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洋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自然带向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草原上的盐碱地在草原上,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表层不断累积,这些地势低洼的地方便形成盐碱地。盐碱地土壤和水含盐量高,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自学窗 从分布特点推测成因岩石风化产生的黄土,颗粒较细,易于被流水和风搬运。根据黄上搬运方式,可将堆积的黄土分为水成黄土和风成黄土。在我国东北的湿涧区与半湿涧区的过渡区,山脉西侧往往有宽度较大的黄土堆积,而东侧黄土少见。这些黄土结构紧实,缺少钙,符合水成黄土的特征。据此,很多学者判定这里的黄上为水成黄土地理学者则根据分布特点,认为这里的黄土是风成黄土。第一,若是水成黄土,则山脉的两侧都应有相应的黄土台地分布,只有风成黄土,才可能仅分布于山脉冬季风迎风的一侧。第二,水成黄土的宽度较窄,风成黄土的宽度较宽。这些黄土显示与水成黄土接近的特征,则可能是堆积后长期受流水作用的结果,地理事物的成因不同,所呈现的分布特点就不同。地理学者通过研究事物的分布规律,推断事物的成因,为科学分析事物的成因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小结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C.纬度 大气环流D.地形 大气环流CD图1是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图2是澳大利亚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3----5题。3.沿甲—乙—丙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4.图2所示自然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A.甲自然带 B.乙自然带C.丙自然带 D.丁自然带5.丙自然带直达西海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BDB天山和阴山纬度相当,是我国两条重要的东西向山脉。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腹地,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天山和阴山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6----8题。6.图示天山和阴山的甲、乙、丙、丁四坡坡向分别是( )A.甲坡—南坡,乙坡—北坡,丙坡—北坡,丁坡—南坡B.甲坡—北坡,乙坡—南坡,丙坡—北坡,丁坡—南坡C.甲坡—北坡,乙坡—南坡,丙坡—南坡,丁坡—北坡D.甲坡—南坡,乙坡—北坡,丙坡—南坡,丁坡—北坡B天山和阴山纬度相当,是我国两条重要的东西向山脉。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腹地,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天山和阴山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6----8题。7.下列关于天山垂直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坡是背风坡,自然带谱丰富B.乙坡是阴坡,自然带谱丰富C.甲坡出现云杉林带是因为降水多D.乙坡出现剥蚀高山带是因为气温高C天山和阴山纬度相当,是我国两条重要的东西向山脉。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腹地,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天山和阴山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6----8题。8.阴山丙坡出现温性针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坡向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